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文末有福利,记得拉到最后哦~)
时年83岁的导演保罗·范霍文,最近又以一部大胆反叛的情欲片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它就是电影《圣母》,被影迷称为“年度必看”,在豆瓣获得8.0分。

电影打着“女同”“修女”“中世纪”的标签,但如果你奔着挣脱世俗羁绊的酷儿电影或是挑战禁忌的情欲场景去看,想必要失望。
保罗·范霍文想表达的远不止这些。在这部影片中,他不改以往影片中对女性的关注,通过癫狂的、挑衅的、不羁的影像冲击观众的神经,质问人性。
电影故事改编自17世纪一个意大利修女的真实事迹。讲述了一个女修道院院长如何利用宗教神迹一步步让众人信服,掌握权力,并掩盖自己的女同性恋行为,最终陷入疯狂,被宗教审判处调查,判处有罪的真人真事。
这一故事被记载于朱迪斯·布朗于1985年所著的《不轨之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修女》一书中。
书中,作者通过对一场中世纪特殊教会审判史料的研究,真实还原了这位女院长的生平、同性情感,以及接受审判时的一系列言行、精神状态。
为我们了解当时女同性行为产生的思想根源,以及当时人们对宗教神学思想观念的微妙变化提供了绝佳的参照。

保罗·范霍文正是在看过该书的故事后深受启发,有了将之电影化的构想。
01 圣痕与情欲
电影版《圣母》赋予了这个复杂神秘的故事以更加清晰而凝练的视角。不像书中是以一种客观纪实的方式去呈现这场离经叛道的行为,电影版是以女主角伯纳黛特的视角,来呈现她在信仰和情欲的双重困境下的所思所感。影片从女主伯纳黛特的幼时经历讲起,少女时期她被父母送入了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

在规则森严的修道院里,少女伯纳黛特过着孤寂清苦的生活,只有在圣母像前祈祷时才感到片刻的爱意。
成年后的伯纳黛特成为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在一次修道院的表演中,她梦到了站在羊群中的耶稣,召唤着自己。
紧接着,她遇到了另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重要人物——巴尔托勒梅亚。在伯纳黛特父母的资助下,逃离禽兽父亲的少女巴尔托勒梅亚成了修道院的一名修女,和伯纳黛特亲密无间。

在与伯纳黛特的相处中,被宗教长久压抑的情欲逐渐在她体内升腾,但同时,伯纳黛特开始出现无法被诊断的奇怪病症,不断的陷入疯癫,尖叫失控。在中世纪的宗教传统中,圣痕是出现在基督徒身上的一种超自然现象。一个人身上突然显现耶稣受难时所承受的五伤(即双手双脚与左胁莫名出血),这种天主显现的异相被认为是与耶稣的心灵感应,被当时的罗马教廷以及整个宗教体系奉为神迹。
与此类似的神迹还有交换心脏、模拟性爱等,在西方宗教史上都有诸多记载。如贝尼尼雕塑中的《圣特蕾萨的沉迷》,表现的就是十六世纪一位西班牙修女的神秘梦幻体验,一位天使将代表上帝之爱的金箭刺入她的心,特蕾萨因这一幻觉而狂喜震颤。

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教廷时常派出人员验证神迹的真伪。如果鉴定为真则该教徒会声名鹊起,前途无量;而被鉴定为假,则会被认为此人受到了恶魔的蛊惑,受到严惩。而所谓鉴定的方式其实就是检查伤痕的印记、幻象的内容以及幻象者的品行,当然也会参照其他修女的证词。而伯纳黛特便是在通过初次的审查后获得了圣女的声明,被任命为修道院院长一职。掌握实权的伯纳黛特借助梦幻者的身份享受着隐秘的同性之爱,而被取代职位的原院长和女儿心有不服,他们一面试图指控伯纳黛特伪造圣痕,一面又想通过揭穿她和陪侍巴尔托勒梅亚的情事来致其于死地。愈加迷狂的情欲让她渐渐走向失控,她对耶稣神迹的言之凿凿,对指控她的修女的狠毒反击,似乎暗示着她更深层次的欲望。保罗·范霍文以及其恢弘华丽的视听、曲折离奇的剧情以及虚实相间的暧昧影像将这个神秘的历史事件重塑,让我们透过主角伯纳黛特的视角看到这个审判事件背后的时代肌理。看到大半,我们才发现同性情爱不过是整个故事的佐料。伯纳黛特与巴尔托勒梅亚的爱恋,从始至终都充满了不平等、欺骗和背叛。在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对天主的亵渎时,伯纳黛特先是通过伤害巴尔托勒梅亚的方式,试图掩饰压抑心中的情欲,在成为梦幻者后,又借着天主的名义引诱巴尔托勒梅亚碰触自己。此外,巴尔托勒梅亚在性爱中也一直处于服务的角色,而院长和陪侍的不对等身份,也导致了此后两人关系的一系列微妙变化,忠诚与背叛,坦诚与欺骗,巴尔托勒梅亚的存在始终是作为一个镜像角色来反映伯纳黛特的情志和欲望。显然,伯纳黛特对禁忌身份的逾越,对性别角色的破坏,对梦幻者身份的追逐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即借助宗教神迹的加持,利用身体通往权利,掌握真正的话语权。可悲的是,女性的这种潜在的权力冲动,在那个被宗教禁锢的传统的中世纪里,只能以这样一种迂回的方式被发泄出来。由于当时妇女普遍被排斥在社会公共事务之外,她们只能寻求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呼声。这种隐秘的内在焦虑存在于当时的诸多女性身上,伯纳黛特正是从其他女性的相似体验中获得灵感,成为了又一个实践者。伯纳黛特这个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超凡女性的形象和保罗·范霍文在其他影片中塑造的诸多女性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处。无论是《本能》中那个让人沉迷又生畏的蛇蝎女郎凯瑟琳,抑或是《她》中于佩尔饰演的那个虽年老但依然拥有性魅力和强大操控力的米歇尔,在她们身上,你能发现一种超越女性身份印象本身的强大的力量。她令人迷恋,但同时又充满挑衅不安的意味,令人恐惧不适。看到后半段,会发现影片从来不是歌颂同性之情如何突破宗教桎梏,身处边缘处境的女性如何发声,从伯纳黛特对宗教的一系列诠释和操控力的层面来看,影片进入了更深一层次的对人性本质的追问。伯纳黛特在后期似乎完全发展成了一个反派角色,不论是她对待巴尔托勒梅亚的态度,还是对反对者的残酷攻击,对院长、教皇和民众情绪的操控。伯纳黛特俨然成为一个上帝的代言人,拥有了空前的智谋和蛊惑人心的影响力。她用谎言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圣人,再用谎言去解释一切不利于自身的道德、戒律、信仰。
这种空前的权威,实则是对借宗教掩盖的虚伪人性及一切模棱两可事物的绝对诠释空间的揭露和批判。比如拥有审查权的教皇本身圈养着一个身材丰满的女侍者,而女院长对权利金钱的渴望,对自我的欺骗更道出他们本身对信仰的鄙夷。
伯纳黛特对宗教的灵力的解释完全以自己为准绳,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便坚信是耶稣显灵,一旦被其他修女指控,则立刻认为其被撒旦附身。这种搬弄是非的能力,一方面是对权威的讽刺,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人性本身的晦暗之处。影片最成功之处便是用了诸多真假莫测的虚实影像来呈现伯纳黛特精神世界的混乱焦灼的状态。一会儿,我们被逼真的神迹显现影像所触动,同伯纳黛特一同陷入对宗教的虔敬中;一会儿,不断漏出的破绽和她对权力欲望的赤裸操控又让我们瞬间清醒过来。到最后,似乎连她自己也被自己所骗,被神力所控制。其中,最讽刺的一幕便是院长和教皇在临死之前与伯纳黛特的两段对话。两个对宗教明显不走心信仰的教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却突然对伯纳黛特是否真的是上帝的化身而产生了迟疑。影片所呈现的正是从谎言到诠释,再到走向权威的完整逻辑链条。世间一切权威的建立皆逃不开此过程。你无法分清究竟是否真的有神迹,是否真的有所信即可劈开山河。
因而,我们说保罗·范霍文是一位聪明的导演,也是一位大胆,勇于挑战的导演。他用电影和文本的互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中世纪的权欲闹剧,但本质上却另有所指,充满着挑衅。对于信徒与先知来说究竟谁操控了谁,也许两者关系之间的密不可分本身就足以使人深思。
影片最后的走向显然揭示了历史正是在这样的一轮轮的凡人变做圣人的虚构故事中走向进步,情爱不过是其中的催化剂。而最后的胜利也永远属于那些不停止幻想的人,至少,她们最终被看见。
【福利活动】
今天要赠送给大家的是:开心麻花爆笑家庭舞台剧《婿事待发》演出门票。本剧只有7个角色,却在全国热演超过600场。解压必备舞台剧,没有什么是一场麻花解决不了的。
本剧讲述了美国留学的若岚年近30仍未找到归宿,在一次爬山途中认识了年近七旬的Andy,二人彼此倾心。但随着二人婚事临近,男友提出希望拜访女方父母,而若岚深知,男友的年纪对于自己观念传统的家庭来说是绝对的禁忌。
为了掩饰男友的身份,若岚请求妹妹若雪编造谎言企图瞒过家人,随着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接连出现,麻烦越来越大,撒的谎也越来越多......
截止时间:11月15日12:00点整。我们会在11月15日下午,选出6位小伙伴,每人送出1张《婿事待发》演出票。演出时间:11月19日(周五晚) 20:00点整。
演出地点:广州市越秀区南方剧院(公元前地铁站D出口)
PS:本次门票仅限广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