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抗疫主题展“迎着阳光”,精选出40件龙美术馆提供的私人收藏现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一个特别项目——钢琴家谢亚双子的乐曲推荐及其钢琴即兴作品,呈现给大家。
展出的40件艺术作品一部分致敬医护人员,致敬所有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对抗疫情的工作者们;一部分作品讨论看似遥远却由于疫情的关系被摆到人们眼前的严肃课题,其中不乏创作者们一贯关注的内容;另一部分作品聚焦于疫情爆发后人们面对现实时产生的广泛焦虑,以及再度被珍视的平凡日常。
在特别项目中,钢琴家谢亚双子由“居家隔离”与“隔离”展开,推荐十余首乐曲以及她的钢琴即兴作品。她推荐的乐曲来自世界各地,创作年代跨度大,并且不同于人们对该作曲家的惯有印象。谢亚双子希望通过具有这些特点的推荐乐曲来暂时打破时空限制,产生一种“淡化时间的作用”。她说:“疫情与隔离,让人发生了改变,认识到新的自我……在音乐领域也是一样,一些你以为已经很熟悉的内容,或是作曲家,其实还有那么多‘另一面’是不被熟知的。”
以下内容来自谢亚双子的自述。






“迎着阳光”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1,摄影:shaunley
文 | 谢亚双子
2021年3月于上海
我一共选了十余首音乐作品,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形式,比如独奏、室内乐等。回想2020年的疫情,我脑海里一直会闪现一个字眼 ——“封闭”。这“封闭”也可以理解为“隔离”,它有几层含义。在那一段提倡居家隔离的时期,我们由于物理上与世俗社会的隔绝,好像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新的自我,并不是我们平日中所熟知的自我。我们被迫脱离了往日的工作环境又或是生活环境,呈现出了一个非常规状态。我一直很喜欢日本的茶室,内无陈设,但正因为干净有限的空间,才使得人们的想象力变得无比丰富。同理,我们设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可以带我们游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音乐亦可辅佐想象力来改变空间环境。
在这个推荐曲目单中有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古典时期的海顿,一直到20世纪的音乐。它们有个特别之处,听起来并不符合人们的一贯印象。比如你会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巴赫,它听起来甚至像是20世纪的音乐作品,声响效果相当奇幻(推荐曲No.5);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也是一样,你可能一开始根本意识不到那是一个古典时期的作品(推荐曲No.6)。还有,武满彻,他虽然是一位日本作曲家,但当你聆听这首作品时并不会明确意识到他的国籍。音乐风格也不像我们理解的,当代音乐、新音乐通常都是不悦耳的(推荐曲No.2)。又比如说我最喜欢的爵士钢琴大师凯斯·杰瑞,他用古钢琴演奏爵士即兴,有着绝妙的效果(推荐曲No.9)。
整套推荐曲目,虽然它们的创作年代时间跨度很长,演奏乐器也各不相同,但它们依然会呈现一个统一的色调,整体风格沉静且充满思想空间。
我选择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一方面是想展示音乐的丰富与差异。但实际上,这些音乐本身又会起到一个淡化时间的作用,在久远年代的作品中可以听到现代的气质,近现代的作品中里又弥漫着过去的味道。其中的反差与化学作用令人非常好奇甚至兴奋。你很难推测它们准确的创作年代。当然,如果你仔细听,或者你对音乐史非常了解的话,你依然可以强烈地觉察到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那个时代的气息。
回到开头,我提到疫情与隔离让人发生了改变,认识到新的自我,这里面有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在音乐领域也是一样,一些你以为已经很熟悉的内容,或是作曲家,其实还有那么多“另一面”是不被熟知的。
推荐曲目
(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收听 )

钢琴即兴
(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收听 )


谢亚双子,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与慕尼黑音乐学院,取得钢琴音乐教育学位、演奏艺术家学位及德国演奏专业最高学位“大师级文凭”。回国后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致力于研究、演奏中外当代钢琴音乐及室内乐,至今已首演几十部作品,在中国当代钢琴音乐演奏方面积累甚多。2011年专辑《新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2018年与钢琴家谢亚鸥录制的中法四手联弹、独奏钢琴作品专辑已由德国Telos唱片公司出版发行。
2014年起她潜心研究钢琴自由即兴,并于2017年首次公演。她参与创作、演奏的电影《318公路》于2017年入选华沙国际电影节(国际A类电影节),获特别关注奖,又获2018年马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特别提名”。2018年9月担任首届贵州省室内音乐季艺术总监,音乐策划极具专业性,邀请国内外杰出音乐家参与。
屡屡受邀参加各类音乐节,音乐会足迹遍及欧洲多国、美国及亚洲多国。曾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赢得多个奖项,如:西班牙卡列国际钢琴比赛、意大利马萨拉及圣尼古拉国际钢琴比赛等。
相 关 展 览
Tips: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22年2月27日,预约观展、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安全观展流程等,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预约观展”。
LONG MUSEU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