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里奥画廊欣然宣布即将参加2021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2021.11.11 - 2021.11.14)。本届艺博会上,画廊将于B馆103展位呈现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三国亚洲艺术家的近期创作。参展艺术家包括:陈墙 (b.1960, 中国)、陈彧君 (b.1976, 中国)、黄奎泰 (b.1938, 韩国)、黄渊青 (b.1963, 中国)、金泰浩 (b.1948, 韩国)、井士剑 (b.1960, 中国)、梁曼琪 (b.1986, 中国)、名和晃平 (b.1975, 日本)、闫珩 (b.1982, 中国)、严泰丁 (b.1938, 韩国)、朱湘闽 (b.1989, 中国)。届时诚邀各位观众亲临现场鉴赏。
艺博会 | FAIR
2021 West Bund Art & Design
2021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展位 / Booth No.
B103
艺术家 / Artists
陈墙、陈彧君、黄圭泰、黄渊青
金泰浩、井士剑、梁曼琪
名和晃平、闫珩、严泰丁、朱湘闽
(按姓名字母顺序排列)
展期 / Duration
2021.11.11 (THUR.) - 11.14 (SUN.)
展览地点 / Venue
西岸艺术中心 B馆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West Bund Art Center Hall B
2555 Longteng Avenue,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线上展厅 / Online Viewing Room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阿拉里奥官网“线上观展”页面
Scan the upper QR code to enter the Online Viewing Room
精选作品 | SELECTED WORKS

在"Direction"系列中,名和晃平将反复研究调制而成的涂料,在垂直于地面但被倾斜了一定角度的画布上由顶端滴下。涂料在画布表面借助重力的作用,从一个点开始以直线朝着某一个点自由流动而不会中途改变方向。它们在画布上留下的路径就是时间的轨迹。点、线、面的关系不断在运动中发展;移动的速度、方向和重力等不可见力既是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又是作品表现的重点。艺术家让重力来完成“绘画”,自己则负责控制画布的位置。利用偶发和操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共同制作的绘画看起来毫无瑕疵,像是机械制品,但是绘画的痕迹仍然存在,提醒着观众艺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不可见因素。

《第一道风景 》为陈彧君自2020年开始创作的一个新系列,以纷杂的线条与色彩给予观者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艺术家将该作品类比为早上起床后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景象,即我们在现实中所见的种种真实的瞬间。他表示风景从来都不会因为谁而改变,它仅随着时间和空间、随着季节和不同地域的气候在我们的身边发芽、成长、枯萎。从某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见证者,艺术家希望我们能从自己的眼中找到世界存在的那一刻,并从那一刻所蕴含的现实景物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为中国80后女性抽象艺术家的代表,梁曼琪善于借由有形的几何,阐述内心无形的不确定性、矛盾与冲突。她将结构的几何和丰富的色彩画面称为 “隐性空间”与“显性空间”,分别对应关乎内心的感性思维和外在事物的理性分析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两种视觉语言并置出现的状态并非全然一致,从最初平均分配、平行对话的关系,逐渐发展为彼此穿插交替、比例或多或少的设计安排,体现出艺术家在描绘过程中多变的思绪,和对新鲜的画面充满好奇的创作状态。


作为上海抽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黄渊青自幼学习书法,自90年代开始坚定抽象绘画的创作。多年来,艺术家将书法经验与绘画语言相结合,着重探索书写性线条的表现力,以“写”多于“画”的方式完成,在反覆不断的书写、覆盖、重写的过程中,超越个人经验,将“自我”的存在降到最低,使表达脱离意志力的控制,成为最自然的呈现。

上海著名抽象艺术家陈墙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致力于构建属于自己的抽象艺术世界。经过一系列对感性、理性、哲学的探索,陈墙近期的作品中,更明显地透露着一种极具诗性的气质。艺术家对于现代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图像的反思,体现在其含蓄、内敛但笃定、有力的笔触之中。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学院派画家,井士剑的创作基于对东西方哲学的深入研究,融汇多维的视觉语言,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他的创作一直试图在国际性视野中关注艺术重返地域性的问题,作为新西湖绘画理念与宣言的发起人,他的作品深入东西方文化历史与当代的社会境遇。《在水一方》正是以这样一种文化为依托,以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为批判现实的精神,以期抵达这个时代的“桃花源”和“伊旬园”,并且作品具有艺术家独特的构图法则与图像叙事逻辑特征。

艺术家闫珩受到海明威启发,自2017年起围绕着“苦艾酒”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装置绘画创作。2016年,艺术家曾在巴黎短住,巴黎是一座古老的、散发着颓废之美的"美丽城"(法文; Belleville, 巴黎地铁站名)。在参展的两幅作品中,艺术家用具象的表现方式以及厚重的笔触,再现了海明威专注创作时的神情、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中的经典场景,以及19世纪末欧洲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 风格的地铁栏杆等诸多与巴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视觉元素。在艺术家看来,这些元素皆属于巴黎这场“流动的盛宴”(引用自海明威著作《流动的盛宴》),它们是散发着甜香又略带刺鼻气味的蜂巢。《苦艾酒》系列绘画是艺术家在持续的艺术实践中,反复玩味的关于艺术的狂想故事。

金泰浩,韩国单色艺术代表艺术家之一。他在二维表面上不断重复和延续的绘制方法,体现了一种与单色绘画美学相联系的绘画特质的回归。金泰浩作品的理念是构建与解构的共存。由厚重的颜料密集组成的、无数重复的回旋型的网格,决定了画作的厚度与质感。他刮去、雕刻由颜料密集组成的涂层的手法,与画面中用无数色块建立起来的层次之间看似自相矛盾。正如他所形容,"消除的过程强调了结构"; 这种颇具代表性的二元性理念是从他早期的创作转换和演变而来。金泰浩独特的结构设计和绘画色彩在韩国现代艺术圈中被认为是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的存在。

作为韩国摄影艺术的先驱性人物,黄圭泰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也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纪实摄影家。自二十世纪中叶直至1990年代,以反传统者的身份在韩国现代艺术界闻名。80 年代起,他对数字图像产生了兴趣,通过一系列绵长的实验,艺术家被这些几何图像的无限可能性和视觉潜力所吸引,并锁定了数字图像中“像素”这一点状图像的微观组成元素作为他艺术创作的基本单元,创作了其职业生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Pixel"系列且持续至今。"Pixel"系列避开了摄影中“记录”的基本过程,而是蕴藏着“选择”和“放大”。换言之,黄圭泰的作品摆脱了传统意义上摄影需捕捉物体并使其出现在感光胶片上的过程,而是专注于发现各种不同形式和颜色的像素,艺术家最终通过一系列方法,将既存的视觉素材进行可视化和具体化。这些像素在艺术家亲自选择和放大图像或显示屏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形成充满互联网早期色彩特征的复古图案。

作为韩国现今在世的雕塑大师,严泰丁的作品极具现代主义雕塑的抽象性与结构性,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和谐空间,并以一种有力而坚实的姿态与观看者产生对话。
2019 年严泰丁在首尔阿拉里奥画廊的个展"A Stranger Holding Two Wings"中,展出了其过去50年作为抽象雕塑家创作的各种铝制雕塑和二维平面作品。通过这次展览,他受到了当代雕塑领域中著名策展人克莱尔·利雷 (Clare Lilley) 的关注,并成为唯一当选参加2019年弗里兹雕塑展 (Frieze Sculpture) 的韩国艺术家。同年10月,伴随着伦敦弗里兹艺博会 (Frieze London) 和弗里兹大师展 (Frieze Masters) ,严泰丁在伦敦的摄政公园内展出了其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他是继李禹焕 (Lee Ufan) 和金守子 (Kim Sooja) 之后第三位入选Frieze Sculpture的韩国艺术家,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从此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青年艺术家朱湘闽,1989年出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杭州。艺术家意图在绘画中展现力量与神秘,将不同层面的感觉不断叠加、覆盖于同一画面,同时清除掉一蹴而就的部分;使语言有效、密集,最初的意图产生迁移和延展——形成“感觉的厚度”。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绘画的“感觉”来自“垮掉派”的文学作品。艺术家深受即兴爵士乐、刺青文化、体育运动的影响,他对这些来自异域文化的阅读和幻想,即是自我发现新的命运、打破自身的原生状态的过程。而他的绘画,正是记录这一过程的痕迹。
-END-
即 将 展 出 | UPCOMIN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