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爱的东西总有特殊的魔力、天然的吸引力,看见,就是一种治愈。
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不被父母的期盼和规划牵着走,与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些看似奢侈的东西,却在一个人身上集中实现了,她就是80后艺术家潘望舒。
像是心里永远住着一个纯真、天真的小孩,她的作品永远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看到就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像被施了“可爱”的魔法,它们看起来平凡,却又亲切。

可爱的形象从何而来

最初开始做可爱的小人造型,灵感其实大多来自于曾经的生活细节。


潘望舒以前住在城乡过渡、有集体灶的村庄附近,常常会看到一些山寨的仿迪士尼玩具,或是一些有独特质感的塑料袋表面。在她眼里,这些是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因而会在创作中根据看到的造型做一些自己的延展。



除此之外,小卖部门口一言难尽的投币摇摇车、逛淘宝时看到的土酷小物件,都会被悄悄纳入自己的“灵感库”。“这些奇奇怪怪的小东西给了我很多idea。”
“创造这些物件的作者有些并非学美术专业的人,可能只是普通的工人,我有时候也会从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可以看到更不一样的表达和看待事物的视角。”

可爱只是一层保护色



可爱有时候代表的是坚不可摧的美好,大家对“萌物”没有抵抗力似乎也是天性使然。
“因为我的创作主题一般比较严肃,所以在外观上会希望用一些比较可爱、搞怪的形象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每个看似可爱的小人后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并形成了自己专属的个性和灵魂。潘望舒的作品,很多都体现了她对“人际关系”的一些思考。
艺术家自身的成长经历也常常被投射到创作中进行呈现。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潘望舒的父母也希望她能做一份安稳的工作,却无法真正明白她想要的是什么。


《别害怕,你什么都看不见》这件作品,就是潘望舒在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中的一种思考,父母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将孩子的双眼蒙上,试图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孩子阻挡一切的未知和恐惧,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看到其他风景的可能性。她说:很多看似温暖的“为你好”,实则是一种以爱为名义的剥夺。
这也是潘望舒创作的一大特点,可爱、搞怪的形象看似在表现正面的情绪,但实际却在隐喻着黑暗的力量。

“其实我的作品是有点小坏和小腹黑的感觉在的,我觉得这种形象和我本人形象也比较相似,所以我的作品其实会有点反差萌的感觉在里面”。

想做更有温度的作品

“我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和看到它的人产生更多的投射和互动。”
# 潘望舒0000 #




这是潘望舒唯一一个没有赋予它任何情绪和故事的创作系列,每个雕塑都以数字命名,而那串数字仅仅是拍下照片的一瞬间相机显示出的数字编号,不带任何主观的、感性的色彩。
“我希望每个作品都可以被拥有它的人亲自命名。”



每个人对同一件作品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如果觉得某个作品与自己特备契合或者有种“似曾相识”、“从中看到自己”之感,则可以由买下的人对其进行自由命名,将其变为具有独特个人标识或回忆的艺术品。
“我仅仅是作品的生产者,而不是它的意义赋予和解读者”。
# 千杯不醉 #




去年年底,潘望舒开始了“千杯不醉”系列杯子的创作。
“疫情期间大家都处在一个相对低落的情绪之中,这些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希望大家在看到或使用这些可爱、搞怪的杯子时,能觉得开心。”
单纯的雕塑作品和人的关系会比较远,但实用性的东西能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

潘望舒“非常规炼金室”公教活动合影

“非常规炼金室”公教活动现场作品图
今年,她的「千杯不醉」系列也来到了SWCAC,作为 不完美·加埃塔诺·佩谢展览工作坊系列“非常规炼金室”的首位导师,潘望舒带大家亲手捏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杯子。

随机性是创作中的重要支撑

对潘望舒来说,随机性是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在创作之前我对它没有既定的样式,很多时候是在捏造的过程中根据当下的情绪和状态进行发挥的,当一件作品完成后,有时候我会感叹,它好像就应该长这样。”

这种随机性和材料的选择本身也有一定关系,陶瓷是一种特别难以被按部就班地“标准化”捏造的物质,常常会因为温度的不同或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不迷恋随机性,但我享受随机性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神秘感,它确实在我的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萌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暂时忘记现实残酷,释放压抑已久的情感,也满足了我们拒绝长大、抗拒衰老、渴望摆脱社会束缚的想象。
可能这也是潘望舒的作品深受90后,00后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可爱、有趣的雕塑外表,还是隐藏在背后的独特个性与灵魂,只要有触动心灵的地方,或许就能减掉一点孤单。
/ 互 / 动 / 话 / 题 /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件萌物?
/ 互动福利 /
精选1位点赞较高走心留言
送出「不完美·加埃塔诺·佩谢」门票2张
*11月25日开奖
点击了解往期工作坊信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