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不是余童,也算不上麓湖·A4美术馆正式工作人员。在我实习的两个月里,我成为了余童在成都驻留期间的助理。在这里,希望通过观察日记的方式,让大家从生活的角度去了解属于余童的艺术、余童的成都。
这就是余童的自画像。

「2021年7月6日」
初次见面
「2021年7月8日」
马厩
「2021年7月9日」
等待
「2021年7月19日」
三星堆
「2021年7月24日」
稀客稀客工作室开放日
「2021年7月27日」
麓湖绿动计划
「2021年8月3日」
一块像大象的石头
「2021年8月6日」
第一次尝试
「2021年8月8日」
新伙伴:蛐蛐和石斛
「2021年8月10日」
留影
「2021年8月12日」
俘获“芳心”
「2021年8月14日」
感动与感谢
「2021年8月17日」
城市顽童计划
「2021年8月21日」
植物印染
「2021年8月30日」
玩乐
「2021年8月31日」
怪可爱的桌子
「2021年9月1日」
我心中的顽童艺术家
「2021年9月11日」
城市顽童和咕咕车
「2021年9月19日」
城市顽童计划
「番外」

这是一只在麓湖流浪的小狗,A4美术馆的大家都叫他小黄,余童觉得他可能叫油条,因为是黄色的吧。吃百家饭长大,雄性,估计刚刚一岁,奶气,如果能被某个人领养回家就好了。

小黄每次看到余童都会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然后跟随她去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感觉余童走了之后,小黄也不见了。
最令人生气的是,余童临走之前,最惦记的并不是我,而是它... 小黄很温柔,但是打架很菜,经常被别的狗狗欺负得明明白白,希望小黄也要好好的,不要让余童在重庆的山上太担心。
「后记」
余童的驻留日记记录着她在成都的三个月。看得出来余童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艺术家,这或许是A4美术馆的大家及社区居民深爱她的原因之一。余童并不是我第一位接触的艺术家,但是她的天真、纯粹、质朴,对艺术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对工作的态度这些种种,都让她在我心中,亦或是大家心中成为唯一一个不可替代的艺术家。
余童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国画系,与大众印象中的国画不同,她的作品更多地关注在日常中那些细微的事物。驻留期间,她也没有停止过绘画创作,不管新作品是用了什么材料或媒介,画画本身就是一件让她安定的事情。她无法准确地规范、描述自己的国画作品,认为如果用文字解释,国画本身最重要的东西就会消失。国画已经成为她的一种“认真的消遣”,一种希望大家能自己去理解的“消遣”。这些也是提到余童时不得不说的事情,她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人,如同她的作品、她行事的风格以及对待世界的看法,而这些“消遣”给她的力量都在背后悄悄闪着光。
向右滑动查看
向右滑动查看
除国画作品之外,余童也有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止巽。这次驻留期间,余童带着居民们做的衣服都诞生于她的服装理念。她小时的愿望本是做服装,后来成为了一名艺术家,好在并不冲突,哈哈哈。余童将她的艺术与服装结合,赋予了一份她独有的风格。同时,她也希望可以将可持续的慢时尚态度、本地的植物形态、零浪费的生活理念与实践方式分享给大家。
向右滑动查看
余童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一些我对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看法。最触及我的地方,是之前采访有问过余童,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为什么没有选择到北京、上海或深圳去继续深造打拼。
余童说:“我就是,怎么说,很喜欢在家里呆着吧。但是我也很喜欢去旅行,那种两三个月的旅行,其实驻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旅行。在外面待一段时间,会回想起自己家的味道,一种重庆的味道,就是你吸气呼气的那个味道,不是那种隐喻似的,它跟别的城市的味道就不一样,哪怕成都离得很近,味道很相似,但是味道就是不一样。气味就是从童年到成年气味一直都很清晰的,你一闻到它,“哦重庆”的那种感觉。在上海、北京那些地方,你会觉得,哇,办事效率真高。但是我情愿待在我父母身边,跟狗狗待在一起。就今年,家里有亲人去世,就在最应该去冲去闯,应该让他们更了解我的时候,突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要及时回到他们身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在这个系统里,之后的事自然会有一个推动,会有一些东西再相遇。”

余童的这些话,我心想着,触动着艺术家的,一样触动着大家。艺术看似远远,实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亲戚朋友、自然环境罢了。
希望余童能依旧保持着她独有的浪漫。那一份对生活,对艺术的浪漫。
也希望大家能始终回想起关于自己的那些味道。
愿能再与你相遇。
——你的助理
艺术家介绍


相关阅读
A4驻留|高文谦:用计算机呼唤出神的九十亿个名字
A4驻留 | 赵川:“蛤蜊岛戏剧工作坊”成员公开招募啦!
A4驻留 | 余尔格:“肢体剧场”开启演员公开招募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启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艺术中心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 位艺术家开展工作。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2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4个Lab空间和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


成都市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由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由四川省民政厅审核批准,于2019年10月17日正式注册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组织。基金会以“推动社区自我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公共管理和活力, 塑造社区公民精神,创造社区共同体”为使命,秉持“平等、开放、多元、尊重、包容、协商共进”的价值观,推动实现“永续社区美好生活”的愿景。
目前,基于环境、人文、机制三大蓝图基本要素,麓湖社区基金会开展四大核心公益计划——“绿动计划”、”群岛计划“、”暖心计划“、”微灯计划”及构建“儿童友好社区计划”,用事聚合人,用人推动事,紧密链接社区居民,推动支持社区麓湖龙舟赛、麓湖渔获节、麓客共创之夜等大型社区共创节日,通过持续开展和支持绿色环保、社区关怀等公益行动,持续激活社区活力,为个体赋能,让参与者人人有获得感。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是麓湖·A4美术馆于2019年10月设立的分支空间,依托于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致力推动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青年性、实验性、专业性与交流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空间。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个接待中心,4个Lab空间,1个1230平米展厅,1个艺术家会客厅,1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位于麓湖周边的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依托现有空间,艺术中心每年推出各类艺术项目,特别通过其中运营的“儿童艺术空间”、“白盒子空间”、“造木空间”与“社区实验室”项目联合周边社区与居民开展丰富的在地互动项目。与此同时,艺术中心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8月8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机械·森林·光语石”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7月4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一至周日10:00 - 18:00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内容编辑:刘言
视觉设计:谭言
内容排版:刘佳钰
内容校对:江雨杉 陈以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