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URS Gallery正在Gallery I展出群展“使徒统绪”。该展览是比尔·鲍尔斯(Bill Powers)在亚洲策划的首展,展出17名艺术家的作品。
它(“使徒统绪”)源于宗教——耶稣将圣职传给他的使徒,使徒们则继承了这些传统——当然我们会在世俗的语境中使用这个词语,转译为艺术在文化以及视觉历史中的演变。假若没有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作为先例,会有马奈的《奥林匹亚》吗?如果不曾看过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小天使,阿西夫·霍凯会想出他的插着双翼的美男子吗?乔舒亚·佩特克的《夜歌》这样的画作更直接受惠于蒂费德里科·安德烈奥蒂(Federico Andreotti)和尤金·德布拉斯 (Eugene de Blaas) 等欧洲大师。模仿与颠覆只在一线之间,换言之,正如评论家罗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所说,“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就能摆脱这些影响。”
——比尔·鲍尔斯《使徒统绪》
相关阅读: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丹尼尔•海德坎普
《穹顶之夜》
2021,亚麻布油画,91 x 122 cm
海德坎普曾在纽约Half Gallery、斯德哥尔摩Loyal Gallery、纽约Pace Prints、纽约White Columns、纽约The Journal Gallery等举办个展,亦曾参加多场群展。2017年,他参加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览“Talking Pictures”,当时的参展作品已经为“大都会”永久收藏。海德坎普的作品还曾被D.A.P.出版的艺术书《Landscape Painting Now》收录。

安德丽娅•乔伊丝•海默
《在落基山脉东边某处,我的牛仔表亲,在黄金时间,被危险包围着飞快地浸入泉水》
2021,木板丙烯及油画棒,102 x 152 cm
海默的绘画实践关注孤独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她本人的经历有关——检视人对孤独感的体验,以及这种体验与人如何、为何做艺术的关系。她的作品被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纽约客》在内的媒体广泛报道。

阿西夫•霍凯
《吸引力法则(第一部分)》
2021,布面油画,152 x 127 cm
阿西夫·霍凯(Asif Hoque),生于1991年,现生活和工作于美国布鲁克林。
霍凯是孟加拉裔美国人,在罗马和南佛罗里达长大,他的绘画试图在形象和风格上结合异质文化的不同方面。他鼓励观众探寻真实的自我,呼吁他们关注生活在“中间地带”的人们的独特经验。

杰伊•米里亚姆
《珍珠的传递》
2021,亚麻布油画,122 x 97 cm
杰伊·米里亚姆(Jay Miriam)生于美国纽约市,长于布鲁克林。
米里亚姆描绘做平常之事的平常之人,关注例行公事的人们不假思索便消磨掉的时间。她凭记忆创作,不借助摄影、计算机或投影仪,构筑起一个充满了具体的情感、事例、关系的诗意世界。

普雷斯顿•帕夫利斯
《有文身的男人》
2021,布面水墨、牛仔布,117 x 79 cm
普雷斯顿·帕夫利斯(Preston Pavlis)生于美国洛马林达,现生活和工作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
帕夫利斯的作品呈现出他融合绘画与纺织品,探索叙事、形式与色彩的兴趣。它们富于诗意和隐喻,借助绘画、刺绣、拼贴等不同手段,记录时间与记忆。

乔舒亚•佩特克
《夜歌》
2021,亚麻布油画及丙烯,152 x 122 cm
乔舒亚·佩特克(Joshua Petker),1979年生于美国洛杉矶,曾在美国长青州立大学学习西方史,并取得学士学位。在攻读历史学学位的过程中,他对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于2001年在佛罗伦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以艺术为志业,并回到美国完成了学业。
运用有如夜幕中的霓虹的调色盘,佩特克描绘了一方居住着神秘的缪斯、迷人的塞壬的异世。

特德·皮姆
《总观效应》
2020,布面油画,178 x 119 cm
特德·皮姆(Ted Pim)乐于用他的深色背景和开到荼蘼的花卉给毫无戒心的观众带来惊喜。他的灵感来自于伦勃朗和卡拉瓦乔等“老大师”,他的技法则在不经意间制造出一种宗教气氛。

纳撒尼尔•玛丽•奎因
《我的兄弟比尔·鲍尔斯》
2018,纸本炭笔,30 x 23 cm
纳撒尼尔·玛丽·奎因(Nathaniel Mary Quinn),1977年生于美国芝加哥,现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纽约。
奎因的肖像以个人的或收集的材料为基础,探索视觉记忆和感知之间的关系。从网络资源、时尚杂志和家庭照片中提取的图像碎片被汇聚在一起,形成混合的面孔和人物,呈现出新达达的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面貌,唤起面对面接触的亲密感和强度。

希巴·莎巴兹
《无题(白色莲花)》
2021,亚麻布油画,41 x 30 cm
希巴·莎巴兹(Hiba Schahbaz)生于巴基斯坦卡拉奇,现生活和工作于美国布鲁克林。
莎巴兹主要用纸、红茶和水基颜料进行创作。她参照自身描绘女性的身体,为她自己和其他妇女创造一个空间,讲述她们的故事,书写她们的历史。自从移民到美国后,她的实践已经从细密画扩展到真人大小的纸上作品。

伊登•赛义夫
《从山的一面坠落,我得到了一个吻》
2021,布面丙烯,122 x 91 cm
赛义夫是一位具象画家,她对描绘幻想和超现实的画面尤其感兴趣,认为它们可以让观众亲近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她的很多作品以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为主题,力图打破历史上只描绘一小部分人的排他性传统。她的灵感包括浪漫小说、俄罗斯象征主义绘画、插图手抄本、冒险动画、漫画书等等。

保利娜•肖
《无题》
2021,羊毛和丝绸,249 x 152 cm
保利娜·肖(Pauline Shaw)通过雕塑、纺织品和装置探索个人历史和文化知识如何被获得和保存。她的作品曾在新加坡ICA、纽约犹太博物馆、纽约时代广场空间、纽约Wallach Gallery、纽约高古轩画廊、巴黎阿尔敏·莱西画廊、纽约Half Gallery和洛杉矶In Lieu等多家机构和画廊展出。

奥尔基德•托拉比
《都好了》
2021,棉织物染色,151 x 112 cm
奥尔基德·托拉比(Orkideh Torabi),生于伊朗德黑兰,现生活和工作于芝加哥。
托拉比曾在洛杉矶Richard Heller、芝加哥Western Exhibitions、纽约Horton等举办个展,亦曾参加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Atrium Project、芝加哥文化中心、洛杉矶Nino Mier Gallery、纽约Fredericks & Freiser、芝加哥Andrew Rafacz Gallery等机构和画廊举办的群展。她的作品为《洛杉矶时报》《Juxtapoz》《Hyperallergic》等媒体广泛报道,并为芝加哥斯马特博物馆、佛蒙特霍尔艺术基金会、上海Cc基金会等收藏。

王加加
《清晨时分,漂浮在水面,闪电中的海滩》
2021,油画、喷漆、丙烯、树脂、布面数码打印,120 x 150 cm
同他的许多同代人一样,王加加在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流行文化的渗透中成长起来。他从艺术史和流行文化中汲取素材,以轻松而活泼的语言呈现出异质元素的碰撞与融合。
王加加近期的个展包括:“日照”,潇当代美术馆,山东(2021);“锃光瓦亮”,SPURS Gallery,北京(2020);“FOMO: Fear of Missing Out”,Tao Art Space,台北(2020);“带你飞”,博而励画廊,北京(2018);“平行现实”,德萨北京,北京(2016)。他参与的群展包括:“以梦为陆”,宝龙艺术中心,厦门(2019)等。

安娜•韦安特
《无题》
2020,木板油画,20 x 20 cm(含框)
安娜·韦安特(Anna Weyant)的油画描绘女性或不寻常的事物,传达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息和黑色幽默感。她常常使用以黄色和绿色为主的柔和色彩,让人想起17世纪荷兰大师的细腻笔触和构图,但其中也有像当代画家约翰·柯林和杰西·莫克林那样的不经意的变化。她的悲喜剧性作品因其绝佳的明暗平衡而赢得了广泛好评,她还登上了2020年一期《New American Paintings》的封面。

马克·杨
《吉日》
2021,布面油画,184 x 153 cm

柳熙珍
《夕阳西下》
2021,布面水粉及油画,76 x 71 cm

佐奥尔
《轮到我了(排在制作关于上帝的艺术的其他伟大艺术家身后),1512—2021》
2021,纸巾、Jade 711黏着剂、Proicon MX染料、收藏级喷墨、漂白剂,122 x 91 cm
佐奥尔(Monsieur Zohore),1993年生于美国波托马克,是一位科特迪瓦裔美国艺术家,现常驻纽约和巴尔的摩。
佐奥尔的实践混合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劳动与艺术生产,关注文化消费与消化。运用行为、雕塑、装置和喜剧等不同媒介,艺术家从幽默、经济、艺术史、劳动等不同角度探索酷儿历史与其科特迪瓦-美国遗产。

使徒统绪
2021年11月6日至12月12日
SPURS Gallery(Gallery I)|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院798艺术区D-06

冯国东:1989—1999生活与工作
2021年9月25日至12月12日
SPURS Gallery(Gallery II)|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院798艺术区D-06



长按二维码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SPURS Gallery官方网站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