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倒计时提示
位于浦东美术馆1楼的泰特镇馆之宝《奥菲莉娅》,即将于11月28日(本周日)闭幕,想观展的观众们抓紧把握住最后的机会吧!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奥菲莉娅》1851–1852年
泰特所有,1894年由亨利·泰特爵士赠送
展期:2021.7.8-11.28
展厅:1A
在《奥菲莉娅》前,我们驻足于细腻而和谐的画面,艺术家米莱用画笔把光中带入莎士比亚戏剧的一幕,在青翠的自然景象中,将奥菲莉娅的悲剧人性化。作为“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s Brotherhood)的一员,米莱在这幅伟大的绘画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角与观念:人成为了自然中的一部分。

《奥菲莉娅》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就让我们沿着画中清澈的溪水继续行走,走进《奥菲莉娅》,也走进约翰·埃弗里特·米莱和前拉斐尔派的故事。

01
要一心一意地走向自然......
不拒绝任何东西,不选择任何东西,不蔑视任何东西。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1848年,在伦敦的皇家学院展览上,一位年轻的学生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被一幅取材于约翰·济慈诗歌的油画所吸引,他找到了这幅画的作者,同样是皇家学院的学子威廉·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两人对于艺术的相同观点让他们一见如故。亨特又把他的好友约翰·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介绍给了罗塞蒂。这三个皇家学院的同学迅速成了挚友。
他们不满于19世纪皇家学院绘画中对于旧时大师式强光和暗色阴影的强调,一心想在创作中重现早期意大利艺术中的简单线条和明快色彩。三位年轻的艺术家认为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正是学院派的根源,所以他们提倡让艺术回到拉斐尔之前的状态,于是组成了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s Brotherhood)。

《奥菲莉娅》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前拉斐尔派受到了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强调“回归自然”的影响,对于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光影色彩进行细腻的观察。他们为自己制定了四条明确的目标:
1. 表达真实的想法;
2. 专注地研究自然,从而把握表现自然的方式;
3. 认同以往艺术中直接、严肃和由衷而发的内容,排斥一成不变的、自负的和生搬硬套的东西;
4. 创造出全然上乘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02
作为前拉斐尔派的一员,约翰·埃弗里特·米莱不止一次在绘画中表现莎士比亚戏剧的人物和情节。《奥菲莉娅》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作品。
前拉斐尔派从建立之初就富有文学的意味,罗塞蒂和亨特发表了一份“不朽者名单”,并称这些历史中鼎鼎大名的人物构成了前拉斐尔派信条的全部,这份名单里包含着伟大的诗人、作家、画家。在其中,莎士比亚是前拉斐尔派认为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莎士比亚常把自然作为戏剧中关键场景的发生地。在戏剧《哈姆雷特》中,他这样描写陷入痛苦与死亡的奥菲莉娅:
她爬上一根横垂的树枝,
想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
就在这时候,一根心怀恶意的树枝折断了,
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她的衣服四散展开,
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水上;
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古老的歌谣,
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的险恶,
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
可是不多一会,她的衣服给水浸得重起来了,
这可怜的人儿歌还没有唱完,
就已经沉到了泥里。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场
(朱生豪 译)
莎士比亚用文字展现出奥菲莉娅凄切的命运,而米莱则用画笔重新叙述了这场悲剧。

《奥菲莉娅》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画面中的奥菲莉娅被花朵和植物所包围,其中一些明确地出现在在莎士比亚的文本中,而另一些则因其象征意义而被米莱纳入。
垂柳依靠在奥菲莉娅身上,象征着单相思;柳树枝头周围生长的荨麻代表痛苦;漂浮在她的右手边的雏菊代表纯真;奥菲利娅脖子上的紫罗兰花环是忠诚的象征,剧中奥菲莉娅称其“在我父亲去世时候全都枯萎了”……

《奥菲莉娅》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艺术家将自然细节搬进了画面,并一一进行了极尽细致的描摹。每一根在水中摇曳的芦苇,每一片叶子和每一瓣花朵都是对自然界直接而精细的观察的产物,如此真实可感。
在作品中,自然与人性、生命与死亡、文学与艺术互相交融,米莱对于奥菲莉娅的描画,正如这个人物本身一样,让人驻足流连,难以忘怀。

03
前拉斐尔派仅仅持续了几年,在1853年,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各自走向了自己认定的道路,但前拉斐尔派对艺术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奥菲莉娅》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约翰·米莱在完成《奥菲莉娅》一年后,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准院士。作为一个打破学院派常规的学生,也许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终被选为皇家艺术研究院的院长。
亨特始终忠实于前拉斐尔派美学,坚持“寻求严肃又真实的观念,直接向自然学习”,并写了许多前拉斐尔派的文章和书籍,成为艺术研究珍贵的史料。
罗塞蒂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诗人和艺术家,还翻译了大量的早期意大利诗歌,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对于当代观众而言,前拉斐尔派可能不那么现代、前卫。但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是叛逆、大胆、革新的,是最早重视户外绘画的团体之一,他们联合起来对抗艺术机构的传统理念,此举也为后来的各种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
前拉斐尔派对细节的极度关注、绚丽色彩的灵活运用和文学题材的精美演绎,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中独具风格的一派,在他们的画笔下,文学和自然的光芒交相辉映,成为不朽的艺术。

正在展出↓



购票预约详情请戳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