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留白®回归丨跨越古今,品昆曲的永恒之美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秋意,悄然而至
岭南的秋,并无萧瑟
酷暑渐褪后的清爽带点暖意
即便匆忙的脚步也更感踏实
城市的喧嚣背后
人心也越发进入内省
境山剧场“寻声·留白®️”系列如期而至,5年来从不间断,继续与大家一起在丝竹之中感受生命绝美。
跨越古今
品昆曲的永恒之美
境山剧场“寻声·留白®️”系列自创始以来,坚持发现和寻求东方传统音乐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的交融和共鸣。
从2018年伊始,“寻声·留白®️”系列先后推出心心南管乐坊《琵琶行》《花飞花落》、袁中平古琴雅集《观指有情》、汪铎古琴雅集《琴宗山林》、谭宝硕洞箫音乐会《飞越古今的箫声》《焚心以火》《沧海一声笑》、曾文通磬钵静观《入静山林》、蔡正仁与浙江永嘉昆剧团呈现的《牡丹亭·游园惊梦》等,让人流连忘返于艺术的本真之道、震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1年的“寻声·留白®️”系列包含两台共四场演出,11月27日至28日,曾在2019年以《双声慢·歌宋》惊艳华南的吴双与上海昆剧团,将呈演系列续作《双声慢·贰·幽情》,在古谱旋律和演奏配器基础上,重新呈现风雅时代的种种回想。
12月18日至19日,《昆曲1+1+1的力量》,由中国“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两岸剧场界备受瞩目的导演李小平执导、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韩望喜导赏,共同呈现经典昆剧折子《牡丹亭·拾画叫画》、《长生殿·哭像》,不仅雕琢出先贤记录在文本中的文化瑰宝,更以别出心裁的“导赏+雅集+演出”的呈现方式为昆曲美学赋予更生动的体验。
怀古,也在前瞻,真正的经典拥有无穷的解读可能,正是因为在时光流逝中持续保有生命力,才造就永恒。2021“寻声·留白®️”系列的两台演出,皆以极致的审美让“百戏之母”的昆曲绽放出绝代风华,达至古今相通的美学境界。
双声慢·贰·幽情
吴双与上海昆剧团
千百年前,词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曾有过凡有市井处,人人皆歌的盛况。后随时间流逝,词以文学形式保留至今,曲则被遗失淡忘。
2019年,吴双与上海昆剧团以《双声慢·歌宋》首次登上境山剧场舞台,让宋词回归了他的本义,即带有音乐的歌咏。
根据一百多年前留存的古曲重新打谱,厚实的昆曲唱腔功底与诗词的魅力交融,震撼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今年,吴双与上海昆剧团将载誉归来,并为大家带来续作《双声慢·贰·幽情》。
摄影:罗康林
三十八年前,邓丽君发行专辑《淡淡幽情》,挑选了十二首宋词,邀请流行音乐家谱曲,成为二十世纪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一。
三十八年后,吴双潜心钻研,带着自己对词本体的文学理解和对唐宋遗存歌谱的音乐理解,重新“碰词”“打谱”,在古谱旋律和演奏配器基础上,还原宋词。
将《淡淡幽情》演绎过的十二首宋词,用曲唱的形式,重新呈现给对那个风雅的中古时代有着种种回想的今人面前。
《双声慢·贰·幽情》采用歌者与多乐器重奏的组合,呈现出自然酣畅,荡气回肠的音乐史诗风格。
11/27-28
周六-周日 20:00
境山剧场
2021寻声·留白®️系列
吴双与上海昆剧团
双声慢·贰·幽情
主演:吴双
曲目
【生查子】人约黄昏后
【乌夜啼】春红匆匆
【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桃源忆故人】清夜悠悠
【丑奴儿】天凉好个秋
【相见欢】离愁
【虞美人】一江春水
【苏幕遮】芳草无情
【玉楼春】万叶千声
【鹧鸪天】隔个窗儿滴到明
【雨霖铃】晓风残月
【卜算子】思君
演出
配乐配器:朱铭、葛鹏飞(特邀)
打击乐:林峰
管乐:张思炜、甄跃奇
弦乐:朱铭、陈悦婷
弹拨乐:陈晓晨(特邀)、陆晨欢
钢琴:叶倚楼
长按二维码识别
进入购票链接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昆剧净行,曾主演大戏《川上吟》、《血手记》、《西施》等。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配角奖和戏剧表演主角奖。
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导演。主要作品有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园林版《牡丹亭》、昆曲《妙玉与宝玉》、新昆曲剧场《长生殿》、实验昆曲《椅子》、小剧场昆曲《闺秘》、新昆曲音乐会《水磨新调》、宋词演唱会《双声慢·歌宋》等。指导的实验昆曲《椅子》入选文化部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并应邀赴日本、俄罗斯、阿尔巴尼亚等地参加展演。
上海昆剧团成立于1978 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上海昆剧团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近300出精品传统折子戏,近70部整本大戏。曾四次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多次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昆曲1+1+1的力量
导演|李小平 主演|张军 主讲|韩望喜
牡丹亭 · 拾画叫画
长生殿 · 哭像
“1+1+1”可以是“我+昆曲+你”,“我”通过昆曲遇见你,可以是“你+昆曲+世界”,无数个热爱昆曲的“你”,让昆曲走向更多人的生活,最终把昆曲和你一起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摄影:祖忠人 绘画:郑伯萍 郑明轩
这是一场集“导赏、雅集、演出”在一个晚上的体验:作为一个美好晚上的开端,融通中外、以更开阔的视野及哲学角度来思考中国文化的韩望喜博士,将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秘密,娓娓道来昆曲的前世今生;
然后好戏开始,在当代的建筑空间内,张军精雕细琢的手眼身法步,以及悠扬婉转的唱腔中,看见《牡丹亭》柳梦梅的痴,体会《长生殿》唐明皇的悔。
在这里,我们不只欣赏昆曲,更能对照自己,启迪本存于生活中的智慧。
《长生殿》剧照
在两折戏中担纲主演的张军,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他是中国目前最成功,也是最被大众熟知的昆曲艺术家之一,也是把昆曲带到全世界的舞台,让年轻人也喜欢上这门古典艺术的文化传道人。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导演李小平和张军在一直以来的合作中有着知己般的默契,他们非常在乎场域不同的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和气质,他们在意的是如何让作品在他所表演的地方“长”出来,他们这次也将为境山剧场打造一个怎样的舞台?我们拭目以待。
演出信息
12/18-19
周六-周日 20:00
境山剧场
2021寻声·留白®️系列
昆曲1+1+1的力量
12/18 牡丹亭 · 拾画叫画
12/19 长生殿 · 哭像
导演:李小平
主演:张军
主讲:韩望喜
长按二维码识别
进入购票链接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国家一级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创始人。专工昆剧小生,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曾获“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联合国促进昆剧发展大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奖项和称号。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从艺30余年来,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我,哈姆雷特》等多部大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2010年,张军主演的谭盾歌剧《马可·波罗》获当年美国格莱美奖提名;201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张军“和平艺术家”称号,他是继中国影星巩俐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第十五届台湾文艺奖得主。2017年担任台湾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导演及顾问、2016年执导的高甲戏《大稻埕》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曾任陆光国剧队、复兴京剧团团员。为当代传奇剧场创始团员。创作类型多样,横跨传统与现代剧场之间。执导代表作包括:国光新戏《康熙与鳌拜》、《阎罗梦——天地一秀才》、《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李世民与魏征》、《三个人儿两盏灯》、《金锁记》、《快雪时晴》等等。近年来外邀执导有2010年川剧《夕照祁山》、新编崑剧《2012牡丹亭》、2013年上海崑剧团《烟锁宫楼》、2014年上海大剧院《金缕曲》、2015年当代崑曲《春江花月夜》、2016年当代崑曲《我,哈姆雷特》等均受到肯定,成为两岸一致瞩目的剧场导演。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候任外交官。青年时代曾师从昆曲名家周铨庵学习昆曲。韩博士致力于中华传统经典的阐释和对外文化交流,是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的文学本作者。2013年9月21日“国际和平日”《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演,获得极大成功。韩博士长期担任深圳电台新闻频率FM89.8《希望对话》栏目的嘉宾,讲述先秦诸子和阳明心学超过500讲。2014年,中华书局出版《韩望喜正解中华经典》。2015年9月起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师大等六大高等院校巡讲中华文化。2019年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讲授《走近心学:掌握中华文化的根基》。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