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实践招募|『城市修行×记忆宫殿』记忆深处自我探索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 “我们在参与” 系列项目 Participating Series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日常生活实践」系列项目包含一种米歇尔·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式的创造性行动,人们运用不同的实践技术重新设计生活方式,以开拓性的坐标去定义空间、环境、社会系统及日常万物的力量。本次行动计划期待可以引发更深度的公共参与,恢复生命的弹力;尝试给正在解决社会问题、或者希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群体,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线索和方向。共生也只有在共同的行动中才能体现出来。
◤ 城市修行×记忆宫殿 ◢
第一场
2021.11.13 (六) 视觉冥想
华·美术馆 17:30-19:00
第二场
2021.11.14 (日) 心理工作坊
华·艺术沙龙 14:00-17:00
主持者 - KnowYourself
KnowYourself是目前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泛心理品牌,倡导引领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优质的内容、专业的产品,如今在媒体平台上已聚集超过千万用户,建立起包括新媒体、月食APP(创新性心理自助工具)、城市修行线下空间(心理工作坊)、互助社群在内的立体业务矩阵。他们想在社会上提倡一种新的健康观:从传统的身体健康转向身心健康,希望追求心理健康像健身一样成为流行的生活方式,呼吁每个人关注自我和内心,让每个人拥有幸福的能力。
*本次公教活动不收取费用
报名完成后请按时参加,珍惜名额,感谢配合!

华·美术馆正在呈现展览“记忆宫殿”(The Memory Palace)。展览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特别的空间建构,为观众打造一次特别的“记忆宫殿”的体验,在作品和展览空间的穿行中建构特别的艺术记忆。它是一种将记忆进行艺术转换的视觉实验,包含着艺术家如何用艺术语言处理记忆中地点、秩序、空间和图像等概念的方法论,于此,我们或许可以以艺术作品为镜,检视自己与记忆、体验或情感的联系,也能从结构上思考处理记忆的可能方式。
就此,本馆将联合“记忆宫殿”开展公教活动『城市修行×记忆宫殿』,围绕“记忆”这一母题,特邀参展艺术家周钦珊、王礼军与泛心理品牌 KnowYourself 的导师团队,引领人们穿行于艺术家构筑的“艺术宫殿”并建立自己的记忆宫殿,回望和梳理自己的生命历程,于记忆深处进行自我探索,为自己的精神找寻归属之处。
记忆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是念头、思绪,抑或相互缠绕的言语与影像。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回望,如何感受这些散落与隐藏?我们需要去评判吗?我们能够直面吗?修辞学家将需要记住的事物转化为视觉象征物,安放于想象的建筑物中,当他们在建筑内移动行走时,目之所及各个地点/空间的图像,便唤起相应的记忆。“记忆宫殿”展览便遵循这样一种展览空间逻辑,艺术家们通过镜像反射、即时算法、布面投影等各种表现方式,呈现了个体与记忆的互为关系,而这些经过转译的图像也制造出他们回忆的前提,让观者走进其私人化的独特回忆。或许,在穿行于记忆宫殿时,我们还能为守护自己的内心展开一次练习。
在冥想练习中,我们会经常涉及到想象力和视觉能力的运用。现代人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外在显示器,很少调动内在的显示器——大脑的意识成像,因此在练习传统冥想时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比如“眉心的蜡烛”“意识为天空,杂念为流云”这些经典意象。在本次工作坊中,你将会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精选的冥想视频,激发想象与成象能力,体验到冥想中视觉练习的精髓——让脑中的视象如梦境般鲜活,获得超越日常的感触、洞见、美德与自由。▪活动流程:开场介绍 → 经典冥想练习 → 视觉冥想练习 → 联合场景练习10年冥想与瑜伽经验,曾接受Dharma Bodhi师徒式冥想训练,精通印度哲学与传统医学;印度学翻译,Kirtan音乐人;长期在国内开设工作坊与培训课程,领域遍及冥想、呼吸法、原初瑜伽。
生于广州黄埔,美术学硕士,哲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个人创作以观念绘画为主,也参与社会美育实践和艺术治疗理论研究。走进“记忆宫殿”,我们看到了作为艺术家的“他”从何而来。作品《童话》里,那个喜欢用母亲做裁缝时的画粉在房子里满地涂抹的少年,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梦的句子》里的他,则展示了他长达十年之久的、梦中深处的呓语,面对来自无意识的凝视,他选择了回望。那么,在记忆的宫殿中,“我”在哪,我的“Ta们”又身在何处?你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如何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重要的人,Ta们与我们有着深刻的联结,有些甚至奠定了我们生命的底色。你生命底色中的那些人是谁呢?是谁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滋养着你?又是谁带给了你伤害,让你感到痛苦、想要摆脱却无能为力?如果我们尽自己所能去理解记忆中的关系,就能够系统地深入自己,厘清自己一路走来的选择与遭遇,并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定。无论如何,Ta们都已经呈现在你的生命底色中,你无法再改变你们曾经所共同经历的。但是,你仍然可以使用主动权去梳理你们的关系与其影响。本次心理工作坊将由导师通过书写、卡牌投射等轻松有趣的活动,带你回望Ta们是如何塑造你的。同时,工作坊会带领你创造一个“生命俱乐部”,助你重塑Ta们带给你的影响。通过理解关系,你将会更有勇气接纳自己。▪活动流程:破冰热身 → 书写活动 → OH卡牌活动 → 总结分享
KnowYourself自有研发团队、带领者团队核心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曾面向学校、部队等领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1982年生于湖南醴陵,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于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请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报名预约,名额有限,报名成功后会有相关工作人员与您联系。2021.11.13 (六) 华·美术馆 17:30-19:002021.11.14 (日) 华·艺术沙龙 14:00-17:00* 请遵守相关防疫规定,入场时出示“粤康码”及“行程码”等二维码,活动全程佩戴口罩,并配合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工作。“日常生活实践”系列项目缘起于华·美术馆2020年“D-TALK论坛#15:让生命胜出!”。在论坛第四单元“社会性设计与生物圈共生”的主题分享中,我们直击生物圈加速成技术圈这一新的事实,展开关于社区营造、关怀设计、空间/网络设计以及社会创新设计等主题的讨论。
该行动计划将聚焦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意识和公众反馈,邀请深耕在相关领域的实践者,发起基于公共领域的实践艺术及对话的系列行动。
点击查看相关项目>>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1号 华·美术馆*展览无需预约,为确保观众朋友们安全观展,参观时请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配合相关信息登记,健康码为绿码方可入馆参观。届时将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客流管控,不便之处,敬请谅解。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