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编者按展览“风景提喻法(Synecdoche, Landscape)”展期将届,在此,三远当代艺术推出参展艺术家自述及问答专题,以飨读者。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打江山(神迹)Scoring (Signs) (左右滑动浏览)

墙面水性墨水打印

Inkjet Print on Wall

182 x 260 cm, 2019

摄影:刘张铂泷 金逸堃

©三远当代艺术


展望2019年的作品《打江山(神迹)》,呈现了台球厅空间墙面所遗留的印痕。由于台球厅空间不够宽,打球时球杆和脚经常碰触到墙面,在墙上留下了许多印迹,用画家的眼光看可能是一张湿壁山水——它既是风景,也是污渍。


展览中的《打江山(神迹)》则来源于立式墙面打印机在墙上的二次转印。当本是台球厅一部分的墙壁被单独地作为展示品时,它由“同是环境又是对象”的情境中脱离出来,成为“观看的对象”,相机捕捉了痕迹,打印机在白盒子中输出了这些痕迹,借此,台球厅普通的墙壁完成了它的作品化过程。



《打江山》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之中得来的作品。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这背后的故事吗? 

展望:我在顺义的新工作室为助手们准备了一个打台球的地方。有一次我去看他们打台球,注意到了白墙上留下的台球杆尾和鞋底的痕迹。从高度和密度上看,这显然是因为房子宽度比较窄,所以大家在打球时后退距离不够导致的。不仅杆尾部顶墙留下痕迹,打球的人脚底也要顶着墙才能免得屁股变白。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刷墙,为助手们提供干净的娱乐条件。但我的艺术经验让我没有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第一感受,它告诉我其实那面墙也挺好看的,像是一张风景画。于是我用手机把它拍了下来并保留这面墙。


虽然这对打球者来说可能毫无意义,但我知道这个偶然是求之不得的:球杆的痕迹像一望无际的麦穗,脚印像是芦苇或杂草,墙上的积土如同乌云,一些因墙皮剥落裸露出的水泥色块如麦地里寻食物的小鸟。依据这个逻辑,画面上所有的污渍就都变的有道理了,而且看起来非常有空间纵深感。或许,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和我工作室搬到了真正的郊外有关?我的工作室门外面对着的风景就是一大片玉米地和远处茂密的树林。


这幅所谓的“风景画”是在无意中通过三个层次“打”出来的:击打桌上的台球争输赢是第一个层次;球杆和脚底打在白墙上偶然留下痕迹形成一个画面是第二个层次;使用墙面打印机把风景图像打印在展厅的墙面上是作品的第三个层次。风景使我想到河山、江山,而打球是在争胜负(赢得江山),因此我给它取名为《打江山》。“神迹”则意味着这个风景画的出现原本不是我的意图,而是意外获得的上帝的恩赐,是凡人努力之外的收获。辨别“神迹”通常需要放低姿态、没有执念、不设前提。当时我如果遵循惯例去刷墙就会马上把它抹除,如果有执念或傲慢就会对这一情境视而不见,总之它是可遇不可求的。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打台球,赢江山。助手们在展望工作室的台球厅。

后来我试图用这个方法再制作一次的时候就没有成功。首先,新的墙体涂料不像以前的粗粝,打出的痕迹也不再有之前的那种密集感和自然感(也可能是助手们面对新墙有些拘谨)。另外,新的墙面过于平整,接不住落下的尘土,也缺少自然的墙皮剥落。这时候我意识到,当我试图把一种偶然的呈现转化成必然的时候,实际上是对偶然的否定,或者说是我在妄图制造神迹。人不能贪天之功,刻意为之的偶然是不成立的,也必然导致我无法第二次复制那样的风景。只有保持谦虚“神迹”才会到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意外都有价值。我喜欢有新意、能刺激我平时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和想象的意外。这种想象的空间往往无穷无尽,可以一直推演下去,偶然性往往超越我们人类思维的局限性而带来超越性知识。那是不是可以说历史上最精彩的故事大部分是由偶然性决定的而非必然呢? 


艺术家自2006年开始写作一系列不锈钢假山石制作及背后的故事。全书的结构和章节安排完全复制明代林有麟写的《素园石谱》,但内容置换为不锈钢假山石背后的故事。图为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的《新素园石谱》外壳与原版的《素园石谱》。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新素园石谱 The New Suyuan Stone Catalog(左右滑动浏览)

画册、不锈钢外壳

Catalog and stainless-steel cover

32 x 23 x 5 cm, 2006

摄影:刘张铂泷 金逸堃

©三远当代艺术

您在《新素园石谱》这本书中引用到《素园石谱·潇洒石》的“得趣何须论真假”,在您看来,您在做艺术或平日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的“得趣”之处?您认为什么是有趣的?去过的哪些地方是有趣的?能不能举例子展开来讲一讲。

展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世界的真相我们是无从了解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彻底认知一切。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为什么要对“真假”认真呢?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如果认真就是当真认为人可以得到真理,那么一切探讨就都失去了意义,我们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玩游戏不想预先知道结果,观影不能剧透也是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本无真假可言,有时候假既是真,真显得假,忘记真假之辩人才能进入游戏状态,只有在这个状态下世界才开始运行,人生的意义在其中得到安放。


有一次我在台湾旅行,看到道场的师傅在烧各种木质神像,有菩萨、观音、太上老君、土地公等佛道众神。这些神像足足塞满一个齐腰高的铁桶,火焰在木雕神像身上熊熊燃烧。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亵渎神灵吗?于是我好奇的凑过去询问师傅,方才知道是因为寺庙香火旺盛以至于神像经常被熏得很黑,所以每过几年就要重新换新的神像,这样就需要把被替换下的旧神像烧掉了事。在烧神像之前,师傅们需要做法术把神明先请回天上,回到祂们各自的星宿睡一晚,之后再把神仙请回来入主新的木雕。我觉得这个“游戏”重在把规则说清楚,而不是非要“认真”,倘若有人较起真来认为烧掉神像就是亵渎神明,或者不相信神明能暂时去天上睡一晚,那么这样一个“游戏”也就无法进行下去。显然,在其中人们更看重的是规则而不是物质表象。所谓真假在这里是相对的,真的神明隐藏在假的木雕后面,假承载了真,当需要的时候,神明可以暂时离开,物质又变回纯粹的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是假的,灵魂是非物质的,但它是真的。我认为游戏的趣味在于,游戏中充满了我们生活和艺术的根本问题,而艺术帮助你理解我们精神性的层面。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新素园石谱》封面

您常常将一件原物与您的作品(“埃迪亚物”,展望自己的解释是“一种带有瞬间灵性的物态事物”)并置。这如同一种修辞术。将它们并置在一起的这一动作像书的对开页一样,您的一些作品也与书有关,比如《新素园石谱》。您认为“书”的结构与您作品的内在结构有何关系?

展望:原物中自然原本的灵性是不属于我们人类的。我认为文明是通过人造物对灵性的传承、迭代和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在艺术品的创造中,也反映在生活中。比如对创造物的归类、编辑、使用,表面看是为了方便阅读,实际上也反映着生活本身的迭代。这种迭代包括但不限于收藏、展示、图像传播以及书写的方式。


为了突显这个过程中的创造性趣味,我对古代书籍《素园石谱》进行了颠覆性的复制。首先,从石头本身来说,不锈钢与自然石头的关系就是一种颠覆性的拓制。石头和不锈钢,它既是它又不是它,假脱胎于真,真隐身于假,假假成真。我并不是在绕口令,现实必须如此,世界需要运行。这种迭代也反映在书籍内容上。新的成书目录结构之于旧的成书目录结构,新的故事之于旧的故事,现代文字之于古文,新的电子排版之于木版印刷,彩色图片之于黑白线描,更不同的是集体意识(赏石)之于个人创作(不锈钢石)。二者间的复制关系不是临摹性质的复制,而是颠覆性的复制。


从整体来看,作为文明一部分的艺术活动,无论是从创意制作、展示、到收藏买卖,它其实依然是对古代生活的传承延续乃至更新换代。当然,中国当代社会中的艺术除了迭代传统中固有的因素,还加入了西方的美术馆与博览会等机制。并置使我们更能看清历史与时间的关联,看清我们是在哪里发生了观念质变,帮助我们厘清哪里是原创点,哪里具有“埃迪亚”的特征。前一阵子班克西的作品在拍卖会上被当场搅碎可以提供一个例证,他以艺术家观念的眼光观看了一次拍卖会。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新素园石谱》内页(左右滑动浏览)

您在您的艺术家生涯之中,建造了一个自洽的“世界”,让人想到博尔赫斯的小说。在这个“world-making”过程中不可能避免地要讨论到“真与假”的问题,那么您对于“真”和“假”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望:我先附上一段我以前写的关于真假的文字,然后再看看有什么新的进展:

“我们一向认为艺术是追求真实的,但什么是真实呢?现在真实的,也许一分钟后就不真实了,一分钟前也许不真实,但一分钟后也许就真实了,就如同世间万象,变换莫测。真实经常是只停留一瞬间,就象爱的感觉。那么常态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是真实以外的常态呢?是不是对于真实的想像?或者真实本身就是想像出来的。如果真实几乎就不存在,那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人非要追求所谓真实呢?虚构的真实算不算真实?……中心与边缘,现代与古典,痛苦与欢乐、对抗与协调。在这些对立的词句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假想存在为条件的,如果失去了假想对象,一切“真实的状态”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自古以来,以假促真,以真造假一直是人们惯常玩的游戏,而这游戏既反映人间的真相,也是人们获取自由(真正的自由)的途径。真实并不自由,因为它并不存在,虚假也同样。正是在真与假的互动游戏中,我体会到了自由的感觉,那种既不真也不假的感觉”。(原载于麻将-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画册,2006)

在上面的叙述中,我是从人的角度把“真实”看作是主观的,今天看来“没有真相”,或“后真相”,已成为客观存在。我们的常态是想象真实,追求真实,信仰真实,这里的“真实”是作为理想存在的。既然现实如此没有边际我们何必真的去认真?唯一可以认真的是我们要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是人为了运转游戏而制定的。比如艺术家的创作需要艺术家为自己制定规则,先制定规则才能游戏,然后在游戏中打破规则建立新的游戏,要一直玩下去不要预设终点。


这个算是真理吗?是的话也是方法性的抽象真理。任何有关终极的词汇和极端的立场都是我们要警惕的,比如:真,假。认真就是以死信真,没有回头路;不认真就是相信假,毫无立场。


观察空气中的尘埃你会发现它们并没有方向感,但最终都会落下。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展望 1962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为一个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家,展望吸收和运用了东、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发展的成果,同时坚持独立、持续的艺术创作,以观念为核心,运用各种材料将艺术家无穷无尽的直觉与想象显形于艺术实验中。已故批评家黄专曾对展望的作品特征这样描述:展望的艺术有着以简单材料形态营造复杂问题的特质,他的艺术实验像是一场在趣味、心性和感官世界中不断寻找平衡的智力游戏,它不断带来惊喜和高潮但却从来不提供清晰的答案,他是少数几位在自己设置的艺术问题中进行独立工作的艺术家之一。




正在展出 On View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风景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段建伟,黄丹,覃小诗

尚扬,肖喆洛,展望


2021.9.29 - 11.14


相关阅读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三远评论 | 风景、郊区与间距生活

郊区并非是都市之外的自然,而是城市边缘的自然……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对话艺术家 | 尚扬:风景与变化

这个系列成为我这三十年作品的最重要的主题,直到今天还在延续……


对话艺术家 | 展望:世间万事皆戏耳,何止兹山与兹水 视频资讯 三遠当代艺术 世间 万事 何止兹山 艺术家 展望 编者按 风景 提喻法 Synecdoche Landscape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