
唐烨是一名幼儿园的艺术老师,她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里,积攒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玩耍的材料及空间、怎么引导与评价孩子的创作等,她都有自身独到的感悟与见解。讲座现场,她特别提到,填色游戏会泯灭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1. 成人如何支持孩子更好地玩?我们可以用自身的经验去连接、引导和支持孩子们,而不仅仅只是通过有框架结构的课件。
据我所知,部分教育机构里的教学,是买过来的现成课件,一些老师经过了产业化、产品式的训练。走到一个教学空间,他们首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启发每个孩子在观察中独立思考,而是会说:“我的课件呢?”我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到底是让课件跟孩子连接,还是有准备的人和空间?比课程更重要的是,不断引发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造的老师。
2. 现在有很多学校提倡自然教育,好像只要把孩子带到户外的森林里去体验就可以,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的自然。我是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我觉得那就是我生长的自然空间,院子是我的童年。自然空间既包括森林一类的自然,还包括人文的自然。人和空间的关系是自然流动的,不论在森林里还是在某一古建筑里玩,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空间的触感和质感,进而产生观察、思考与学习。
走出围墙的学习©唐烨
3. 如今每个人都有手机,现在的孩子都是“拇指一代”,他们看着大人玩手机,自然而然就会操作系统。孩子也有权利去接触电子产品,这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们成人能做的,就是为孩子的选择提供指引,如何选择高品质或更具美感的内容,我们可以从色彩的柔和度、设计的用心和简洁、内容的健康和符合年龄发展需要,进行考量。另外,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自己也请先做到放下手机,真正地去了解儿童,陪伴儿童。

孩子们的艺术展©唐烨
4. 我一直期望,孩子在艺术课上享受一会儿走进自己内心世界、独立表达的时间,不需要为了带回一件“像样”的作品回家而去创作。
过往课上,有过一次“大暑玩冰”的活动,起初材料只是安安静静地被放置一旁,我们不会刻意引导,任由孩子观察、探索、选择。有的孩子会用棍子敲击冰块,有的用颜料去涂,这一过程生发了很多他们自己探究材料的方式,老师在旁边只是观察者、陪伴者,让孩子真的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把更多的空间、思考与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自己。因为每位儿童都是独特而唯一的存在。

玩冰记©唐烨
5. 对材料的不同选择,我提倡尽量给孩子自然的原始元素的材料,是木头就是木头本身的颜色和质感。越小年龄的孩子,给他们体验的颜色种类应该越少、越简单。不跟风、不填塞,每个选择都基于我们对这个孩子、这群孩子的发展有多了解。就像不论市面上乐高卖得多火,但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我也不会强迫她去玩,因为这要基于孩子的兴趣所在,也关乎于我们对于材料和方式的认知。

取材于自然@唐烨
我们尽量选择可以建构的材料,比如可以调色、创造出自己颜色的颜料,各种质感的纸张。越是基础材料,没有答案和标准的越好,但是也有些可以尽量避免的,比如填色游戏。
早在20多年前,新西兰已有脑科学的实验证明,填色游戏会泯灭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因为填色图形是既定的,孩子填涂了小猫的图案,当他再看到真实的小猫时,已经没有观察的敏锐度,这会削减基于他自身观察过后的创造能力。这也是我们经常说,“好像这幅作品没那么灵动”的原因。
6. 大部分传统教学方式,都会有一定的标准和框架,评价是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即老师怎么看。现在的孩子会有很多自己的主张和想法,他们是小机灵鬼,如果老师对每个人都夸,他们就会质疑:“老师,你是在放彩虹屁吗?”
我会尽量不主动评价孩子的作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喜欢别人随便对比和点评他的作品,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除了有些孩子希望得到评价和讨论。
如果非要评价,我们可以站在看见孩子的角度,以正向的语言去支持他们。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如何做,先看见他的优点,再给他一个建议。当然,也可以把评价变成观察,听听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解读是什么,让他们各自分享对作品的感受。他们能抓住当下的感受,是最宝贵的。这种感受分享,体现的是他对自我的看见、表达和接纳,并从中找到自我认知和自信。
7. 孩子是不用教的,我们大人先活好自己、认真快乐地生活,孩子自然就会活好自己。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主办方立场
关于OCT-LOFT“一人一世界”讲座
第21季——做和玩
在屏幕时代,动手,嬉戏,玩耍,都具有别样的意义。尤其是在儿童教育中,如何做,为何做,以及如何去审视“做和玩”,如何去探索和开发“做和玩”的潜能,都成为有必要去面对和深究的议题。尤其在教育的语境下,这种“无用之用”,是否能够开掘和创造出新的可能性,以及在当下现实之下,是否能够开辟出一条具有启发性的育人路径,都是家长和社会都非常关心的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联手打边鼓,于2021年9月23日—26日在OCT-LOFT“一人一世界”讲座的平台上连续推出四场讲座,本季讲座活动与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特别联动,也是OCT-LOFT“一人一世界”讲座品牌自2019年因疫情暂停以来的首次回归及发声,计划针对当前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展开讨论。我们希望为关注儿童教育领域提供一些饱满而有启示性的实践个案,并针对当前的教育现象与问题作出一些坚定而有力的回应。
2021 Bàng!儿童艺术节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园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分南北两区。园区于2004年正式启动改造,2006年正式挂牌,2011年实现了南、北区整体开园,目前园区入驻机构达300余家。园区秉承“创意设计、当代艺术、先锋音乐”三大主要文化特色,定期举办各类型文化艺术活动,打造了包括OCT-LOFT公共艺术展、T街创意市集、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OCT-LOFT创意节等知名活动品牌。作为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园区致力于构建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以文化和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国际化生态圈。


打边鼓是打边炉的儿童版,2019年创立于深圳,秉持“为了儿童的艺术”的编辑方针,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艺术教育媒体平台。
推荐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