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抱石六十年代挥豪中

傅抱石(1904-1965)
春风杨柳万千条
设色纸本 镜心
甲辰(1964年)作
99.5×54.5 cm
上款:“西民同志”即石西民(1912-1987),曾用笔名石东夫、栖民、史明操、怀南、何引流、明石等,中共党员,浙江浦江人。历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宣传部长,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款识:
(一)春风杨柳万千条。一九六四年三月上浣,傅抱石写于南京。
(二)昨日西民同志过宁余惠览近作,独赏此帧。即以奉陈,并乞俪政。四月三日,抱石。
钤印:傅、抱石私印、甲辰所作

傅抱石(1904-1965)
湘君
设色纸本 镜心
1964年作
38.3×48.5 cm
上款:“吴伟同志”即石西民夫人吴伟。与沪上画坛多有交集。
题识:湘君。吴伟同志属画,久未报,歉仄何似也。率此奉政,兼求俪赏。一九六四年四月三日,抱石并记。
钤印:傅、癸卯
从1950年代初期,傅抱石时常捡选一些精品旧作赠予文化官员,绘画承载起联络情感、交游酬酢的作用。当时傅抱石为南京市文联常委,石西民为其上级领导。石西民、吴伟伉俪,雅好书画,于画坛诸家相交甚笃,情缘深厚,常有往来。中国嘉德2018春大观夜场,一件傅抱石仕女杰作Lot333《游春》(甲申1944年作),于1954年题赠“西民先生”,即时任南京市委宣传部长的石西民先生。经过多方激烈竞逐,终以2530万的佳绩成交。

1980年5月石西民与夫人吴伟在重庆红岩纪念馆
石西民(1912-1987),浙江浦江人。早年曾任上海《申报》编辑,1937年11月赴武汉创刊《新华日报》,1939年9月任编辑部主任,一直从事抗战宣传工作;1946年10月抵延安,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1949年4月受命赴抵南京,以军代表身份接收《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等,负责筹办《新华日报》。4月29日,《新华日报》创刊,石西民任《新华日报》社社长,兼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和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展开新中国的新闻宣传事业。同时,他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53年1月,江苏省恢复建制,石西民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54年2月调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5月调至上海,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兼中共华东局委员、宣传部长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56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主管《辞海》修订,并创办上海舞蹈学校、电影专科学校等艺术院校,支持上海戏曲学校的发展。1965年2月调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兼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

傅抱石与石西民交往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1951年6月,傅抱石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赖少其的关心下当选第二届南京市文联常委兼美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结交与文联直接领导机构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石西民部长应是常理之事。据柯文辉《渊翁漫记》记载,苏渊雷1984年5月在柯文辉陪同下在合肥拜访赖少其,回忆1950年代他们约同傅抱石、石西民、唐云至钵水斋论艺并作画《三笑图》的轶事(《泓钵集——苏渊雷纪念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7-79页,2001年),可谓直接佐证。联系石西民的履历,《游春》或许就曾是傅抱石赠别石西民北上的礼物。作为书画酬答,《春风杨柳万千条》和《湘君》也恰好创作于石西民北上的前一年,成为二人坚厚友谊的见证。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发表讲话
《春风杨柳万千条》、《湘君》,于1964年款署石西民、吴伟伉俪,从长题中“惠览近作”、“属画”的情况来看,两家常有往来,交情可见一斑。傅抱石于五十年代末受邀北上,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成为其艺术生涯的巅峰。1960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支持下,时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率江苏省中国画写生工作团相继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省的十几个大中城市,进行“二万三千里壮游写生”。随后1961年,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安排下,傅抱石、关山月又前往东北三省进行为期近四个月的旅行写生。“兹游奇绝冠平生”,此时的傅抱石将传统绘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开创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革新。1964年9月中秋后,傅抱石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大会。
· 春风杨柳万千条 ·
《春风杨柳万千条》取毛主席诗词十六章“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意,以清新明丽的色彩绘湖面春柳拂动,阳光明媚的景致。杨柳枝头,绿茵蓊郁,春风熏面,和煦宜人。渔民于江中撒网,红旗点缀船头,红衣人一身现代装束撑起竹杆成为画眼,似为作者亲历其中的自况。春光乍泻,山河新貌,画中诗情画意般的笔墨、构图中,尽现出抱石先生的真性情。

作为“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在五十年代便开始“主席诗意画”的探索和创作。如根据公开发表于《诗刊》1958年1月号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所作,参加当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1964年1月的《诗刊》杂志中,《黄洋界》作为封面,《春风杨柳万千条》作为插页发表。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都是贴近新时代,反映社会变革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毛主席诗意》册、《芙蓉国里尽朝晖》、《虎踞龙蟠今胜昔》等均创作于此时。
· 湘君 ·
傅抱石运用多种娴熟的笔墨技法,在画幅上倾泻出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拓展出中国画的新笔墨、新意境。《湘君》是傅抱石将古诗词的意境移入画面。傅抱石从四十年代开始创作“湘君”、“湘夫人”的题材。二十多年间,傅抱石笔下的湘君,几经变化。四十年代之作大都头脸较大,眼目中多有惆怅之情,线描偏于率意。二湘是带着惆怅感的,带着对国家动荡的悲情和远离家乡的怀恋。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写了《屈原楚辞》和《九歌》的今译。傅抱石将郭沫若的诗,称为“一二千年以来划时代的再创作”,受到郭沫若的影响,在国家的稳定发展的时代背景里,到六十年代,身材修长了,面部饱满,神采飞扬,线描类于高古游丝,颇具装饰意味。此时的湘君已经成了傅抱石心中的美神,成为爱和美的外化表达。

画面中的湘君婷婷玉立,裙带舒展,手持纨扇,驻足凝神,面容清秀冷艳,清波流转,欲语还休,傲然玉立。衣裙随风摇曳,与垂柳互生呼应,更见轻盈飘逸,也使画面频添节律;人物描绘工细精致,与杨柳、土坡的粗率之法,形成精致与粗放的对比,更显楚楚动人。如此,傅抱石创造出既明媚曼妙又清旷傲岸的风神。
相关阅读

中国嘉德2021秋季拍卖会
11月嘉德艺术中心 呈现在即
www.cguardia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嘉德APP
关注最新资讯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