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上海泓盛书画秋拍
嘉庆御制名园墨盒装(一面)
2021上海泓盛书画秋拍
嘉庆御制名园墨盒装(另面)
上海泓盛2021年书画秋拍,征集到一套清嘉庆御制名园套墨,宫廷气派,凡雕模制版、用烟调漆、捶制凝练,无不尽善尽美。
嘉庆御制名园图墨
原装旧盒 共八錠
说明:
御制名园图墨是久负盛名的清代皇家集锦墨,由内务府造办处主持,制墨名家胡开文监制,选故宫、西苑和圆明园中六十四景制作而成。墨锭正面书写楼阁景观名称,背面绘制亭台景色,工艺细致,品数众多,堪称制墨史上的经典之作,又因圆明三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更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该套墨共存八锭,每一锭于中心位置以金彩书景名,分别是:丰泽园,阅古楼,墨池雲,湛虚楼,古香斋,含经堂,补桐书屋,蟠青室。墨一侧落“嘉庆年制”四字楷书款。墨锭制作有巧思,形制、图案因正面所书景名不同而各具特色,如“古香斋”即呈鼎插香莲之形,“墨池雲”被做成祥雲垂磬之形,“阅古楼”则雕模博古,“补桐书屋”则两面作桐荫湖石书斋之状……墨模雕镌已细腻入微、毫丝毕现,构思更令人赞叹,更兼墨质坚细光润,墨色纯净,装饰典雅含蓄,没有大量的金彩和鲜艳的颜色,只看浓重的墨色间隐现有亭台楼阁、巨龙神兽,赏墨怡然之余,不忍磨砚损耗分厘,实为掌中清玩,以是数百年来完整如初。
此套墨有昔日博物馆入库编号为丂55254,又分别编码以分顺序,为12、13、14、15、16、17、18、19,共八锭。装于玻璃盖落嵌旧匣之中,保存至今,尤为不易。
按,墨镌八名园,简介如下。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丰泽园
1,丰泽园,清康熙年间建,在今北京中南海西岸。为清圣祖、世宗、高宗等皇帝劝课农桑、演耕藉田之地。《日下旧闻考》卷23:“园内殿宇制度惟朴,不尚华丽, 园后种桑数十株。”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阅古楼
2,阅古楼,位于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右近分凉阁,与太液池对岸的震旦香林遥遥相望,始建于乾隆十二年。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墨池雲
3,墨池雲,在圆明园长春仙馆中,长春仙馆之西有含碧堂,后为林虚桂静,林虚桂静东稍南为墨池云,为三开间三卷殿。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古香斋
4,古香斋,亦在圆明园长春仙馆中,长春仙馆西有五开间含碧堂,后有林虚桂静,桂树丛生;左为古香斋,可读书听泉。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湛虚楼
5,湛虚楼,在中南海瀛台,为两层建筑,在蓬莱阁之西。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含经堂
6,含经堂,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前后,在圆明园中长春园。乾隆帝视长春园为“息肩娱老”之所,含经堂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含经堂,相传是供乾隆诵经礼佛之处。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补桐书屋
7,补桐书屋,在中南海,是建于太湖石间的院落,院内南屋名补桐书屋,北屋名随安室。雍正在位时,身为阿哥的乾隆在此读书。时院中有两株老桐树,其中一株因病枯死,后又补种一株,书屋遂名以"补桐"。枯树之材被制成四琴,保存于书屋中。
嘉庆御制名园墨之蟠青室
8,蟠青室,在北海琼岛西麓,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室为三开间,座北朝南,西面屋顶为歇山,东面屋顶为硬山卷棚。蟠青室东山墙南部迭有黄太湖石洞口,可进一房山南次间地下山洞。
好古学乾隆之嘉庆帝
乾隆皇帝一向以风雅好古自许,行政之余,于一切有关文事之举,比如书画、诗咏、考证、金石乃至铜瓷玉墨之属,无不涉趣其间且玩得兴味盎然,嘉庆帝文治武功非可与其父相比,资质亦逊乾隆,然则古稀天子的流风余韵,毕竟使风雅有所传承,这种以不惜工本百练精制而成的御制墨,正是这种传承的体现,其精工细作,仍保持着乾隆工的水准,在嘉庆一朝的文房制品中,也算得上是难能可贵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