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大师同行——关良
在苏俄写实主义绘画一统天下的岁月里,上海与整个艺术世界的发展似乎是隔绝的,我被颜文樑、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关良等诸位前辈的油画所感动,也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陈钧德
新中国成立后,受前苏联艺术的影响,国内画坛呈“一边倒”现象,以写实主义创作为尊。在此时代背景下,热爱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名家也不得不垂头敛翼。彼时,以创办江南三大美专闻名全国的上海美专刘海粟、杭州艺专林风眠、苏州美专颜文樑等在油画教学和创作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边缘化,擅长现代主义探索的画家们只好改弦易辙,或转入“地下”,在公寓和弄堂深处蛰伏。与此同时,原追随林风眠、刘海粟一脉的第二代油画家赵无极、朱德群、潘玉良、常玉等转去法国继续探索,在国际画坛发出璀璨光芒,成为华裔艺术家的骄傲。青年陈钧德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第三代油画家的年龄与第一代油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关良等发生交集。
关 良(1900—1986)
被誉为中国油画界最奇妙的大家,也是让陈钧德心醉神迷的先辈。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后来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 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擅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
在与关良无拘无束的言谈中,我明白了艺术创作中 何为想象、何为自由!—— 陈钧德

关良赠予陈钧德夫妇的国画《钟馗嫁妹图》:“钧德、兆莲同志严鉴。”——己未番禺,关良

关良给陈钧德画集的寄语:“大胆创新。”—— 钧德画集,关良题

关良为陈钧德的画展题字:“无声胜有声。”——丁巳冬,关良
陈钧德是在一次刘海粟安排的活动中结识的关良。两人私交甚笃,一谈起印象派、野兽派他们就思绪飞扬、手舞足蹈。在长期的交往中,关良也向陈钧德传授了不少画画的“秘密”。陈钧德一直感叹,与关良无拘无束的言谈,常常使他明白艺术创作中 “何为想象、何为自由!”
往期精彩: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