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系列纪录片《火线救援》将于今晚在东方卫视、百视TV+、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同步播出上线。《火线救援》是首部贴身跟踪拍摄消防员的系列纪录片,为民众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消防工作的机会,纪录片每集45分钟,分别由《硬核战危机》、《为荣誉而战》、《城市的英雄》、《最初的梦想》等8个篇章组成。

他们冲进熊熊烈焰的老式旧里,营救被困老人;他们逆行在13辆电动车爆燃的车库,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他们营救过钢筋穿头的建筑工人,用速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帮助过摔倒在家的独居老人,援救过夹在旋转门中的孩子,安慰过意图轻生的城市打工人……他们,传递着生命的希望和城市的温度。
消防员,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11月9日晚,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战略合作,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百视TV、哔哩哔哩、腾讯视频共同出品的系列纪录片《火线救援》将在东方卫视、百视TV+、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同步播出上线。


消防是现代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具备的城市功能之一。百年上海消防史,折射出的是中国城市功能的不断衍化、迭代、提升,体现的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为了体现上海消防的城市特点,创作团队选取了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两个老牌消防救援站作为主要驻站拍摄地。其中虹口站是中国最早的消防救援站,有155年的历史;位于苏州河边的宜昌消防救援站则有90年的历史。两者均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辖区内老式旧里与高层建筑并存,警情多,责任重。
“逢警必出”是创作团队的一大挑战。他们跟随出警共800余次,积累了97200分钟的素材,连续跨昼夜拍摄成为了家常便饭,体力消耗巨大。但更为极致的挑战来自最危险的火灾现场。为了保证在高温、狭小且人员众多的火灾现场,安全记录最真实的画面,摄制组自我提出了最严苛的要求。创作团队经过多次调试,最终精简设备,仅采用两台最新的佳能R5摄影机与一根录音吊杆进入火场拍摄。同时在消防车内部、站长、指挥员头盔、消防员战斗服上设置50余台Gopro摄影机,以超全视角还原救援现场最真实的场景。摄制团队总是站在离滚烫现场最近的安全位置拍摄。每次结束,口罩被熏得乌黑。不过可喜的是,救援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完整地记录。那些扑面而来的滚烫烟火,黑暗中艰难的摸索前行,背着空气呼吸器的消防员厚重而急促的喘息声,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消防工作的危险与艰辛。


在呈现一个个警情处置的过程中,纪录片也以鲜活的案例为大众科普了消防知识。片中涉及多起电动车电瓶爆燃引发的火灾以及因燃气泄露导致的警情。这些百姓身边被忽略的安全隐患,通过镜头被一一展现,以最深刻的方式给百姓敲响了警钟,传播了消防救援的各种常识。
摄影机在跟随消防救援人员直面危急现场的同时,也记录下警情中不同人的鲜活故事。被困电梯中焦急的快递小哥、无奈轻生的外地姑娘、闭门不出的青春期少年、请求消防员捉壁虎的独居老人……消防员们的救援更多时候成为了一种慰藉。他们在困境中帮人摆脱束缚,在失控时助人达成和解。在城市的混沌中,他们总能帮助人们回归常态,看到希望,完成“心灵救援”的使命。在这部片子中,你能窥见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的火热生活,看到无数在这座城市中奋斗、努力的身影,也能洞察百态人生,感悟世间冷暖。


镜头里记录下的还不仅于此。在上海市三警联动的机制下,我们也有机会记录下这个城市其他守护者。在救援现场陪着伤者做吊篮的120急救医生、耐心调节纠纷的派出所民警,他们与消防部门相互配合,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完成工作,解人民之所急,济群众之所困,彰显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迅速、高效、专业的城市管理水平。
3年前的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三年来,上海消防救援队伍铭记训词,不负重托,砥砺前行。为了人民的城市,他们随时待命,以看不见的付出维护着上海这座超级城市的公共安全。制服的颜色虽然改了,但上海消防使命不变,忠诚不改,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火线救援》记录下这群守护者的身影,记录下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的滚烫青春,就是要让人记住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城市守护者,让更多的人爱上美丽的“火焰蓝”。
逆火而上的凡人,在火水之炼中,终成英雄。

转自:上海发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