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
展期:2021.7.8 - 2022.1.3
展厅:4C
开馆展之一的“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现已展期过半,相信来看过米罗展的观众们,都对这位艺术家,在其生涯各个时期创作中出现的一些熟悉符号,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家胡安·米罗,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善于运用有限的符号进行多样组合,画面充满隐喻与象征。
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米罗的“符号”学。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符号是现实的替代物,它再现现实,并提供关于它的信息。米罗为一个符号系统创造了一套规则,即他的符码。

截取自展览现场影片,©浦东美术馆
对我而言,形式绝对不是某种抽象的东西,
它总是某种东西的符号。
它总是一个人,一只鸟,或其他东西。
绘画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胡安·米罗

符号
1937年,米罗在一面扭曲的镜子前直面他自己的形象,镜子揭示出隐藏在这张面孔背后的东西。看着他相貌的复制品,一个被压缩的宇宙在米罗脑海中开始涌现……
米罗与立体主义画家路易斯·马库西斯共同创作了《胡安·米罗的肖像》(Portrait of Joan Miró)。马库西斯画了米罗的脸部,即他的身体方面,他的外表。米罗则让他的无意识脱缰奔跑,去解放他的内在世界(似乎他正在尝试“通过对他内在世界的描绘彰显出真实的自我”), 把人物、符号、星星、火焰和鸟填充进空间,同再现他长相特征和双手的符号混为一体。
米罗创造出一个能够通过选定的元素(标志、概念或符号)来包含整个宇宙的个人代码。他致力于这些普世的范畴,致力于他特定的宇宙模型。
米罗作品选 ©米罗美术馆
米罗的作品具有多样的变体,不断变化的形态和无限的句法关系,故而每个术语的意义取决于它在整件作品中的功能。在他的作品里,这体现在一系列无可置疑的一般性原则和对这些原则的多种具有特定特征的阐述中。
这些原则或通用模型包含各种主动的主体,它们或多或少地与土地有关(女人、人物、鸟、昆虫、蛇),并带有它们的可辨标志(眼睛、性别、头发、牙齿),以及一组被动的、不可改变的元素(日与昼、月与夜、星星、行星、逃生的阶梯)。

符号的解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罗开始放弃原型,无论原型有多么逼真,都要为更微妙的印记、召唤、残留的参照物和阴影腾出空间。
米罗作品选 ©米罗美术馆
这是一种经年累月的耐心练习,一个缓慢的内化与内在认识的过程。最终米罗所暗指的鸟并不存在,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形体。他们是某种缺席之物的痕迹,一个要求观看者直接接受其隐含代码的不稳定记号。


夜色中的人物,1944
布上墨汁和水彩,27x35cm
米罗美术馆,巴塞罗那
《夜色中的人物》(Figures in the night)中,左边出现了“逃生的梯子”—它具有典型的立柱和阶梯的结构。米罗回忆起这一元素的演化:“起初是一个本质上具有可塑性的形式—后来变得富有诗意。或者说,先是可塑的,然后是怀旧的……最后,是象征性的。”


女人,鸟,星星,1978
布上丙烯和油彩,116x89cm
米罗美术馆,巴塞罗那
女人是一块始终如一的黑块,有着清晰可辨的性别符号;鸟是一根以圆点开始或收尾的简练线条,隐喻飞行的敏捷或鸟类的轻盈;而上方闪烁的放射状星星则来自画布上的补丁,揭示出初始的底色。


夜里的鸟,1967-1968
布上油彩和石墨铅笔,41x24cm
米罗美术馆,巴塞罗那
在《夜里的鸟》(Bird in the night)中,去物质化后的鸟与它的歌声融为一体,成为空间中一道微妙的线条。


女人,鸟, 1974
布上丙烯,130x97cm
米罗美术馆,巴塞罗那
在《女人,鸟》(Woman, birds)中,一块黑色的混合物主导构图并将标题中所提及的元素混为一体,无法区分。在这个无定形的组合中,唯一可辨的元素是一只眼睛,很可能是一位女性的眼睛,直视着观看者的眼睛。
米罗认为,形式产生出其他形式,并不断变成另一些东西。它们变成彼此,并以此创造出一个充满符号和象征的宇宙现实体系,这其中的形象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它们的双脚触碰到根系,它们自己变成根系,同时消失在群星的流动中。


展览延期提示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展览原定于2021年11月7日闭展,现将延期至2022年1月3日。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将于本周日(11月14日)闭幕,其中位于1A展厅的泰特镇馆之宝“奥菲莉娅”,将单独延期至2021年11月28日。

正在展出↓



购票预约详情请戳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