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小桐:NUN-2》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24日 - 2021年11月24日
展览地址
Temple东景缘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嵩祝寺23号
前波画廊诚挚地宣布《付小桐:NUN-2》已经于2021年10月24日开幕。本次展览主题是继2020年其在北京前波画廊个展《NUN》之后的延续,并在北京东景缘(原名智珠寺)举行。
付小桐1976年出生于山西,2000年在天津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而后任教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并于2013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

172,568孔, 2021
Handmade paper 手工宣纸
58 1/2 x 38 in (163 x 96cm)

203,256孔, 2019
Handmade paper 手工宣纸
25 3/4 x 45 1/2 in (65.5 x 115.5cm)
似乎与其有条不紊的纸上创作相左,付小桐所热爱的另一重要实践是对于利用现成品进行拼装艺术创作,例如展览《永无止境》中三十二件由金属丝、金属网、骨头、桌椅配件、鞋楦、树枝等一系列现成材料所组成的异乎寻常的雕塑作品。据付小桐阐述:“这些雕塑作品的目的并不是要表现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希望能将往昔古老的智慧、仪式、宗教信仰等不同时间秩序中人类的经验与记忆的回声,一同融入一个永恒的现在。”
虽然付小桐令人冥想的、纯净的纸上作品与雕塑作品中的臆想世界看似毫无关联,但两者实则都源自于其对广泛的历史文化成因、宗教、哲学及人类学的直觉思考。

68,970孔, 2020
Handmade paper 手工宣纸
25 3/4 x 20 in (65.5 x 50 cm)
此次展览在前智珠寺,这座建于1409年的御用寺庙印经厂举行。付小桐认为智珠寺的特殊历史与人类史紧密相关,尤其是对它的破坏以及近期的修复,乃至如今高端商业的介入,使这块“空间场域”的兴衰与时代的更替紧密结合,饱含历史的厚重感。
展览开幕当天,付小桐在智珠寺演播厅(原大雄宝殿)内呈现与艺术家贾储丞及声音行为实践者郑媛芫三人组合的行为艺术表演《生命之河》。
内容以展览主题NUN为起缘,借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三位一体的“灰女巫”格赖埃的形象展开,行为体式中包含了对古信仰和仪式等的运用与演变,并与现代舞蹈中的肢体行为相结合。艺术家希望融合对现场空间氛围的体验即兴表演,让能量穿梭在历史与当下的漫漫长河之中,进而体现在历史沿革及当代困境中的现代人内心的冲突与矛盾。

70,317孔, 2020
Handmade paper 手工宣纸
37 1/2 x 25 3/4 x 1 1/4 in (95 x 65.5 x 3cm)
与此前在前波画廊的展览《NUN》相似,《NUN-2》根据美国德裔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社会政治学分析为主要灵感,呈现了三个主题章节:《阴影》、《坍塌》及《眩晕》。在一篇尚未发表的文字中,付小桐详尽阐释了展览作品的主要创作思绪。
其主要灵感源于列奥·施特劳斯基于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 ”而延展的“第二洞穴”的再度研讨。付小桐解释道,“施特劳斯在其论述中,以洞穴寓言来隐喻人的认知是如何从“意见”(源于第一洞穴)、“偏见”(源于第二洞穴,即宗教),而人类如何能从洞穴上升到阳光(善的理念和真理)。这次展览的作品从立体雕塑到绘画,再到纸上针孔,以生命能量的生成与转化为主题分为三个部分:雕塑部分呈现为最古老的生命混沌和前信仰时期;绘画部分展现了人类宇宙观和信仰的形成与分裂;纸上针孔部分体现了生命元素的流动变化与汇聚成形的过程。
此次展览包含了艺术家对宇宙观的叩问,亦或是其对人类历史长河的诠释。这一系列作品,特别是行为艺术表演部分,展现从远古到现代人对自身能量的想象、传递与转化。
如需更多信息,请发邮件至 cfa@chambersfineart.com
《付小桐:NUN-2》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24日 - 2021年11月24日
展览地址
Temple东景缘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嵩祝寺23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