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空吗?”
“最近过得好吗?”
“你正在吃什么呢?”
“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
以上是话剧《爸爸的床》中反复出现的对白,碎碎念的父亲,有些不耐烦的女儿,像极了生活里的我们,总是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语言,表达着最深沉的重量:爱意、恐惧、怨恨、尊严、矛盾、思念……
10月28日至31日,由椎·剧场制作,王学圻、周鸣晗主演的当代戏剧《爸爸的床》将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为大家带来一场扎心又美妙的父女亲情体验。

在80分钟、56页的剧本里,父亲和女儿未曾见面。他们只是打电话,在电话里交谈、讨论、争吵、沉默。有时候只是语音留言。有时候你打给我,我没有没接到,有时候又是联系不到你。或者又有的时候,只是不想接电话。
对话总是绕着一个似乎能感觉到,却徘徊在它周围的主题进行。不想碰触、不能碰触的时候,只好聊天气。
关于剧情:一个失去了妻子的丈夫,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女儿。电话的那边,听不到啜泣与哽咽。同样失去了亲人的两个人,面对悲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母亲离世三个月后,父亲已经再婚,他要处理旧家具旧照片,打包回忆,开始新的生活。女儿的记忆却还留在那栋房子里,连桌椅碗筷都是她要保留的,只有那张床,她要扔掉。然而,父亲却不这么认为......

1978年,王学圻考入空政话剧团。刚开始,他是满场跑的龙套演员,演过“红军甲”,也演过“匪兵乙”。直到话剧《九·一三》,他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角色,之后他又相继主演了话剧《凯旋在子夜》《十五的月亮》等。上世纪80年代,王学圻初涉影坛,因为出演电影《黄土地》而被观众真正认识,再后来,他是电影《梅兰芳》里的十三燕,《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日照重庆》里的船长林权海……他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逐渐晋升为名副其实的“戏骨”。
而即使在银幕上收获了名利,王学圻仍痴迷舞台的魅力。在《爸爸的床》采访中,他说:“我一直梦想着回到舞台,重新去检验自己,提升自己,现在终于实现了……《爸爸的床》中有许多对话,和我平常和儿子的对话非常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远方的孩子拿起电话打给父母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问问天气,问问身体,就挂了。这部戏里涉及到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代际沟通的问题,然而又不止于此。”

话剧《爸爸的床》排演于2018年,剧本选用的是荷兰当代著名剧作家玛格内·范·登·博格的代表作,并邀请了德国导演马丁·恩格、法国舞台设计师塞昉·雷枚,携手中国团队共同担任主创,而这中荷德法的“国际范儿”组合,探讨的却是放眼全世界都能呼应的父女关系问题。
24场戏、24通电话之后,父女俩到底有没有再见面?那张床有没有被扔掉?与和至亲的关系该何去何从?失去的安全感还能否找回?
这是父女二人回忆里的重要痕迹,也是许多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情感记忆。
↑滑动了解演出详情↑
2021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
椎·剧场制作
王学圻、周鸣晗主演当代戏剧《爸爸的床》
演出时间:2021.10.28 - 2021.10.31
演出场地: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主创:
编剧:玛格内·范·登·博格
导演:马丁·恩格
舞台设计:塞昉·雷枚
灯光设计:谭华
平面视觉设计:戴炜
声音设计:严嘉庆
主演:
父亲:王学圻
女儿:周鸣晗

文案:梓欣
剧照摄影:尹雪峰
编辑:高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