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 楼 梦
从极繁的小说世界到极简的舞台世界,
话剧《红楼梦》是否满足了
你对红楼世界所有的想象?

有观众表示
“完全长在我的审美上”
“舞美设计很高级,非常优美典雅”
“整体氛围太美了”
也有观众认为
“舞台真的很白”
“看上去很朴素”
其实,看似简洁的舞台呈现,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主创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我们特邀舞美设计刘杏林、灯光设计谭华两位主创,为你一道究竟。

舞美设计:刘杏林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
国际舞台美术组织(OISTAT)中国中心主席
我个人比较喜欢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题材,文学价值深厚、经过历史的考验。如果一个作品有思想、有深度的话,对后来创作上的发挥是有基础的。话剧《红楼梦》肯定不像原著小说那样面面俱到。如何筛选小说中的精华,如何用舞台语言、用相对精炼的方式提取小说里重要的东西,就显得非常重要。

话剧的讲述方式打破了线性时空,叙述上不是平铺直叙的。回忆、心理、现实全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是这个剧本特别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次舞美设计并不简单,整个设计过程持续了几乎大半年,不断挑战着我的判断,之前的经验基本没用。唯有长时间沉浸其中,才有机会遇到那一瞬间的“灵光乍现”。从写实的角度来说,通常人们会想到的就是亭台楼阁、大观园、贾府等等。但是当代舞美设计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入挖掘原来文本的内容。文本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顺着文本的线索发挥出来的设计构思或者设计概念,才是设计创作的基础。
这次我的整体构思,从“大”这层意思上来说,第一个就是它的“建造”,无论是大观园还是整个红楼世界,在舞台上如何立起来的;第二个就是“红”的意思,“落红”也好,女儿们的主题也好,总而言之,“红”在这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能把这个氛围表达出来;第三个关于“梦”。这种镜像,像游走在梦里的这种感觉,这个舞台是要提供这种空间的划分的;最后就是那种“有”、“无”。我的整个构思实际上是建立在这样一些零碎意思的基础上的。

关键词:单纯
用少量元素暗示红楼世界
这次舞美设计是单纯的。它并不是图解剧本或是小说里的红楼世界,但又必须要用少量的元素去暗示那个世界。舞台上的演员是在用最简单的方式,扮演特别丰富的人生。但其实,舞台上的景和所有元素也都有“扮演”的功能。舞台上明明没有那么丰富的东西,但是就能让观众相信它有大观园,有贾府,有剧本中规定的那些环境,让观众留有想象的余地。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审美的方法,它是舞台最本质的特点——要在演的过程中让观众想象或者联想到戏剧中的世界。

在设计上做减法并不容易,要舍得“舍弃”。它是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标准。在我的概念里,在视觉语言上,在剧场语言上,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是“言简意赅”,剔除不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越多越好。最后留下的“少”指的不是数量、不是表达上的苍白,而是表达上的力量由此而来。

关键词:白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红楼梦》的舞台呈现上,我一直想有一个“雪埋”的感觉,但是如果在舞台上仅仅是用下雪机来制造这个效果,我认为那个力量是不够的,也没有化成空间语言、建筑语言,就只是一个特效、一个舞台上我们常用的效果。所以我就希望用白色的结构把它盖在舞台上,当它打开的时候是大部分剧情发生的地点、是表演的空间,最后结束的时候,这个白色的结构合上以后,又再次成了一块“白”,这是在暗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层意思。

关键词:落红
预示红楼世界里的女性命运
《红楼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主题,就是“红”。宝玉和黛玉在读《西厢记》的时候,也读到了“落红成阵”。通常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几乎是《红楼梦》的主题,说通俗点就是黛玉的《葬花吟》预示了《红楼梦》里边这些女性最后的悲惨命运,所以“红”(“落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白色的看上去很单调的地面,撒了一片红色,就出现像印子一样的东西。而且“红”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还不断地洒落,随着剧情需要,演员会带着这些“落红”,整个舞台被碎的“落红”布满,延伸到各个角落里面去。这也跟黛玉的内心和她的《葬花吟》有了联系。

关键词:“有” 和 “无”
个人、家族、世界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我就觉得这种“有”和“无”的概念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世界、一群人、一个家族,它怎么有的?怎么没了?这个不仅仅是古代的一个家族的故事和命运,更是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命运。这个过程对我来说特别有吸引力。可以说《红楼梦》基本上是一个关于“有”和“无”的寓言,其中的《好了歌》、其中的很多“有”和“无”的说法,其实都蕴含这层意思,它是一个大的主题。
在“有”和“无”之间,《红楼梦》说的其实是所有人的命运,特别是女性的命运。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其实是比儿女情长、比鸳鸯蝴蝶、比打情骂俏更重要的。在文本背后的悲凉更深刻、更有现代感,作为话剧也更有力量。

灯光设计:谭华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灯光设计硕士
英国皇家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舞台美术硕士
话剧《红楼梦》总体加起来上下两部,它的总时长其实是相当于两至三部一般大剧场演出的体量。我们主创团队统一的风格就是一种以干净的白为底色的、中式的风格,但是具体落实到每个细节、每个场景、每段戏里,如果真的把它做成完全是白的、空的,观众一定会觉得很无聊、很疲劳。所以我们要的“干净和空”实际上不是真的“空”,而是好像是空的,但是又让你觉得每一场都是填满了内容的。填满的内容是什么?不是靠真实存在的道具或者是布景或者是人、演员,而是一个意象。

关键词:符号化处理
细腻而不露痕迹的中式审美
我们中式的审美就是把所有的人、事、物转化成一种符号,但是这个符号最终表现的是这样的东西,触发的是每个人具体的、不同的感受。在这个戏里也是这样,我们不需要去描绘非常具体和客观的光影以及场景,但是氛围、场和人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人的表演和一定的内在含义的解读,它就形成了每个人的感受,所以这是我们去寻找的一个东西。
我们灯光设计的度,也一直在这样的一个审美的取向上,寻找着一个微妙的变化。我们都在用一种最极致的语汇,就是把一个白的、空的和极简的东西做到极致,这样才能够去真正凸显这个戏的风格,它的力量才会真的出来。

关键词:“光”是用来感受的
传递戏剧的内涵和情绪
最终灯光设计的呈现看起来好像从头到尾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上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做微妙的调整。其实光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永远不会让你第一时间意识到,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在改变一个环境对你的影响,但是你会直接收到这种感受。就像在阳光下,你可能自然就觉得很温暖、很开阔;在月光下你可能觉得很静谧。这两种光在视觉上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舞台上的光也是同样的道理,目的都是为了带给观众一种内在感受的呼应,从而传达戏剧的内涵和情绪。因为“光”它本来就是在舞台上应该是被观众感受到,而不是直接发现它的存在和看到的,它是在烘托场景和演员的表演。我们追求的是既要做得很细腻准确,又要不露痕迹,在话剧《红楼梦》里,这个度可能就更加微妙。
首轮演出过后是否留有遗憾?
未来演出中会有哪些改进?
两位主创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舞美设计刘杏林:期待在未来演出中,改进一些细节。例如,三面白墙和翻转覆盖的白布在装置技术上尽量绷紧一些;服化和景能否更密切地结合,提升整体视觉品质;演员动作和空间关系上还可以更加完善。
灯光设计谭华:由于上一轮演出合成时间非常紧张,对于有些细节还需要打磨。例如:在整体白色的基调里,如何将每一场的“白”,做到即是整体的“白”,又有微妙色调的变化,也就是即统一又不同,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还可以更加深入打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以及和观众席的距离都比首演时的剧场大了不少,所以技术上会考虑亮度的增加和光比的加强,确保观演效果。
编辑整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 敬请关注 -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合作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 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 出品人:张惠庆 | 总监制:田水 | 艺术总监:喻荣军 | 联合监制:何念 | 制作人:裴姝姝 | 原著:曹雪芹 | 编剧:喻荣军 | 导演:曹艳 | 舞美设计:刘杏林 | 形体设计:刘美池 | 戏曲形体设计:杨琦 | 作曲:祁峰 | 舞台监督:罗霁忺 | 灯光设计:谭华 | 服装设计:阳东霖 | 造型设计:徐丛婷 | 道具设计:朱晨祺 | 音效设计:乔国栋 | 技术设计:缪爱森、许金佳 | 舞美制作监理:赵明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25日、12月26日
上部 14:00
下部 19:00
演出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黄浦区复兴中路597号)
演出票价:280/580/880/1280/1580元
*建议年龄8岁以上观众观看。
*演出信息及演员阵容以剧场当日公示为准。
购票方式
1、剧场门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售票处(安福路288号,工作时间:9:00-20:00),票务咨询电话:021-64730123
2、天猫购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天猫旗舰店sdac.tmall.com(客服工作时间:9:30-19:30)

保存上方二维码,打开手机淘宝购票
3、团体购票:请致电021-64733789,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 9:00 - 17:0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