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道光
2021.10.13 - 2021.10.26
Liang Project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102)
策展人 / 赵力
艺术家 / 张哲溢
ZHANG ZHE YI / SLASH
放 松
文丨赵力
张哲溢画的一张画,画名就叫《放松》。我在这里并不想评点这张作品的如何如何,却认为“放松”就是张哲溢的目前状态。精神状态于艺术家而言何其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充满变量与不确定的当下环境之时。我有兴趣于张哲溢亦在此处,一个来自当代文化边缘省份广西的他,“北漂”的生活为何不是令其越来越紧张而是越来越“放松”?从我的观察而言,这当然与其不懈创作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不是职业化的枷锁,而是让其精神自在的凭借。而且在张哲溢的身上还有着“出乎其外”的气质,在不急不躁中理解人类的欲望、情绪与习性,又在作品中不徐不疾地道出自我的说法,有时候更以装置作品或者大地艺术来畅快一时。

张哲溢作品
《道 之 蓝布浮艇》
150cm×115cm 布面油画
2019年

张哲溢作品
《道 之 嫩帛娥衣》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王国维曾说“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道”系列,是张哲溢一直的创作,大约有20件作品,构成了艺术家的贯穿轨迹与创作脉络。总体而言,这系列在创作上包涵着两个接续的过程,首先是“剥茧抽丝”,即对繁复内涵进行有机梳理与整合,并形成某种的内在逻辑;其次是在“剥茧抽丝”基础上进行的“演绎表述”,即利用不同来源的图像与符号演绎出鲜活的文本、描绘出生动亲切的图本。“看电影”系列,虽创作量不及“道”系列,但在方法论上与后者秉持一致,只是对应于观者“看电影”的日常体验与视觉经验,不断进行“提醒”并藉此重构叙事。张哲溢认同叙事自身的历史力量,并有意识地将“闪电”、“老者”以及古代“观瀑图”等,结构出“看”“电”“影”的新叙事;而作为“他者”的观众也登堂入室,在众目睽睽下将“叙事结构”进一步情节化,化为一出喜剧或是一段浪漫。亦如“看电影”系列,张哲溢也在其他作品中反复强调,“情节化”不仅是艺术家的竭尽所能,也是观众认知自我世界应做出的努力,既强化了其创作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又推动了其作品在社会认知中的价值。

张哲溢作品
《看电影 No.3》
100cm×8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张哲溢作品
《看电影 No.6》
30cm×3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其实,张哲溢始终在寻找一种面对当下的艺术方法论。“文化边界”是其中一个吸引他的主题,不同于文化历史学者提供的碎化问题之解决途径,张哲溢不仅赞同将“边界”视为“交会”或“接触”的契机,而且也期待在此产生的“文化碰撞”与“文化杂糅”。艺术家并不忌惮理论上的所谓“文化误读”,却饶有情趣地将其转化为“移译”策略:将历史的或异域的图像、符号、图式,从原有的文化背景中取出来,然后放置并适应于艺术家的创制。张哲溢所实践的看起来是一种针对物质文化的“拼凑”方法,但更深层的则是思想上的“拼凑”观念,藉此形成在“文化边界”探索下“重构”的自我策略、自我技巧与自我套式。一个显见的成果已经浮现出来,这就是张哲溢画笔下日趋复杂的叙事结构。复杂的叙事,是对多元观点的积极表达,而作为一种途径,它不仅使一切的剑拔弩张变得“松”了,也可以让各种的根深蒂固“放”下来。

张哲溢作品
《逆流图》
110cm×145cm 布面油画
2019年

张哲溢作品
《东山 曾有亭》
40cmx40cmx4 布面油画
2020年
张哲溢作品
《蔬瓜集 之 伤秧图》
80cm×8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ZHANG ZHE YI / SLASH
壹道光
2021.10.13 - 2021.10.26
Liang Project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102)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