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胡言乱语》中,博赫纳将视觉成分和语言元素融入温和的调色中去,使人联想起神圣空间中的沉静之音和低沉的光线。然而在此情况下,博赫纳的绘画语言却与宗教经典中的虔诚文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后者通过教条来强调信仰和真理的意义。
梅尔·博赫纳(Mel Bochner)图片提供:Keith Bedford
Simon Lee 画廊荣幸宣布将在北京博乐德艺术中心 (Blanc Art Space) 季度空间的第二场展览中呈现梅尔·博赫纳 (Mel Bochner) 的作品《胡言乱语》(Blah, Blah, Blah, 2011),这是一幅由八部分组成的大型绒布面画作,被赞誉为艺术家的一系列同名作品的巅峰之作。
这幅画在昏暗的展览空间中有如祭坛画一般的存在,使这里仿佛成为一个“胡言乱语”的礼拜堂,就像十五世纪休伯特与杨·范·艾克兄弟 (Hubert and Jan van Eyck) 的《根特祭坛画》(Ghent Altarpiece) 或更现代的休斯顿罗斯科礼拜堂 (Rothko Chapel) 那样,激发人与神性之间的精神联结。
《胡言乱语》中充满了众多信仰崇拜活动中所固有的仪式感和戏剧性,唤起人们在瞻仰艺术品时的朝圣心情,令人联想到与博赫纳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所创造的里程碑式作品,包括罗伯特·史密森 (Robert Smithson) 在犹他州的大盐湖边的《螺旋形防波堤》(Spiral Jetty)。作为艺术家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之完美范例,《胡言乱语》邀请观众完全参与到博赫纳艺术创作的核心原则——语言与视觉表现的交集之中。
《胡言乱语》,2011 (细节图)
博赫纳的“胡言乱语”系列呈现图像化的⻛格和强大的冲击力,体现了艺术家对语言和色彩的持久迷恋。“胡言乱语” (‘blah blah blah’) 这个短语在英文中用于表示省略,是在说话内容过于乏味或冗⻓而难以复述的情况下被用作言语的替代。
在《胡言乱语》中,博赫纳将视觉成分和语言元素融入温和的调色中去,使人联想起神圣空间中的沉静之音和低沉的光线。然而在此情况下,博赫纳的绘画语言却与宗教经典中的虔诚文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后者通过教条来强调信仰和真理的意义。博赫纳的文字画既是概念的,又是图像的;它们探究观看绘画和解读绘画之间的认知联系,加深了日常语言的歧义性,这些语言就像祈祷诗一样,非常具有影响力。
博赫纳的“词库画” (Thesaurus Paintings) 只是他为了质疑和探索我们对语言和我们周围世界的非理性信任而使用的合理化的系统之一,他用他的“胡言乱语礼拜堂”引发我们质问——我们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的盲信。
该展览将于2021年11月29日开幕。
关于梅尔·博赫纳
艺术家梅尔·博赫纳摄于纽约工作室 @ Kyle Knodell
梅尔·博赫纳194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现于纽约生活和工作。1962年获匹兹堡的卡内基理工学院艺术学士 学位 (主修绘画,辅修哲学)。1965年至1965年,他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美学、艺术史和雕塑。2001年担任耶鲁大学的兼职教授。他的首个个展于1966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画廊举办。2018年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第57届卡内基国际博览会。
他的作品已成为许多博物馆个展的主题,近期展览包括美国菲尔布鲁克艺术博物馆的《Amazing! 梅尔·博赫纳 版画来自 Jordan D. Schnitzer 及其家庭基金会收藏》(2018);美国曼荷莲学院美术馆的《梅尔·博赫纳:Illustrating Philosophy》(2015);纽约犹太博物馆的《梅尔·博赫纳:Strong Language》(2014);英国伦敦白教堂画廊的《梅尔·博赫 纳:If the Color Changes》(2012),并前往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 (2013) 和葡萄牙波尔图 Fundação de Serralves (2013);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的《In the Tower: 梅尔·博赫纳》(2011)。
他的作品也被众多国际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包括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巴黎乔治·蓬皮杜中心;德国法兰克福施泰德尔博物馆;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 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卡内基艺术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 (MOCA) 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 (LACMA)。
博赫纳使用数十年前开发的相同技术创作了许多画作。
关于博乐德艺术中心
博乐德艺术中心于2021年10月23日在北京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D7楼正式开幕。首届展览汇集来自9个国家的14家世界知名画廊,作品涵盖油画、版画、装置、雕塑、陶瓷等艺术类型的作品。该空间汇集国际和本地画廊,突显参展画廊的艺术多元化和国际视野,共同为观众奉献上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