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德国3:荷尔拜因(下)
荷尔拜因绘画的细微与精湛、尊重现实、尊重个性,也同样高度地完成于素描作品,在美术史上有着卓越成就,影响着代代艺术家。
他以单纯精炼的线条和调子描绘出体积、空间、质感等诸多内容,生动刻画出人物的形神特征,体现从容、淡雅的人文情怀,造就了时代典型。





荷尔拜因素描的线条精准,粗细、浓淡以及转折变化,充分贴合形体内部结构和物象的不同质感,如肌肤的圆润饱满和紧致弹性、毛发的松软、衣饰的蓬松和缎面的光滑等,都在他敏锐的感知和视觉区分中得以表现,并将绘画材料的材质美感运用至极,完成材料与物象质地、松与紧的美感。
他常选用中等明度的有色水彩纸作画,粉笔提亮,省去大量的灰调子描画;用骨粉和阿拉伯树胶调配的定画液保存作品,大胆使用钢笔、毛笔等工具丰富表现效果;着眼固有色,高度概括,使得画面单纯、简洁。






荷尔拜因线面结合、色彩提炼的素描是为油画创作所做的构图、形体、色彩准备。
先画出素描草图,再用某种方法把草图临转移到油画底稿。比如“扎针眼”的方法:他的很多素描作品中,都能看到形体线条上的很多小点,是过稿而扎的针眼。
还有一种过稿的方法,如同我们现在理解的“复写纸”:在草图和画面之间放上一张涂有色粉的纸,用硬笔描画轮廓线,色粉的线条就会复印在画面上。从而节省大量的形体探索时间。
这种作画的工作程序使荷尔拜因更加倾心于绘画,线条对形体造型的准确度,也可以减少调子的运用,极其有效地提升了他创作的工作效率。




珍·瑟莫尔的画像 1536-1537年 黑色, 多彩粉笔

珍·瑟莫尔的画像 1536-1537年 木版油画
荷尔拜因在新思想的引领下,以人物个性为探索方向,再有德意志民族特有的深刻与严肃,以及依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精研了完全个性化、程序化、富有创造价值的绘画方法。
这种个人精神性的绘画过程贯彻,得到的是精微准确、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生命力的肖像作品,具有情感的时代跨越力。
延展阅读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拉斯科洞窟《大公牛》(原始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纳菲尔提提王后像》(古代美术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老彼得·勃鲁盖尔(上)(尼德兰3)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老彼得·勃鲁盖尔(下)(尼德兰4)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三鱼纹彩陶盆》(史前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魏晋南北朝绘画5)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江帆楼阁图 (隋唐绘画11)
公益课堂:讲话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王羲之(魏晋南北朝隋唐书法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颜筋柳骨(魏晋南北朝隋唐书法2)
资料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网络。
鸣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