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70年代,最先率领世界交响名团访华的阿巴多、小泽征尔,30余年后,踏足北京再续他们与中国的情缘。


克劳迪奥·阿巴多作为继卡拉扬之后的又一代“指挥帝王”,曾执掌维也纳、柏林的最顶尖古典音乐团体,堪称我们这个时代古典音乐界的里程碑式人物。阿巴多一生曾两次来华演出。早在1973年,阿巴多就曾率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新年音乐会,这也是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古典音乐名城带来的古典音乐气息。2000年之初,阿巴多被查出罹患胃癌,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亲手打造了交响“梦之队”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与乐团一同创造了堪称奇迹的交响乐文化。2009年,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兑现了诺言,带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来到国家大剧院,举办了6场音乐会,成就了2009中国古典乐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对于中国音乐爱好者而言,“小泽征尔”的名字倍感亲切。他1935年出生在中国沈阳,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正是在这份经历,让小泽征尔对中国交响事业的发展投入了格外的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位已经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亚洲指挥家频繁造访中国,他在1979年率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度访华,堪称一次在文化领域、外交领域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出。2008年元旦,刚刚落成开幕的国家大剧院迎来了小泽征尔执棒的首场新年音乐会,也确立了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的国际水准。2009年,小泽征尔带着自己的“小泽征尔音乐塾”造访国家大剧院。2011年9月,在小泽征尔的积极推动下,第20届“斋藤纪念音乐节”移师北京,遗憾的是,小泽征尔大师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这次与北京观众的相约,但小泽征尔的名字,早已与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历程融为一体。
巴伦博伊姆、杜达梅尔,两代“音乐神童”的传奇故事
巴伦博伊姆、杜达梅尔这两位出生于南美洲的指挥大师,各自以令人惊叹的艺术经历,谱写着两代“音乐神童”的传奇故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音乐世家,小小年纪便以“钢琴神童”的身份出道,7岁举办独奏音乐会,11岁与时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传奇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合作。在巴伦博伊姆的艺术生涯中,他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他“招牌式”的表演方式——一边弹钢琴、一边指挥乐队,也成为了乐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18年,76岁的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率领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度造访国家大剧院,给北京的观众带来了醇正的德奥音乐。


古斯塔沃·杜达梅尔迄今共两次登台国家大剧院,2008年,他带领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前来,2018年,他携手“交响天团”柏林爱乐乐团再次登台。八零后的杜达梅尔被称为“最年轻的指挥大师”,他的履历颇为传奇——14岁担任莫扎特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25岁被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邀请指挥歌剧;28岁,受聘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36岁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指挥家。可是谁能想到,少年得志的杜达梅尔曾经只是游荡在委内瑞拉街头的一个穷孩子,他的成才得益于委内瑞拉一套独特的音乐救助体系,他旗下的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同样是该体系孕育而生的一大成果。艺术改变生活,这是杜达梅尔的真实故事,也是国家大剧院一直秉承的价值理念。
捷杰耶夫、马泽尔,国家大剧院的亲密伙伴
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是感性的,倘若一座剧院、一座城市俘获了他的“芳心”,他便会频频到访。捷杰耶夫、马泽尔与中国观众、与国家大剧院的关系如亲人一般密切,在这方舞台上缔造出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不眠之夜。


瓦莱里·捷杰耶夫被中国乐迷亲切地称为“姐夫”,而他标志性的“牙签”指挥棒也为乐迷所津津乐道。作为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14年来造访次数最多的国际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的名字从2007年12月22日大剧院亮相的第一时刻就与这座“水上明珠”联系在了一起。从2011年起,捷杰耶夫连续5年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造访国家大剧院,献上原汁原味的俄罗斯与苏联音乐瑰宝。如此集中而大体量的俄罗斯音乐,已经成为中国观众最为期待的音乐盛宴。


滑动浏览精彩评论截图
古典音乐的世界里大师云集,气象万千。为传播古典音乐之美,向音乐家致敬,日后,国家大剧院将陆续推出“大师在中国”系列线上节目。
编辑:剧小院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