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夏通适
山西出土金属器三论
Early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urasian Steppe and Northern China: Three Observations on the Finds of Metal Objects in Shanxi, China
主讲嘉宾
梅建军教授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
学术主持
谈晟广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策展人
讲座时间
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15:00-16:30
讲座方式
线上直播
直播平台
清华艺博官方微博、在艺直播、艺度直播、书艺公社
(无需预约,扫描文末直播二维码即可观看)
活动主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公共教育部
温馨提示
讲座内容将结集出版,请尊重知识产权,讲座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
梅建军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Director of Research)、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Advances in Archaeomaterials 主编,《考古学报》《考古》《西域研究》和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Archaeometry 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冶金技术史和中外金属技术交流史。已出版学术著作2部:Copper and Bronze Metallurgy in Late Prehistoric Xinjiang: Its Cultural Context and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uring Regions(独著)和Metallurgy and Civilization: Eurasia and Beyond(主编);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20余篇。
—
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所谓“狄夏通适”,指的是早期文明进程中中原文化与北方及欧亚草原文化之间的接触、互动、适应和接纳,狄中有夏,夏中有狄。
在山西发现的早期金属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陶寺遗址出土的铜环和铜铃。近年来有学者把采集收藏的倒钩铜矛也纳入早期金属器之列,以强调山西出土早期铜器与欧亚草原文化的远距离联系。恰当与否,值得申论。此论一。
山西石楼等地出土的商代金属器向为学界关注。究其原由,是其展现的与欧亚草原文化的联系所致,其中尤以弓形饰品最为独特。深入论之,当有助于理解“个人装饰品”的身份涵义和草原文化的价值观念。此论二。
山西灵石旌介商墓出土的青铜器有诸多令人惊异的特征,对研究商王朝与晋陕高原一带部族方国的关系至关重要。这批青铜器以中原式礼制容器为主,但也有少量与草原文化相关的器类,如铃、弓形器、兽首刀和管状器。通过科学分析,当有助于探讨这批铜器的材质和技术特征。此论三。
以上三论,旨在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山西出土早期和商代金属器所反映的“狄夏通适”的图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丰富内涵。
本期讲座为本馆正在展出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系列专题讲座。
山西发现的倒钩铜矛
中国与欧亚草原地带发现的倒钩铜矛(线图)
倒钩铜矛发现的分布示意图
山西石楼出土的金属弓形饰
甘肃临潭磨沟遗址出土的青铜月牙形饰品
山西灵石旌介2号墓随葬青铜器的情形
灵石旌介墓出土的铜簋
灵石旌介墓出土的铜铃
灵石旌介墓出土的青铜弓形器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讲座相关展览
—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可免普通门票和特展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20元普通门票或80元特展门票(含普展)
(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网上订票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内师生请从清华艺博“校内师生参观通道”入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活动策划/谈晟广
活动统筹/张明 周莹
图文编辑/周辛欣
直播团队/彭宇 史笑颜 肖非
视觉统筹/王鹏
海报设计/杨晖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微信二维码
艺博微博二维码
艺博网店二维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