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
她永远22岁

文|tintinwong


1981年1月19日,纽约东区发生了一起自杀事件,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从一栋大楼的阁楼窗户跳下,匆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当时22岁,自杀前几乎毫无征兆。
 
关于她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基本上围绕着这么几个方面:工作失败、恋爱关系破裂、以及抑郁症的折磨。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她一定感到无比痛苦,而死亡让她获得了永远的解脱。她的离世,除了让她的父母及亲朋好友感到惋惜之外,更多的,似乎来自于艺术界。她生前只是一个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毫无名气,但她离世之后,各种迟到的称赞和荣誉却纷至沓来,持续不断,她成了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艺术家。欣赏她作品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在今天,你很难拆分清楚,那些对她作品的赞许里边,包含了多少遗憾。当然,这一切她永远也看不到了。她就是美国摄影师弗朗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
 
伍德曼去世的时候,大学毕业才两年,但据说她已经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要知道那个年代没有数码相机,一卷120格式的胶卷只能拍12张照片。在她去世以后,她的作品逐渐得到整理,到目前为止,被公开的作品大概有两百幅左右。
 
作为艺术家,伍德曼的创作基本上都是自拍作品。有必要强调一下,伍德曼的自拍照和我们今天在社交媒体里见到的自拍照完全不是一回事。伍德曼的自拍照里,没有对她自己形象的美化,更没有卖弄,或是展示某种精心营造的人设。伍德曼的自拍其实只是她既当摄影师又当模特的一种方式。她用这种方式来抒发情感,而她所选择的场所,以及她自身的形象,则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她的自拍作品不具有现实意味,不是对社会或大众文化的回应,恰恰相反,她的作品里甚至有一些超现实的意味。
 
关于伍德曼的那些自拍作品,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当然这也是摄影天然的多义性优势——摄影虽然能够记录下确凿的细节,但不同的人看到之后总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认为伍德曼的作品表达了对生命的体悟,有人认为伍德曼作品里延续的是不同时代艺术作品里持续关注的身体主题。我更倾向于认为,她作品持续的主题是对自我的关注,即自我意识。由此推论,伍德曼的自杀几乎是必然的,而那些自拍照正是她精神世界的反映。人们都说伍德曼是一位天才,不过我最先感受到的,她却像一个迷。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1976 From Space2 series, Providence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6年,拍摄于罗德岛,那时伍德曼正在罗德岛设计学院上学。照片中的一切都是她有意选择的,她找了一个废弃的房子,作为模特,她裸身出镜,却藏在两片残破老旧的墙纸后面。窗子、墙壁、以及地板上的横竖线条又让这幅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她有意用墙纸挡住了自己的脸,她的身体变成了一个象征物,与破败的房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你一定会过目不忘——充满质感的房间里总有些说不清的、怪怪的感觉存在。

 

我联想到了“古屋幽灵”,照片中的女人像是一个女鬼,幽然站在墙边,仿佛积累了一肚子冤情苦水。不过伍德曼的用意也许不是这样,她似乎想要与墙壁融为一体,让自己的存在感消失——但正常情况下,没人想要丢掉存在感,伍德曼应该是在用这样一种逆反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挣扎,对于家庭关系,或是其他亲密关系中存在感缺失(沉默)的反抗,这似乎更能吻合青春期少女的心境。而破败的房间遍布时间的痕迹,象征的是一个有历史的载体,或者简单来说,就是过往。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1977-78 Untitled, Rome, Italy

 


在1977年至1978年间,作为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荣誉课程,伍德曼在罗马居住了一年。伍德曼幼年期间曾经和父母在佛罗伦萨居住过,因此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在罗马的一年,她与意大利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交上了朋友。不过,她在罗马拍摄的照片里,似乎见不到什么罗马的符号。所有照片都只是在室内拍摄,依然是破旧的房间,依然是她的自拍。

 

在这张照片中,墙壁、地砖上的线条同样构成了照片中的结构和形式感。伍德曼穿着一袭黑色长裙,半弯着腿站在画面的一边,一只手自然下垂,另一只手则把长发拎起,像是长发被钉在了墙上的一根钉子上。而她的头,则似乎真的是被头发拽着,面无表情,垂向地面。看到这幅场景,我联想到的是现代舞演员的表演,仿佛此时此刻伍德曼正是一位跳舞的演员,而快门凝固了她一瞬间的姿态。我不确定伍德曼是否是在按照现代舞的模式进行表演,不过如此的身体语言明确地暗示了一种感受,那就是痛苦。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1978 Untitled, Rome

 

 

这张照片依然是伍德曼在罗马拍摄的,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张照片里的房间显得没那么破旧。老实说,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脑海中会出现一个反复折磨我的问题: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回想起我上中学时练习引体向上的经历,按照我的判断,我觉得伍德曼应该不具备长时间挂在单杠上的能力。而且,照片中她只是用手指抠住了门框上沿。越想越不合理,最后只能猜测,这张照片是在她纵身跳起的瞬间按下的快门,而按快门的人应该是她请的朋友。也许你有更合理的解释?

 

关于这张照片,有西方学者解读说,伍德曼的这个形象很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而基督是受难者,那么伍德曼就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受难者——伍德曼的脸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她把头扭向一边,我们看不到她的表情。关于这样的解读,我不置可否。我试着想象照片中她的感受:要么,她是在努力维系自己不掉下来;要么,她已经能飘起来了。我觉得两种感受都不太好,太沉重会让人喘不过气来,过于轻松又会缺乏踏实的感觉。总而言之,就是难以承受,焦虑不安。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1980   Self-Portrait, birch sleeves

 


拍摄这张照片时,她已经从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是她较后期的作品。这张照片的背景不再是破旧的房间,只有一面白墙,形式上看起来很简单。伍德曼身着一件有着木纹图案的连衣裙,手臂上箍着两段桦树皮——这是这张照片最独特的部分。伍德曼双臂聚拢在一起,双目低垂,似乎是在冥想,又像是在回忆。也许你会认为,她想变成一棵树,言外之意,她不想再做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想再做自己的时候,比如感到沮丧、悲伤,或是遭遇到失败、尴尬的时候,是一种既复杂又常见的心理体验,通常只是一闪念,过后睡一觉,还可以迎接新的一天。不过,如果当一个人长期在自我的迷宫里奔跑、迷失,那就会让人耗尽精力,只剩下疲惫和沮丧,甚至是绝望。在拍过这张照片后不到一年,伍德曼选择了自杀。

 

通过能找到的有限的资料,以及解读伍德曼的作品,我试着想象这个永远停在22岁的艺术家,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显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我来说,她永远是一个谜。不过,就像照片本身一样,有些部分虽然看不到,但有些部分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一名艺术家,伍德曼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或许这也导致了她的脆弱。但不要以为她是那种孤僻而偏执的人,她生前的朋友,同时也是作家兼记者的贝琪·伯恩(Betsy Berne)说过,“她非常忠诚和热情,让人又爱又恨,有着很强的幽默感。在这些作品中,有大量机智和讽刺的隐喻。她似乎出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她完全在流行文化之外。”

 

而同样因为自拍作品享誉世界的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过她的看法:“我认为弗朗西斯卡会对自己被称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感到不屑,因为她只是生理上作为女性,而不是为了女性去发声。”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感谢北京光社影像中心的授权和支持。
 

展览 | 她在最无力的时候选择自拍,她永远22岁 时候 tintin 纽约东 事件 姑娘 从一 大楼 阁楼 窗户 生命 崇真艺客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中国首次同名个展

Francesca Woodman : A SOLO EXHIBITION


展 期 Duration:2021.10.13 - 2022.1.20(公众开放)

地 点 Venue:光社影像中心

北京市顺义区竺园路12号院56号楼(天竺综合保税区东门进)

LightSociety, Building No.56, No. 12, Zhuyuan R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行购票

展览购票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的中国首次同名个展,目前正在北京光社影像中心展出。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的1月20日。
 

作者:tintinwong
摄影爱好者。摄影书书评专栏作者。翻译过摄影书若干本,参与过摄影书策划和编辑若干本。曾做过土建工程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微信公众号“似爪牙”作者。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