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 | 《凡尔赛动物园》姚雨萌+林桂明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凡尔赛动物园
策展人
姚雨萌+林桂明
艺术家
高静、杨怡茗、代占坤、孙跃峰、刘宸、张家伟、傅志刚、林桂明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6日-11月20日
展览地址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3F
凡尔赛动物园是路易十四时期的一个大型项目,由建筑师勒沃(Le Vaux)设计,最终被遗弃在大革命时期的废墟中,如今只遗留一些历史图片而不得见其实体。但凡尔赛动物园的设计却引发了后续诸多哲学思考,本次展览试图借此反思当下的生活状态。走进凡尔赛动物园的入口处,即可看见一座八角亭,亭中一楼唯一的房间是国王的沙龙,步入其中,四周墙壁皆有窗户,对着七个关有不同动物的铁笼。多年之后,似受其启发,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设计了圆形监狱(Panopticon),八角亭变成了监视塔,笼中的动物变成了囚犯。福柯又在《规训与惩罚》中重新解读了圆形监狱,进一步的分析了囚犯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监视而逐渐养成自我监视的习惯,揭示了生活在“全景敞视机制” (Panopticism)中的每一个人所无法避免的社会监视,被监视的可以是疯子、病人、罪犯、工人、学生……或者说是每一个随时可能处于权力下位的普通的“我们”。在这里,权力不再是抽象的统治,而是“对于肉体、表面、光线、目光的某种统一分配”(福柯,《规训与惩罚》),这种无法避免的长久监视“像一种无面孔的目光,把整个社会机体变成一个感知领域:有上千只眼睛分布在各处,流动的注意力总是保持着警觉”(福柯,《规训与惩罚》)。对于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早已赤裸裸地生活在监视之中,我们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直到养成自我监视的习惯,甚至幻想有朝一日也可跻身八角亭中,凡此种种,让我们成为权力网络机制中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想借助“凡尔赛动物园”,将以上思考变为视觉化的展览。按照凡尔赛动物园的历史图片,我们用纸箱搭建出雏形,并将每个房间喷涂成不同的主题颜色,通过与动物毛发相似的色彩,让观众联想到被关在其中的动物。八角亭为主入口,观众进入之后,可透过一整圈留出眼睛大小位置的窗户,全景观看到正对的七个房间,窗户由单面玻璃制成,只可从八角亭内看到七个房间中的景象,却不能反向观看到亭中的人。曾经关着奇珍异兽的七个牢笼,变为展览中七位艺术家展示作品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入口可让观众进入,而当观众置身其中,他们也成为八角亭中的景象之一。七个房间都留有望向别的房间的窗口,可看见同在“笼中”的彼此,却因单面玻璃的缘故而无法看见八角亭中的人。展品以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主,置于凡尔赛动物园中不同的房间里:绿色的大眼睛装置,时刻凝视周遭世界;有被困在房间里的装置,以及被困在装置中的自我痕迹;同样还有被困在房间里的影像,以及被困在影像中的人生碎片;此外最多的是不停转动的机械装置,它们依据预先设定的标准重复运动,在八角楼的监视下,积极运转。展览以“凡尔赛动物园”为题,旨在反思当下的生活状态,虽然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动物园本体已不复存在,但其内在精神似乎不断发展,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亲自参与了“搭建”,终于将自己放入被观看与监视的那七个牢笼之中。 1993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2021年在福州半山当代艺术空间策划「野蛮的木薯—两个艺术家的展览」。曾获得NYU/ECNU CROSS-CAMPUS MENTORING AWARD(2016);2017年获得第一届北京玉润健康研究基金;2020年获第四届北京玉润健康研究基金的支持。曾发表论文:《BEING AN ADDICT AND HEALING: NARRATIVES AND PRACTICES IN A GOSPEL REHABILITATION CEN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 2021)YUMENG YAO;《与「痒」共存——滇边地区自愿戒毒者的身体、欲望与生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姚雨萌&黄剑波;《翻译PRESTATION,理解莫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黄剑波&姚雨萌。1990年出生于福建平潭,2010年至2014年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15年至2018年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参与多场展览策划活动:2021年5月在福州半山空间策划「愚人公园·刘宸,孙跃峰双个展」;2020年6月在福州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策划「未来剧场」;2019年9月,与俞小亮 、林峰一起策划「岛语艺术周」;11月,担任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与原住民艺术展的展览助理;同年12月到2020年1月组织了平潭岛方志小说驻地项目;2018年,担任「大华银行艺术启幕展」展览顾问;同年与陈德铭、龙奕瑭一起策划「遗传记忆放映机—泉州古城驻地计划」;2017年,在上海策划了「现实剧场里的十八线演员——五个行为艺术」;2015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中国挪用艺术展的外围项目。201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直升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202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是现当代艺术,师从谭根雄教授。第八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 获优秀奖 静安区文化馆 上海间隔之态——新表现主义艺术展 上海市崇明区美术馆 上海2018上海小幅油画展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东外滩艺术空间 上海逐梦师大:首届校园风景油画作品大赛 获优秀奖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多彩·视界”市民绘画征集大展 静安区文化馆 上海上海油画写生作品展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东外滩艺术空间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 获优秀奖 上海市书画院 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光辉历程”第六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 上海虹桥美术馆 上海“自由的光芒”之以物言物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馆 上海《像狗一样爬行》,尺寸可变, 丝质材料,填充棉,耕地叉,高静,2018作品借用粉色丝质材料与黑色耕地叉分别代表女性与男性的身体,女性身体散落融合,男性身体压迫站立,前者只能像狗一样爬行。两性关系说到底是权力的关系,作品将女性的被动性及在男性社会中心处于被消费的情色对象的一幕展现给观众。《我的痕迹》,2m*2m,树脂片,丙烯,指甲油,灯条,灯箱等,高静,2021在搜索关于女性生病时体内细胞的变化或坏死图片后,把女性疾病的细胞进行变化,再用女性特有的指甲油和口红做绘画媒介,仿佛女性内部隔着一层不可揭开的遮羞布。添加灯箱是为了模拟医生的观片灯箱,将内部细胞展露于外,作品展现了医学对身体的凝视,以及作为女性身体本身受到的观看与监视。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信息体验设计专业异皿艺术科技有限公司主理人。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微软公司、原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过自己的作品。《遗骸》《变异体》《Barbie 声场》 U479,上海《阿努比斯桌》《异体》《芭比声场》《元宇宙》阿那亚,河北《芭比无意识乐器》 法国音乐与声音科学研究所,巴黎《Intra-action》 The Crypt Gallery, 伦敦《AI health care》 微软研究中心, 伦敦《PINK GIRLY》《HUMAN MEAT》 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伦敦《I WAS 50》Shortwave Cinema, 伦敦《ARTISANS & FACTORIES》 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 伦敦《Measurement》 Market Peckham, 伦敦《LET THE WIND FLY》Central Saint Martins, 伦敦《Splice》,尺寸可变,VR生成影像,杨怡茗,2020蜘蛛通过它们的肢体来感知世界,如果人是通过科技来感知世界呢? 在VR生成影像中对人体进行改造,变为与技术结合的赛博人,像八爪蜘蛛一般变幻扭动,以讨论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在赛博时代的身体、技术与控制。艺术家,1995年出生于江西九江,2017年获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学士,2020年1月获伦敦艺术大学(UAL)切尔西艺术学院纯艺术荣誉(Distinction)硕士。现担任上海33ml offspace艺术家自营空间首席「工具人」。Chelsea MA Summer Show,切尔西,伦敦
Late at Tate Britain,泰特美术馆,伦敦《No one is watching you》,监控杆, 监控机, 霓虹灯,代占坤,2020我们似乎无比期盼着透明社会的到来,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监控作为一个技术手段则必须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所有人监控所有人,即监控的民主化。而当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以后,监控就可以全身而退了,我们出于自发的需求去暴露自己,同时监控着自己。霓虹灯警告着我们:没有人正在看你。未来剧场 青年艺术家装置展 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 福州造影 青年艺术家装置影像展 上海城市创艺空间 上海重新定义——第五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上海世贸商城展览馆 上海新生万象 第四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上海世贸商城展览馆 上海并置的时态——青年艺术家联展 上海城市创艺空间 上海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优秀毕业展 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 上海《画室高凳》,170*120*120cm,自行车轮圈,凳子,孙跃峰,2021一件普通的物品(画室高凳)被稍作改动,上下颠倒着放置在另外一件普通物品之上(自行车轮圈)。展厅内车轮不停转动,展厅的角落放置一只猴子玩具,仰望着转动的车轮,马戏团里踩单车的猴子与教室里的学生相互重叠。杜尚在作品《自行车轮》中否定物品预设的功能,从而将其转化成艺术品,那么当否定了动物与儿童的预设后,会怎样呢?现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在读,作品涉及雕塑、装置及多媒体,关注日常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藉由材料本身去呈现生活中经尝被忽略的感性片段,在具象与意向之间牵引着个体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和矛盾关系。曾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奖铜奖、银奖、“未知向量”青年雕塑家联展获“优秀作品奖”、第六届明天雕塑奖获“年度奖”、学院本色—美院在校生创作展获“提名奖”,作品被中国雕塑博物馆、瑞士阿彭策尔州艺术馆、太原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及私人收藏。作品曾受邀展出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雕塑博物馆、嘉德艺术中心、罗中立美术馆、抱朴美术馆、三尚当代艺术馆、台州当代美术馆、烟台山文化艺术中心、同普艺术空间、墨非墨画廊、上海ANNEX空间、上海城市创艺空间、江汉艺术中心等美术馆和重要艺术机构,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TRASH-ART”中瑞当代艺术展,阿彭策尔州艺术馆(Haus Appenzell),瑞士,第11届新星星艺术奖
未来城市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前海嘉里中心,深圳 第八届明天雕塑奖⼊围暨获奖作品展,川美造型学院美术馆,重庆“移动”-2020上海青年艺术家第六回邀请展,抱朴美术馆,上海 2019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中国雕塑博物馆,大同 “UP/DOWN”2019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未知向量”青年雕塑家联展,中国美术学院铜场空间,杭州 “干将西路贰号有多远—第五届艺术苏州国际交流展”,过云楼,苏州学院本色——美院在校生创作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汝之艺见”华为视频艺术观影空间作品展,安仁古镇,四川“Dust House灰楼计划”展览,象山村350号,杭州第六届明天雕塑奖⼊围暨获奖作品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雕塑·公共艺术·壁画研究生作品展,广西 “致敬·世纪风眠”渡物工作坊作品展,斯特拉斯堡,法国 “未知向量”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作品年展,铜场,杭州 《T1》铜场“T-project”艺术作品展,铜场,杭州“域见——未知节点”青年艺术家研展计划展览,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物灵剧场·嗨,你还好吗》,尺寸可变,牛皮鼓,电机,羊骨,刘宸,2020物灵,源自“万物有灵”。作品消解重构了生活中日常杂物的原有功用,以剧场的方式营造感官上的物体“语境”。羊骨制成的鼓槌,按照设定好的程序,随机击打牛皮鼓。动物死去了,但其灵魂还在动物园里按部就班地劳作,自我监视已深入灵魂。2015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由(谭根雄 教授)主持的观念与形态艺术工作室2019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美术学系研究所(指导教授:李思贤)2019年任教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至今变幻自在:张家伟毕业展 东海大学43号创艺实习中心 台湾夜之诗—黑色的光 东海大学43号创艺实习中心 台湾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届校友作品展 海上艺术空间 上海绮丽绘彩—2015 上海首届油画棒作品展 周浦美术馆 上海《超度》,尺寸可变,影像,4 分 53 秒,张家伟,2012作品里出现的英语试卷,不是英语本身,它象征的是一个应试机制所产生的问题,与某种不甚合理却又真实存在的门槛,可是我们又无法逃脱这样的生活,困于其中,焦虑又不安,仿佛笼中来回踱步的动物。“F星计划-出厂精神设置”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福州“中国国际时装周HUANRAN WU2017/18AW” 北京《车间生产日志·偶像》,尺寸可变,综合材料,傅志刚,2021在傅志刚虚构的“F 星”中,绿色的大眼睛装置凝视周遭,发出对宇宙的疑问—宇宙有目的吗?同时,在异世界中,仍然难逃目光的分配与“看”的权力。《车间生产日志·标本》,尺寸可变,综合材料,傅志刚,2021“标本”系列作品,由艺术家在展览搭建现场制作,并附于《车间生产日志·偶像》展示空间的墙壁上,图示作品仅供参考。从艺术家的角度,理解并还原想象中凡尔赛动物园的空间。2010年至2014年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15年至2018年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谭根雄教授2016,首届山东(国际)当代艺术展 当代艺术优秀作品奖秘境·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 前哨当代艺术中心 崇明 上海湍流与渗透2018二十五位艺术家群展 静安区文化馆 上海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 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酒店 上海CCLF青年艺术工作者授权联合展 富豪会展公寓酒店 上海不穿衣的猫 林桂明个人艺术项目 404Not Found Lab 厦门江南之春·第十九届上海美术作品展 静安区文化馆 上海关于游荡者系列---白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1929艺术空间 上海“散点透视——年轻的零度艺术“ 美博艺术中心,上海,中国“生长”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以下犯上”十人非架上作品展;策展人兼参展人, 华东师大学术馆,上海,中国《咸鱼翻身》,65*50*30cm,霓虹灯,LED 屏 幕,现成品装置,林桂明,2018咸鱼翻身展现了一种生活状态,一条始终在翻身的咸鱼,翻身之后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当翻身变成一种持久的状态而不是结果的时候,咸鱼只可能更咸,而一旁发光的爱(Love)只能显得更为无力。《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摇起来》,尺寸可变,霓虹灯,电机,现成品装置,林桂明,2021这件作品引用了诸多曾经的流行符号拼凑而成。霓虹灯文字内容“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摇起来”是大多数演唱会歌手和观众互动时的话语。咸鱼、猪蹄、分割的玩具等放在一起,无厘头的摇摆最终产生一种魔性鬼畜的效果。娱乐至死的年代,挥舞的双手看似自由疯狂,实则不过是按照固定的频率无意义地挥动罢了。
当前展览 | Current Exhibition


即将到来 | Upcoming Exhibition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