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882
中国嘉德2021年秋拍古代书画日场中有一本清初文人的诗册集合,册中为朱彝尊、赵执信等十家为宋荦所书自作诗。这些作者均与宋荦交游密切,从中可以管窥清初官员文人之间清雅的交谊风致。
受书人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清初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收藏家。历官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一月,升任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加太子少师。同年九月逝世,享年八十岁,赐祭葬于商丘西陂别墅。宋荦笃学博闻,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一时文士多与之交游。编著有《西陂类稿》50卷、《漫堂说诗》及《江左十五子诗选》等。
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五十岁的宋荦升任直隶通永道佥事,四月赴任,到任后捐橐金,构室六间,取陆游诗句“投老宦游真漫尔,平生怀抱固超然”名其居曰“漫堂”,通永佥事任间所作诗名曰《漫堂草》《漫堂唱和集》,更以之为号,世称漫堂先生,自此“漫堂”之称便相随一生。通州官署随着宋荦的营建也成了在京文人士子的雅集流连之所,周斯盛、钱柏龄、吴雯等京城中的诗友相继过访,诗酒唱和,信为一时盛事!

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一个冬夜,正是北方的寒冷时节,宋荦招来朱载震(1642-1707)至通永官舍茶叙,吟诗作对,“岁晏锁印余,来对万卷宿。高歌得夫君,偃仰惬所欲。”一起观摩自藏的图书碑帖,“碑版穷籀斯,名画亦在目。”朱载震出示两位老友曾青藜、周青士的诗笺与宋荦一同观览,追忆曾经的交游雅集,吟诗唱和,令人动情。宋荦乘兴用周筼铁舟燕集原韵作了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对高朋胜友集会的欣羡之情。朱载震和诗一首,追忆起放怀高歌的旧日时光,“时复忆贫交,谘访到岩谷。梅里(青士)与易堂(青藜),处士名不辱。爱才有如公,广大同岳渎。翻念经年别,时序何太速。迢逓东南望,高会几时续。”这两首诗均载于宋荦的《西陂类稿》卷七中。
说起这朱载震,也是康熙年间有名的才子,他是湖北潜江人,字悔人,其父朱士尊饱读经书,知识渊博,朱载震在其影响下,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就小有名气。康熙七年(1668),清初著名诗人王又旦(1636-1687)到潜江任知县,修筑堤防、清田均赋,政绩斐然。康熙十年(1671)王又旦启动了《潜江县志》的编撰工作,朱士尊应邀出任县志主编。在县志的编审过程中,二人诗文酬答往还,十分亲密。其间王又旦发现了诗情才气过人的朱载震,并将其收为门生,在其精心指导下,短短两年时间朱载震诗文水平提高很快。朱载震虽然诗文很好,但参加三次乡试均没能中举人,这不得不令人惋惜,连朱彝尊都为他愤愤不平。康熙十九年(1680),朱载震只得以贡生身份入京城国子监求学,王又旦又适时将朱载震介绍到当时北方诗坛领袖王士禛门下,广与京中文士交游,他与宋荦往来日密也正是始于此时。《诗册》中朱载震的这一开墨迹款署“甲子冬夜”,正是在这个知己促膝畅谈的夜晚。查阅《宋荦年谱》,通永道任上这几年,宋荦与朱载震来往繁密,甚是投缘。宋荦后来赴任江西,与朱载震亦多有交集,虽世事浮沉,但交情不减。
朱诗中所言的“梅里”与“易堂”都是朱载震至交故友,也是诗文名手。“易堂”曾灿(1622-1688),字青藜、止山,江西宁都人。“易堂九子”之一,清初文学家、隐士。其祖上为明官,其父兄皆英勇抗清,失败后曾灿削发为僧,远游闽浙、两广,后侨居江苏二十余年,晚年迫于生计游食京华,并卒于此。客京期间,曾与宋荦、王士禛、王又旦等人举行燕集,诗歌唱和。“梅里”周筼(1623-1687),初名筠,字青士、公贞,号筜谷,嘉兴梅会里人。周筼终生未仕,以布衣诗人名世,著有《投壶谱》《析津日记》《词纬》《今词综》《采山堂集》等,因此又是一位词人兼学者,为清国史馆采入《文苑传》。明末兵乱,周筼弃举子业,以贩米为生,余暇颇好读书,经史子集无不通览。顺治六年己丑(1649)词人朱彝尊(1629-1709)定居嘉兴梅会里, 与周筼同里,二人及王竑、李良年、缪泳、沈进同为诗课,“以诗歌唱和,远近称诗者咸过梅会里”。周筼本人乐善好施,广交四方名士,慷慨解囊,仗义疏财,这种品格魅力自然受到同人的钦佩和仰慕,朱彝尊一生视周为至交。其后周筼米店生意逐渐荒疏,入不敷出,朱彝尊介绍周筼至其表兄谭吉璁处客馆授业,以改善周筼的处境。由于种种原因,谭吉璁延请了和他关系更密的李斯年授馆,致使周筼陷入两处脱馆的尴尬境地,朱彝尊自觉愧对周筼,将自己束脩所入分与周筼。康熙十八年(1679)朱彝尊荐举博学鸿词科,入史局,授检讨,参修《明史》。然此时朱的经济条件并不乐观,鉴于这种情况,他叮嘱妻子务必阻止亲戚来京投奔。二十四年(1685)秋杪,周筼来京拜访朱彝尊,毅然将他留居朱宅。周筼在京亦无任何营生,其时又正值朱彝尊因事遭贬黜,经济上更不宽裕,由此可见朱周二人情谊之深非比寻常。二十六年(1687)秋,周筼辞别朱彝尊南返,卒于逆旅。周筼在京期间,不攀附权贵,嵌崎磊落,为人所激赏,京中文士多慕其名。朱彝尊参与或是邀请其他同僚、友朋宴游都会携周筼同往,如二十五年(1686)秋顾贞观、姜宸英、孙致弥来古藤书屋访朱彝尊,周筼与焉,对酒吟诗,同赋《竹炉联句》四十韵(见《曝书亭集》卷十三)。二十六年乔莱邀请朱彝尊、周筼、陆嘉淑、姜宸英、钱金甫、孙致弥、查慎行、汤右曾、陈增藏集于一峰草堂看花赋诗。《致宋荦诗册》中周筼所书的这首赠送给朱载震的旧诗应该就是在宋荦组织的某次燕集上完成的。
朱彝尊在京结交的密友当然要算宋荦一个,二人诗文往还甚多,见于诗文集中。从康熙十七年至康熙四十八年朱彝尊逝世,订交三十余年。诗歌酬对,校订经史,品观书画,都是他们友朋之间的乐事。此册中朱彝尊书《咏鲈鱼》四首,见于《曝书亭集》卷第十三。朱彝尊不仅以词擅场,他的书法在清初亦可以算上一家,尤其以隶书最著。此册中,朱彝尊以小楷书抄录自作诗,尤其显得书卷气扑面而来。笔画秀逸,结体端庄,既有钟王小楷的隽美,又在流畅的书写中有几分朴拙感,耐人寻味!
陆嘉淑(1620-1689),字孝可,改字冰修,又号射山、辛斋,浙江海宁人。陆钰之子,查慎行岳父。博览群书,诗文清丽,尤工书画,书法与陈奕禧齐名。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女婿查慎行(1650-1727)自族父查培继江西幕府归,在其资助下四月入都游太学。陆嘉淑于次年六月十五日亦到京与查慎行相会。此时的陆嘉淑已经六十六岁,《致宋荦诗册》中所书即是此年之笔,落款中称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通州送别汤右曾和朱载震二人时路过宋荦的官署。通州是明清以来漕运重地,也是京中士人外出与亲戚故旧饯别的地方,汤、朱二人小陆嘉淑二十余岁,算是晚辈了。能得长辈如此照拂,可以想见他们的交情之深,也足见陆氏对于晚辈才学品行的首肯!陆嘉淑的书法与册中其他人的手笔格外不同,结体错落,左右宽博,显得个性十足。康熙二十七年(1688)春二月陆嘉淑抱疾,查慎行“为其买舟扶侍南还”,次年即病卒。
王又旦(1636-1687),字幼华,号黄湄,清初陕西著名诗人,时与王士禛并称“二王”。前文所述,王又旦到潜江任上结识才子朱载震,并悉心调教,将他引荐到京城王士禛门下。康熙十六年(1677),王士禛选宋荦、王又旦、等十人诗歌为《十子诗略》,刻于京师。二十三年(1684),王士禛、王又旦奉使岭南,宋荦曾作诗怀之。这年王又旦奉旨典试广东,任主考官。六月启程,一路所作诗篇收入《岭海集》。七月份他经过万安县,自惶恐滩登陆,经万安诸山,抵乌兜驿,作《自惶恐滩登陆经万安诸山抵乌兜驿寄吴天章洪昉思朱悔人》(见《黄湄诗选》卷九)。旅途艰辛而孤寂,使得诗人不禁想起京中燕集的美好时光,诸多好友如吴雯、洪升、朱载震等人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浮现。想起春天时同王士禛、吴雯、朱载震等一众友朋冒雨访善果寺看桃花、联句赋诗的情形,此刻心中定有许多慰藉和期许。十月典试毕随即北还,次年春夏间回到京城。五月三十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词人纳兰性德病卒,王又旦作《挽诗四首》,正为诗友早逝感伤的王又旦不料亦于次年三月疾卒于京中寓所,享年五十一岁,真是天妒英才。《诗册》中王又旦抄录的这首作于万安的怀友诗即是书写于他回京后至逝世前的这半年多时间中。
顾贞观(1637-1714),初名华文,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顾宪成四世孙。能诗,尤工词。大约顺治末年,顾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五年(1666)中举,官至内阁中书,康熙十年(1671)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康熙十五年(1676)在徐元文的引荐下顾贞观入明珠府为塾师,与纳兰性德相识,结为交契笃深的挚友,共同研讨词学。宋荦与顾贞观年龄相仿,亦有交集。康熙二十四年(1685)好友兆骞、纳兰性德先后病故,顾贞观悲伤不已,自京南下。《宋荦年谱》中载此年有诗寄怀顾贞观,大约即是作于顾贞观离京之后。《诗册》中顾贞观为宋荦书七绝一首。点画秀逸,结构端庄,字字独立,行距疏松,颇有文人书卷气,应是顾贞观南返之前所书。
魏坤(1646-1705),字禹平,号水村,浙江嘉善人。康熙年间举人,工古文诗词,与朱彝尊、查慎行等人交好,诗词唱和甚多,常一同出游、燕集。《诗册》中魏坤为宋荦书五言古诗一首,是在内阁学士曹鉴伦寓斋即席而作,见于魏坤《倚晴阁诗钞》中。蝇头小楷,字迹隽美,尤见功夫。
查慎行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后娶诗人陆嘉淑女为妻,得其栽培。如前文所述,翁婿二人先后来京,其时查慎行三十五岁,风华正茂。《诗册》中所书七律《香山来青轩坐雨》,记述了他在香山来青轩中观雨的景象,“万家城阙微茫外,一气风云吐纳间”。气象万千,真大手笔。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称为东南诗坛领袖。诗中所记“香山来青轩”遗迹今尚存于北京香山公园内。
汤右曾(1656-1722),字西厓,浙江仁和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吏部侍郎。宋荦大汤右曾二十二岁,但两人关系匪浅,宋荦死后,汤右曾执笔为其作墓志铭。《诗册》中为宋荦作七言长诗,追溯二人的交谊,世事浮沉,发参商之叹。
赵执信(1662-1744),山东淄博人,清代诗人、诗论家。赵执信是这本《诗册》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然而却是少年成名,颇为顺遂。他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书写此册时已是翩翩佳公子的新晋翰林了。选录《山行杂诗》二首,诗风料峭劲健,有唐人风味,才华横溢,真天纵之才!
综合以上可知,此册是宋荦任直隶通永道佥事期间召集众多诗文友朋所书,书写时间不一,大约在1684-1687年间。当时聚集在京中的官员、文人士子等交游热络,或是同去某地观景题诗,或是燕集某处,观览图书碑版收藏,饮酒作对,联句赋诗,甚是快活!这本诗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的,通过它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清初文人的才学与书艺,更能探得他们之间的交游与风节!最为难得的是一时文坛才俊交汇一处,诗歌唱和,笔墨往还。就在此册完成之后,周筼、王又旦、陆嘉淑等人先后逝世,查慎行、顾贞观次第离京南归。宋荦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奔赴济南,就任山东按察使。一时俊彦四散,风流不再,空留下这本诗册封存了那段觥筹交错、诗酒流连的美好时光。三百三十余年后的今天,翻开此册吟诵着斑斓诗篇,那旧日的时光仿佛又浮现眼前!
专场丨中国古代书画
敬请关注最新预展拍卖时间

中国嘉德2021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滑动可浏览全图


推荐阅读

八百年聚散 好古敏求:十砚斋聚珍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两山夹日千峰暗——谢稚柳陈佩秋伉俪藏画专辑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天机物趣 毕集毫端——读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吴门风雅 围棋美谈——尤求《秋窗博弈图》卷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鸿篇巨制 百花呈瑞——《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周之冕《百花图卷》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仙才多出帝王家——清宗室弘旿及其绘画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巍峨摩苍穹 咫尺千万重——王蒙及其煮茶图初探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东篱有信无官事 翰墨闲评四百年——《清七十八家致高士奇诗书画册》浅识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俗居何计避尘纷 今朝竹醉移此君——沈周《移竹图》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丰神潇洒自悠悠——大观古代书画夜场的清代绘画丨中国嘉德2021秋拍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