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中国纪实摄影,吕楠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于1989年至2004年间创作的“三部曲”,是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那些关于边缘群体沉重又悲悯的画面,久久萦绕在观众心中。


“三部曲”的第一部《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是对中国精神病区状况的视觉调查,吕楠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拍摄了这个系列。照片记录了这个特殊群体悲惨又苦难的旅程,以及他们的家属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为了全面深入地呈现病人的生活境遇,除了在病院,吕楠也拍摄那些在家中的,以及无家可归的病人。这些照片建立在他与被摄对象之间消除敌意的关系之上:除了怪异的行为举止,吕楠更多拍下他们日常的画面,即使是一些瘦骨嶙峋戴着枷锁的病人,他也会拍下他们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视角也体现了他对于“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认知和尊重。“他们首先是人,而后才是精神病人。”吕楠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吕楠的摄影,受到寇德卡、萨尔加多等人的影响。他的构图和瞬间捕捉赋予照片清晰强烈的观感,每一张照片都有讲述丰富故事的潜力。



继《被遗忘的人》之后,吕楠拍摄了项目《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从1992年到1996年,吕楠关注了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示他们如何在一个朴素的生活环境中实践爱和信仰。他用镜头捕捉了信教者们虔诚的表情和神态,这些照片感人至深,在这个影响世界物质主义深深动摇了灵性的时代,吕楠的照片引发了超出宗教范畴的思想。


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里,吕楠记录了藏民一年中为收获果实而进行的大量艰苦工作。藏民们物质贫乏,他们的生存与突发的天气息息相关。但藏族农民在他们平静的内心状态中安居乐业,不受过去的束缚,不受未来的干扰。
选自系列《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 吕楠
选自系列《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 吕楠
选自系列《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 吕楠
吕楠曾说,除了《被遗忘的人》是主动选择的,剩下的两个项目则是自然而生的。他把“三部曲”看作生命现象的三种状态:痛苦、净化与安宁。随着生活的展开,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尝到了这三种生活状态。灵魂希望摆脱痛苦,并通过净化,找到通往内心幸福安宁的道路。正是这个愿望,将三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从《被遗忘的人》扣人心弦,到《在路上》的真挚感人,再到《四季》里的平静。吕楠通过自己对画面的选择,赋予了三个项目不同的观感,贯穿三者的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从现实生活的表面下,研究那持久根本的人性。
(Lv Nan)
往期回顾
大卫·贝利:简单直接的名人肖像,定义一个时代
的英国精神。
布鲁斯·戴维森:基于相互信任的纪实摄影。
川内伦子:在日常里寻找崇高。



线上预约
Online appointment

购票通道
Ticket purchase channel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