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谧的美术馆之夜,以梦境为线索
用画作与音乐“拼贴”出超现实主义的模样
11月13日-11月28日期间
指定日期 18:30 - 21:30









约翰·凯奇(John Cage)是美国先锋派作曲家之一,是作曲家勋伯格的学生。早期,他也用十二音技法创作,1938年后他开始对prepared piano着迷 (Prepared Piano是指在琴弦上或琴弦之间放置螺栓、螺钉、静音器、橡皮擦和/或其他物体而改变了声音的钢琴)。后期他结识了莫顿·菲尔德曼(Morton Feldman),两人都对不确定性感兴趣并有着相关的创作实践。随后凯奇又接触到了许多东方文化,比如《易经》、禅,并将《易经》用为他创作的骰子,着手研究偶然性在音乐中的意味。凯奇喜欢纯粹的声音,认为声音本身就是艺术,他喜欢聆听大街小巷自然而然形成的声音。
生于法国1875年的法国锡布尔,拉威尔(Joseph-Maurice Ravel)有着与德彪西相似的“印象”血液。他并没有投身于对“无调性”的研究,而是着重于尝试调性的新可能性——和声的新色彩。他的音乐并不是“革命”,而是“演化”。
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美国作曲家,他与约翰·凯奇、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厄尔·布朗(Earle Brown)等人齐名。他也与多位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以及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人。他的音乐大多是慢热的、不炫技的,极端地体现着声音的纯粹,具有很强的沉浸感,且完全不主张表现。他研究不确定性与开放性,着迷于不确定因素,并使用了不常规的图表式记谱法,让演奏员自己决定音高和节奏。晚期,他又将焦点转向节奏的精确性,音值间的比例关系,音型好似在重复,但其实永远不在重复,每次的出现都有着细微的变化。
尼古拉·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是一名爵士钢琴手、作曲家。他喜欢将爵士中的即兴成分与古典主义的结构相结合。
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是一名法国作曲家,指挥家。他非常擅长数学,是作曲家梅西安的学生。他用序列音手法(Controlled music parameter ,即将力度,音色,音值等序列化的手法),并对视觉艺术有着终生的兴趣。他撰写了大量关于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的文章,并收集了当代艺术作品,包括胡安·米罗(Joan Miro)、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尼古拉斯·德·斯塔尔(Nicholas de Stael)和玛丽亚·海伦娜·维埃拉·达席尔瓦(Maria Helena Vieira da Silva)的作品,并与他们建立了友谊。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是一位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他继承了古典,同时在节奏,调性,和声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20世纪颠覆传统并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造了多部歌剧,芭蕾舞剧,以及交响乐作品。他对音色的运用和他在节奏结构上的突破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