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草小鸡 轴 纸本 墨笔 133cm×33.5 cm 无年款
【题款】余日来所画,皆少时亲手所为、亲目所见之物,自笑大翻陈案。白石山翁并记。
【钤印】阿芝(朱文 ) 老白(白文)
画过八千卷,方不似鸡子,不似之似乃真是。
——齐白石
文 | 赵琰哲
在齐白石的笔下,多样禽鸟以多姿状态呈现,其中尤以鸡为最多。或是昂扬打鸣的雄鸡,或是护雏心切的母鸡,或是茸茸可爱的稚鸡。本幅《稻草小鸡》表现的即是十只出生不久的鸡雏,三五成群于草垛间嬉戏觅食的情景。
稻草小鸡(局部)
只见这群鸡雏不经意间分为三个小群体:画幅最下端为一群鸡雏正急急前行,欲往左下方行去,步履如此一致,许是因为有食可吃?其后有两只小鸡左右徘徊,踯躅不前;最有趣的是另有两只掉队雏鸡,它俩似乎不知大队人马已经离开,还在草垛间玩耍躲藏。
稻草小鸡(局部)
齐白石不以线条勾勒,单以水墨淋漓的大块墨色铺陈出鸡雏动态。既简洁,又得神似,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鸡雏圆浑稚嫩的身姿与毛茸茸的质感。画家匠心独运地以浓淡不同的墨色区分每只小鸡,使得这群鸡雏虽多而不显杂乱,有着自身的节奏感。同时,这群小鸡自上而下排列为弯曲的S形,既保持了鸡群的前后联系,又使得画面气脉贯穿其中,使观者眼光自然而然地随着鸡群前进的方向进行移动。
稻草小鸡(局部)
在本幅绘画中,齐白石不仅绘画了雏鸡鸡群,还特地图绘出一丛大大的草垛,占据着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鸡雏与稻捆,这是齐白石自小在湖南湘潭农村常见的景物。正如其在画面题款中所说:“余日来所画,皆少时亲手所为、亲目所见之物,自笑大翻陈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乡间景物,作为齐白石的童年记忆,一直深深地印刻于画家心中,并不时诉诸笔下。
稻草小鸡(局部)
在民间习俗中,大群鸡雏通常代表着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齐白石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的带有文人气息的职业画家,当然了解这种民俗含义。不过在他的画作中,更表达出画家自身的乡思与乡情,体现出其艺术情趣与追求。
(本文选自《北京画院品读经典系列—齐白石》)
(编辑 | 高磊)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