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阵子《觉醒年代》火速出圈,这部现象级的好剧让人看得热血沸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先辈,培育出无数精英才俊,他们成就了中国的未来。虽然剧里对女性思想启蒙者的介绍篇幅不多,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性并不少,其中就有李大钊的爱徒程俊英。
年轻时的程俊英,是一位真正的“五四”新青年。在现实版“觉醒年代”女性群像中,她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闪亮身影。
1918年,17岁的程俊英考入近代女子教育最高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从福建来到了北京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的红楼。

“五四”前夕,女高师迎来了新任国文部主任——毕业于北大哲学部,蔡元培所创“进德会”成员之一的陈中凡。

陈中凡继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把北大哲学部、国文部的老师,都请到了女高师任教。程俊英得以亲炙新潮派如李大钊、胡适,国故派如刘师培、黄侃、胡小石等知名学者,在新旧两派名师的教导下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学术基础。




其中,程俊英受李大钊影响尤深。期末考试时,她以《论妇女解放》为题,撰写了一篇“离经叛道”的文章,李大钊评卷时大加赞赏。之后,程俊英担任《益世报》女子周刊的主编,积极为女权发声。
1919年,程俊英与女高师的同学在李大钊和北大学生的领导下,加入“五四”运动。发动游行当天,正门被校方用大铁锁锁死,程俊英与同学们从后门破壁而出,一路走到新华门,自由讲演,提出释放被捕学生。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的女子干政游行。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导演的反封建话剧《孔雀东南飞》中,深得李大钊厚爱的程俊英饰演了刘兰芝一角,师母赵纫兰及子女李星华、李葆华都前来观剧支持。


程俊英清新脱俗,积极争取自由与独立,时人将她与庐隐、王世瑛、陈定秀并称五四“四公子”。挚友郑振铎由衷地赞誉她为“一朵水仙花”。


程俊英先生,1935年,时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
1926年,程俊英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讲师。1929年应聘暨南大学,抗战胜利后,程俊英任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成为中国第一代女教授。
建国后,任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委员、顾问等职。1951年起,历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副主任、古籍所教授。程俊英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70余年,学问与品格的馨香浸润熏陶了一代代弟子,她于85岁高龄时著成的《诗经译注》更是获得学界一致好评。

程俊英先生和徐震堮(中)、周子美(左),1978年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儒学研究会首任会长朱杰人先生说:

“让更多的炎黄子孙接触《诗经》、了解《诗经》,通过《诗经》这座桥梁了解更多的传统经典。今天看来,程先生这项工作的价值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诗经》研究。这显示了一位深受“五四”新文化洗礼的老知识分子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强意识。”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焄先生说:

“古籍今译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颇费心力的工作。程先生专精古典文学研究,《诗经译注》在题解、注释和翻译等各个方面都反复斟酌,精益求精,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今人撰著的各种《诗经》白话译本中,本书所附的译诗不仅具备自成一家的鲜明特色,其整体质量毫无疑问也是名列前茅的,值得在此郑重推荐。”
2017年,ChinaDaily文化版对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作了特别报导,通过《诗经》朴素的词句和鲜明的个性,向世界打开了广阔而独特的中华文明的大门。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程俊英先生的《诗经译注》依然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海内外学子。自出版以来,她的译本销量已经超过50万册,豆瓣评分高达9.3,成为《诗经》现代译文的典范之作。
2021年正值程俊英先生诞辰12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特别推出升级典藏版《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以飨读者。

全书囊括了解读《诗经》的所有要素:题解、原诗、译文、注释、注音、名物图、图释、地图……堪称“史上最全《诗经译注》”。


一、译文准确流畅,富于灵动之美
作为用白话民歌体逐句对译《诗经》第一人,程俊英的译文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清丽隽永,体现了跨越时空的灵动之美。
我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教授看过程俊英的译文后,就以她的文字为底本,翻译成了英文版的《诗经》。

她反对死板的硬译,通过对作品的深刻研究,生动还原《诗经》时代先民的生活与情感。
例如《邶风·北门》,描写一名卫地小官吏工作辛苦,生活穷困,回家还要受到讽刺责骂。其中“王事适我”一段,程先生翻译为:
王室差事扔给我,政事全都推给我。忙了一天回家来,家人个个骂我呆。
生动的译文,使得这位三千年前“打工人”对“996”的哭诉呼之欲出。
又如《小雅·斯干》“乃生男子”一段,翻译为:
如若生个男孩子,给他睡张小眠床,给他穿衣又穿裳,给他玩玩白玉璋。娃儿哭声真洪亮,将来盛服定辉煌,不是国君便是王。
第九章“乃生女子”一段,翻译为:
如若生个小姑娘,给她铺席睡地板,一条小被包身上,纺线瓦锤给她玩。慎勿多言要柔顺,料理家务烧烧饭,别给父母添麻烦。
这些流畅自然的译文,传神地再现了当时无可遁形的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

二、注释博采众长,见解独到
不仅是译文,程先生的注释也有口皆碑。她的注释广泛参考古往今来的《诗经》学名著,又有许多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
比如《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的“廛”,前人解释为“束”。她结合古代制度及《毛序》《朱传》等文献得出结论:“廛”实际上是“粮仓”。——三百“廛”,方足以形容魏国百姓被奴隶主剥削的残酷性!

三、230余幅江户时代名物画卷完整呈现
全书收录了230余幅《诗经》名物彩图,并基本以“左图右书”的形式,与原诗一一对应。

这些名物彩图涵盖草、木、虫、禽、兽、鳞六部,其中不但包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江户儒医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的全部彩图,还特别补充了橘国雄、毛利梅园、岩崎灌园等江户名家的数十幅《诗经》名物图,皆为坊间罕见。荟萃江户时代《诗经》名物学之大成,也是东方文明有序传承的集中体现。
每张名物图都相当于一幅清丽堪赏的水彩小品,笔致备极精工,令人爱不释手。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所有名物图下方,都配有专业名物图释。结合传统经学、名物学与现代博物学理论,认识《诗经》中实实在在的鸟兽草木,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篇的主旨。


四、14幅《诗经》地图,深度还原历史地理学价值
周南、召南的“周”“召”在哪里?邶、鄘、卫三地为什么总是“抱团”出现?为了帮助读者理清各国的地理位置,本书特别绘制了十四幅《诗经》地理位置示意图。每幅地图旁都有程俊英先生撰写的考证文章,详细解析《诗经》时代诸侯国背景、古今地理关系,深度还原《诗经》的历史地理学价值。


五、装帧设计唯美雅致,版式舒适自在阅读
全书分为“国风”“雅颂”两卷,精装16开,全彩印刷,共计916面,厚重感十足。

封面选用进口鱼纹纸,书名结合丝网刮白与烫黑工艺,质感上佳。“国风”卷珊瑚粉,搭配“雅颂”卷蓝云灰,国潮撞色,如沐春风。


腰封展开即为《诗经》名物图长卷,可作为海报珍藏,彰显博物之美。

内文用纸也十分考究。采用特种艺术纸,经排版厂反复打样、手动调色,还原江户时代画作清丽雅致的色泽,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不负古人匠心。

圆脊精装锁线,每一页都可完整平展,自在赏阅诗文彩图。

原诗、译文、注释当页对照的阅读版式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译文、注释逐句排于原文两侧,完全不用前后翻查注码,相当于在书里安装了一套自动翻译软件和古汉语字典。


六、题解概括主旨,提示背景,剔除古人牵强解释
除了译注之外,程先生还为每一首诗撰写了“题解”,导读功能十分强大。
一是揭示作品主旨,剔除古代经生穿凿附会的解释。
比如《召南·小星》,因为诗里提到了棉被和床帐(衾裯),后人就误以为是一名小妾的口吻,“小星”一词甚至一度成了小老婆的代称。题解就对此作出澄清:这其实是写一名小官吏携带衣被赶夜路出差,自叹命苦的诗。
二是提示历史背景,弥补前人考辨中的疏失阙漏。
比如《小雅•鼓钟》里有一句“以雅以南”,古人都认为是“南”和“雅”是乐调名,题解根据章太炎和郭沫若的考证,补充了新的解释:“南”和“雅”可能都是古代乐器的名字。
又如《小雅·十月之交》的题解,她引用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的观点,指出这首诗是我国最早最可靠的日食记载,还由此推算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

七、权威《诗经》注音与专业诵读音频,扫清阅读障碍
为使读者流畅诵读《诗经》,全书在所有生僻字词的上方都标注了拼音。作为《诗经》的音韵学专家,程俊英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诗经》每首诗每一章都做了注音和归韵工作,注音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

除此以外,本书特别邀请喜马拉雅电台的专业主播,录制了全书诵读音频。扫描封底的二维码即可完整收听全文,领略《诗经》独具魅力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市面上的《诗经》版本多不胜数,但程俊英先生的这一版《诗经译注》典藏版,不仅历经时间考验,成为一部经典可靠的拳头作品,并且在“多而全”“精且微”上做到了极致。
全书彩印近1000面,重达2公斤,题解、原诗、译文、注释、注音、名物图、图释、地图……所有基础阅读所需的知识要素齐备,更兼有额外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延伸,是一部书读懂《诗经》之美的必备之选。
如果一生只买一套《诗经》,那么就入手吧,它必不负所托。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