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意志》 1500×600×150cm 2021年
用喜马拉雅地区天然岩盐,摆放成一个“卐”字符号,这个古老的符号,曾经出现在很多文明的早期,现在也是位于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藏佛教使用得最多的符号之一。真正让这个符号为世人所熟悉,是纳粹使用了一个与“卐”近似的图形。
文/杜曦云
人有天赋的感官,又是文化的容器,纷繁流变的世事人心和敏感者相遇时,激发出复杂感悟。艺术是转化和记录这些感悟的美妙渠道、方法和载体之一,艺术也因此能让人食髓知味、欲罢不能。
《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 2015年9月
据媒体报道,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茨竹村4名儿童在家中自杀死亡。这四名儿童是一兄三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5岁。 6月12日,有媒体披露了哥哥张启刚留下的一份简单遗书。遗书大概内容是:“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用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天然盐块,在天津塘沽海滩上摆放成“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这8个汉字,在潮水的冲刷中很快融化掉,回归到大海之中。
放眼天地,人是能力很有限的生物,生命又脆弱短暂,但自由意志和好奇心驱使人主动延展自己的活动半径,在开放中领略未知、调整自己。回看李勇政这些年来的作品,媒体报道的社会事件(别人的经历)和他本人的经历,成为他艺术表达的触媒。对他人处境的同情,对自身命运的叩问,时常触碰极限又往往无奈折返,交响出悲天悯人的喟叹。
《界桩》 17分钟 2019年1月
将⽬前位于中国边境⼀段废弃的边境界桩,带回中国内地,在离开现在边境1000余公⾥地⽅,位于N:93▫34'25〞- 93▫46'56〞 E:40▫10'05〞- 40▫22'58 〞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长城废墟的遗址上(这段汉长城是1900年前中国的汉王 朝的边境),沿着废墟的起点⾏⾛,重新将这段界桩竖⽴在烽⽕台前。
开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横向,有多彩纷呈的差异,时常刷新着;纵向,朝向宇宙的起源、归宿,还有人性的底色。从封闭走向开放,起初总是充满喜悦的。但遭遇费解、无解的窘境后,是无所适从的另一番滋味。
《有盐·2》 2021年
生活在中国,经历四十来年的开放,尤其是经济加入全球化轨道以来,冷战结束后全球播散的“普世”、“共识”等话语熠熠生辉,令人乐观不已。但随着世界图景的进一步展开,以及深层真相的更充分显露,越来越多的人触碰到了文化的绝对差异,以及人性本能的诡诈凶恶。这时,多方面的隐秘边界纷纷浮出水面、咄咄逼人。
“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让艺术无限开放。达达主义以来,当代艺术的概念、语法、逻辑,越来越多的人耳熟能详,艺术家们对形式、语言、技巧的把握也越来越驾轻就熟。但因为种种原因,当代艺术在目前既司空见惯又疲软乏力……
《宴请》 2屏 12分30秒 2020年9月
在新冠病毒⼤流⾏期间,从中国南⽅出发,去中国边境请当地少数民族在荒漠中的峡⾕共进晚餐。
在展览《边境》中,李勇政用多种方式表达他所意识的真相,以及困惑。这个作品众多的展览中,叙事完整清晰的短片《宴请》成为高潮。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中国西部边境、荒漠峡谷,这些宏大的背景让人油然而生莫名的感慨。在峡谷中宴请当地少数民族,在当下这个氛围中有多方面的难度,其实是很难促成的。李勇政背羊下山、当地人杀羊、羊的血流淌入地……这里散发着若有若无的祭祀、赎罪之意,虽然无神论者们会完全无感。
《宴请》 2屏 12分30秒 2020年9月
在新冠病毒⼤流⾏期间,从中国南⽅出发,去中国边境请当地少数民族在荒漠中的峡⾕共进晚餐。
羊肉入腹、酒足饭饱后的即兴舞蹈中,6位汉族人和5位少数民族人心情放松了:“今天像做梦一样。是的。”但合影时两簇人中间自觉留出宽宽的距离,让彼此的心理隔阂一目了然。
《宴请》 2屏 12分30秒 2020年9月
在新冠病毒⼤流⾏期间,从中国南⽅出发,去中国边境请当地少数民族在荒漠中的峡⾕共进晚餐。
荒漠峡谷中合影、燃放烟花、拥抱、告别,已是月明星稀时分。最后,荒漠晚宴的桌椅餐具被付之一炬,火焰在夜色中翻卷升腾。地面上的愁烦无奈,让人不由自主仰望上天,求问冥冥中的天意。这个短片中碰触很多难解、无解的隔阂,但情绪基调是克制、收敛的,现实的行为举措中夹杂着象征性,让人各自寻味。
《保卫祖国》530×110×110cm 2015年10月
艺术家从成都出发,往返7000多公⾥,⽤成都带来的砖块,将位于罗布泊中⼼⼀处军⽤机场废墟前⽤,当时的军人用砖拼成的“保卫祖国”四个字置换。
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治区东南部,曾为中国第⼆⼤咸⽔湖,在 20世纪60年代完全⼲枯。被称作“死亡之海”。西北侧的楼兰国为“丝绸之路”的 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活跃了⼋百余年,在公元7世纪忽然消亡。1964年10⽉16 ⽇,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枚原⼦弹。
《是的,今天》 2017年7-10月
一些来自山区的未成年的少年,在大城市的搏击俱乐部学习格斗,经媒体曝光后,当地的教育部门,将这些少年接回原籍。作品以此为线索,联系部分少年,并在这些少年的故乡,请他们在田野,山间进行搏击的表演,这些场景将以影像的方式在展厅里播放,同时播放的还有,少年故乡的老人吟唱的关于现实欢愉、痛苦与死亡的古老歌谣。
在展场中铺满黑色海绵,设置一个,长3米,宽2米,高0.5米的海绵拳台,展览期间,请几组少年拳手,在不同的时间段,在海绵上进行表演。在没有表演的时间里,观众可以自愿在海绵垫子上玩耍与搏击。
其它作品中,积淀着他多年来的所感所思。自杀的贵州年幼兄妹(《死亡 我多年的梦想》)、以格斗谋生的彝族未成年人(《是的,今天》)、以及思路遭遇重重阻隔的艺术家自己(《疆域》),以美学化的方式转化为祭奠、挽歌和叹息。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天然盐块(《有盐·2》)、罗布泊军用机场废墟前风化剥落的“保卫祖国”砖块(《保卫祖国》)、中国边境上废弃的界桩(《界桩》)、新疆青年丁尔家里的地毯(《来自丁尔的家》、《飞毯》),还有2020年疫情期间处于隔离状态中的人们唱歌的声音(《2020》),都是有非常具体的背景的“现成品”。它们被李勇政挪移到新的时空中,在新的语境中重组或篡改后,显露出他从这些具体之物中抽象出的意识形态,以及他的进一步引申。
《来自丁尔的家》 2021年
通过网络购买了新疆青年丁尔家里的所有地毯。它们因为他搬入新居而闲置。用蜡把地毯重新装饰,在展厅以“心”、“花”、“山峰”、“窗”等形态进行展示。
蜡、激光笔是批量生产、容易购买之物。当他用蜡来浇淋新疆青年家里的地毯(《来自丁尔的家》),把激光笔排列成100来米直线放置在中国西部边境荒漠中时(《激光》),这些工业产品仿佛接通了生气,成为饱含忧思苦情的“活物”。
《不同的意志》 1500×600×150cm 2021年
用喜马拉雅地区天然岩盐,摆放成一个“卐”字符号,这个古老的符号,曾经出现在很多文明的早期,现在也是位于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藏佛教使用得最多的符号之一。真正让这个符号为世人所熟悉,是纳粹使用了一个与“卐”近似的图形。
展览《边境》中的这些作品,触及多方面的困境:贫困、瘟疫、自然环境、民族、国界……李勇政的关注点逐渐累积成网状,他在逐个推敲琢磨的过程中,文化认知的差异,凸显为很多困境的成因。《不同的意志》是他多方关注、追根究底后的总结:喜马拉雅地区的天然岩盐,摆放为一个“卐”字形墙,一堵堵墙把空间分割成彼此阻隔的区间,不同个体的文化认知、灵魂信靠,处于这“卐”字形空间的不同区间里。
《疆域》 500×500×250cm 2021年3月
3D扫描艺术家本人后,水泥浇筑成型
得出这个总结后,李勇政自己也需要作出判断和选择:他目前处于哪个区间里?他想要到哪个区间里?《疆域》是他目前状况的视觉化:身体是前行的态势、双脚悬浮、头脑(界桩)被铁丝网强力牵扯。如何能挣脱思路的阻隔顺畅前行,或者说:如何能更加开放?因为在开放中才能纠错。但思想/灵魂已经频繁触碰到边界后,该向哪里开放?自由意志是天赋的,但因真理才能得自由。真理在哪里?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宴请》 2屏 12分30秒 2020年9月
在新冠病毒⼤流⾏期间,从中国南⽅出发,去中国边境请当地少数民族在荒漠中的峡⾕共进晚餐。
真理貌似通过人的直觉经验、理性思辨来获得,但每个人做出特定判断的根本依据,其实都是无法验证的基本假设(assumption):他到底相信什么?!这个基本假设是无法验证的,不同的基本假设之间不可能达成共识,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因此产生。文明的冲突,是因为基本假设方面的冲突。制度的边界,是因为文化的边界;文化的边界,是因为信仰的边界——宣称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一切从化学物质开始、从化学物质结束,也是一种信仰;正如不关心政治,也是一种政治观。
《疆域》 500×500×250cm 2021年3月
3D扫描艺术家本人后,水泥浇筑成型
所以,轰轰烈烈的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也终究要碰撞到文明的差异这个绝壁。《不同的意志》中,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天然盐块,堆垒出的一堵堵围墙,正是这种绝壁。肆无忌惮的纵情,也早晚要遭遇涉及起源和结果的大哉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疆域》中,肉身在激昂慷概、勇猛精进之状下,头顶忧思、脚踩虚空,也是因为在自觉和不自觉间触及到了这类终极问题,左冲右突,上下求索。
《2020》 尺寸可变 2021年3月
在展厅中安置三道门,在门镜的位置,用不同颜色的布条将门镜掩盖。收集2020年疫情期间,在不同地方处于隔离中的人们一起歌唱的声音,将声音转化为气流,气流会根据歌唱音频的大小,吹动放置在掩盖住门镜的布条,布条会随着音频的高低而起伏飘动,声音越高,布条飘动幅度越大。
目前,新的时代帷幕急骤拉开,新的世界秩序空虚混沌。多少人正在迷茫疲软中无所适从,多少困境让深层的边界暴露出来。身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于1971年的李勇政和周边的人一样,积累本土的生活经验,经历全球的剧烈震荡,领略天地自然的巨大威力,揣测命运之手的无限大能……
《激光》 4分30秒 2019年2月
将激光笔置放在中国西部边境的荒漠中,排列成长近100⽶的直线,空⽓ 中有介质出现,激光就会形成时隐时现红⾊的⽹。
涉世颇深,再加上多元的信息渠道和便捷的交通,李勇政在四处游走中领略了更多的真相。见多识广、目视心记,当代艺术的方法和趣味在他这里越来越得心应手。《边境》这个展览,是他这十来年间关注的多种困境的阶段性总结,和新的开始。展览围绕可见和不可见的“边界”展开,这些边界的实况令人揪心不已却无可奈何。如何超越边界、走出边境,因何种真理而得何等自由,会不会是他下一阶段感受和思考的重心?这令人期待!
2021年11月13日于北京

李勇政,四川巴中人,现生活、工作在四川成都。
李勇政在其创作当中,无论是行为艺术、装置、影像或者长期互动性艺术作品,李勇政努力地从底层经验出发,保持一种很清晰的角度,即对人性等等的关注。他的创作方式的含蓄及诗化。他对作品产生的背景与场所往往会作出深入的选择。在装置的形式上,反复推敲构成装置的“物质”的历史甚至文化来源。
主要个展:
2021年
“边境”成都麓山美术馆
2018年
“红色墟,现实域” 李勇政作品,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
2017年
“你好”李勇政个展,成都当代美术馆
2015年
“死亡,我多年的梦想”,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馆
近期部分展群:
2021年
“流明” 澳洲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
“缝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重庆当代美术馆,中国重庆
2020年
“现在”新一个十年,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
2019年
“终极贸易”,韩国首尔文化储备基地T4 ,韩国首尔
“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中国成都
“Finnisage”,维也纳平行展,奥地利维也纳
“新艺术史-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国银川
“无问东西”,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博物馆,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博物馆,美国
2018年
“陆上行舟”,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中国北京
“资本@艺术”,德国法兰克福奔驰中心,德国法兰克福
“中国新影像”2010年以来的新态度,中国成都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7”,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7年
“今日之往昔”,安仁国际双年展主题展,中国成都
“应力场”第四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社会剧场”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重庆
“复调”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南京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