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琨个展“鲛人泣珠”于乔空间展览现场, 2021. 摄影:Mengqi Ba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2021年11月12日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以宋琨个展为主题的论坛,出席嘉宾为《时尚芭莎》艺术版块主编齐超,音乐人朱婧汐、艺术家宋琨、评论家鲍栋、音乐人虎子Hz以及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乔志兵先生。这场以「情感」、「肉身」与「东方赛博」为主题的对话,为线上与线下的艺术受众带来了关于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思考。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报告厅论坛现场. 从左至右:齐超、朱婧汐、宋琨、鲍栋、虎子Hz、乔志兵
齐超:我是这次论坛的主持人,齐超。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主角艺术家宋琨老师,同样也是主角,赛博歌姬朱婧汐,然后评论家鲍栋老师,音乐人虎子Hz,还有咱们的主办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乔志兵先生。这次展览名字叫「泛灵净界·鲛人泣珠」,请宋琨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展览的标题好吧?
宋琨:这次展览从两个概念出发,一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准确的概念,西方东方都有的,即万物有灵。它其实最原始的自然,就是原本自然生发出来,到现在可能它扩充的元素比原来可能要多元一些,另一个为「鲛人泣珠」,它是中国古老的神话,其实相当于西方的美人鱼,但其实我们中国的鲛人有自己的脸部特征,有可能原来大家比如说忽视掉我们有自己的,关于美人鱼的传说,搜神记,还有一些古代的史记这些足迹在里面都有。我是前两年发现了这个说法,鲛人人种就是人鱼和女性的结合,她们到陆地上,如果流泪的话,眼睛的泪水会变成珍珠,然后用珍珠来报答自己的恩人和爱人。这个典故就跟西方的美人鱼有一点点雷同,但是也有一些不同,这个神话故事比较吸引我。后来加上我这两年一直在关注什么是东方的净土与想象,及描绘上比较感兴趣的点,所以这一年的系列集中就是在这种线索里创作。我们可以想象什么是现在的鲛人。经过差不多两年的酝酿吧,基本上两年为一个时间单位,有点像剧本,导演的创作方法诸如此类,事先脑子里会有一个大概的剧情。当这个角色进来以后,他跟就像刚才说到这个线索,然后来再加上之前一直关注的就是当下人的一个生存或者生活体验,或者身体,包括动漫sd这种,结合这个元素,做了一个整体性的展览,它不是一个单一元素,是具有更多重身份,混搭的一个展览,以主题为线索展开。

宋琨个展“鲛人泣珠”于乔空间展览现场, 2021. 摄影:Mengqi Ba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超:大家如果看展的话会发现其实宋琨老师画了一张画,里面的主角也是朱婧汐老师,包括MV中朱老师也参与了之前宋琨老师的展览,我们一年前也沟通过,即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看到朱老师在里面我非常惊讶也非常妥帖与契合。所以我想问一下朱老师参与到里面的心得与感触是什么?以及乔老师心目中的宋琨作品是怎样的?
朱婧汐:谢谢,其实非常开心能与琨姐能一起完成一系列作品,包括这幅画,还有MV,它从建模到整个后期的完成都是我们合作完成的,其中赛博格中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鲛人身份,还有另外一个是赛博歌姬身份,也是以我为本身的数据,包括我把自己的3D数据进行一些模型数据去分享给宋琨老师,因为我一直在做和人工智能还有音乐相关领域的实践、探索,同时也邀请到虎子,在视频领域和音乐上共同探讨,我们觉得可以称作「诗歌」。创作的音乐作品当中这样一个形象,所以其实在琨姐给我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在我看来那个动机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因为说到远古的生物也好,或者说现在的赛博格或改造人也好,这是一些生物的多元融合,他可能来自当下和未来,但她们具有来自「底层」的情感,和他们想表达的东西是最纯真和质朴的,无论你是科技还是传说,所以我们凭感性做出了这样的作品。
乔志兵:作品直观的感受就是美感,其实不是所有都有美感的。反而它不是简单的漂亮,它是多层次的。

宋琨个展“鲛人泣珠”于乔空间展览现场, 2021. 摄影:Mengqi Ba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超:谢谢朱老师,另外参与这个项目的音乐人虎子老师他是非常优秀的,之前朋克乐队的吉他手也是DJ。我知道你跟宋琨老师跟你们合作发起了一个项目应该有好几年了,包括研究的参与的一些艺术的这种项目,在里面制作一些音乐,想听听您的一些分享,包括您也可以去介绍一下宋老师的合作的项目。
虎子:其实我和宋琨以及好多音乐人我们在一起发起的一个叫做音乐驻地项目,其实这里头有很多的艺术家,还有音乐人,带领我们生活在一起几十天,然后共同创作,然后其实这种生活挺多帮助,我跟他们都有那种希望大家热闹的感觉,在一些时候还是希望很多人大家一起来玩这个东西,在海边,所以《Ocean》也由它而来,我经常说宋琨是海洋之女,特别喜欢大海。
齐超:鲍栋老师来说一下,因为也写了一篇针对这次展览非常优秀的评论,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从专家的角度来讲,您是怎么看待展览这次的一些方面的作品?因为你们其实也是很长时间的朋友,一直在见证宋老师的作品的不断进步。
鲍栋:在我看来这个展览叫万灵境界,宋琨一直强调所谓的万物有灵性,看起来很符合当下新人类的文化,实际上背后有她自己很强的出发点。从泛神论来说,当下还是比较克制,比较科学化,比较专业化。还有他们看到的。我们要应该把什么都搞在一起,现在时髦的叫法称跨界赋权,但实际上背后是一种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即好像按部就班,分好类。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需要在所谓现代化制度化的成分中,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个感性的创造者,希望能够自己把它打破,感性地把人和世界的关系连接起来,所以我文章中描述宋琨的作品为「弥散状态」,她的思维是非常弥散的,她也是一个弥合者吧。因为我们今天说的所谓的属于现代世界,包括一个当代世界,它是有一个背景的背景是作为工业化、现代化一些东西,大家提高了效率,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所谓的权责关系越来越明确,但是感性变得越来越薄弱,甚至被这些制度化工作所消磨。今天的艺术需要塑造感性的人,来去对抗所谓的工业化制度化的压制,所谓的现代国家现代制度的建设的压制。宋琨带着一种新感性的诉求,这次展览中不再将她看作一位画家,除此之外,还有现场的音乐,有表演有装置,它是一个统觉的现场,这种现场希望呈现的带动的是一种新感性,有一点点的启示性和开放性意味。

宋琨个展“鲛人泣珠”于乔空间展览现场, 2021. 摄影:Mengqi Ba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超:两位的合作是通过线上完成的,所以朱老师也可以说一下,您当时怎么聊这事的?
宋琨:朱婧汐那首《Over The Bones》和《Ocean》是完全两种感觉,后者是非常未来与宇宙的,发生于海的语境。前者则是非常女性、感性和勇敢的,非常真挚,就是我们是什么就是什么,那首歌也很棒。我就非常冒昧地就直接找到她的公司联络,我说能不能一起合作这首歌,把歌词写出来,然后我们两个演绎的这个声音,即两个身份,她也很喜欢《Ocean》这首歌。这个音乐是我们三个人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其实就是喜欢,所以我喜欢就合作了。
朱婧汐:因为我们之间也有共同的朋友,也认识,但合作肯定还是基于作品的考量和互相的欣赏,然后说到这首歌,其实刚才我是第一遍看成品版的MV,之前琨姐发给我一些制作过程中的片段,包括建模和各种细节。其实她也给我发了完成版,我就决定不要在网盘里用手机或者用电脑来看这个完整版的视频。因为我觉得首先是不谈作品,一个东西它呈现的地方很重要。在我看来,鲛人也好,未来的赛博格也好,在这种语境下她们其实就像刚才宋琨老师讲的,即「感情很浓烈」,但同时我认为也是很朴素的,所以这种朴素给我一种神圣感,所以我想要在一个对的地方看这个作品,去体验当中我想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说到音乐作品本身,就刚才齐老师也说很少在美术馆里的视觉作品当中听到此种类型,我反思到每个人对某一些事物,都会有一个比较刻板的印象。第一次听到《Ocean》时,我就给琨姐发了一个信息,我说天呐这首歌竟然一点都不晦涩,甚至还有一种流行感,然后她就哈哈大笑。不管是对鲛人还是赛博格,甚至对音乐对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刻板印象,我打破了自我的刻板印象。此外,作品开始的定位就是MV,所以这一点也让我觉得蛮有意思,它的出发点及本质是一个MV,而不是一个Music Video,而不是作为一个视觉作品同时再配上音乐。

宋琨与朱婧汐在画作前
宋琨:其实就像刚刚朱婧汐说的那样,我自己看晦涩的我就会睡觉,不是说不尊重,但是我觉得真的人是有多种,你得照顾看晦涩的会睡觉的人,怎么办呢,来美术馆让他看个影像,他可能观赏之后或者睡一觉就走了,这样两种经验我也经常有,「我是从小就喜欢看MV,我喜欢的音乐可能更实验性的MV,有很多MV做的很好,它就是艺术作品。」当代艺术的录像作品范围,不只是记录晦涩或观念,或者说为什么MV不能是录像作品的形式呢?如果不是,就是当代艺术狭隘了。大家觉得当代艺术的MV它不是录像作品,不够严肃,这本来就是一个贴标签的事儿,其实不是这样的,本身我觉得MV就是录像作品,就看你怎么做了。
朱婧汐:我今天看MV的时候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有点想哭,这是我真实的感受,特别是你(宋琨)那段鲛人出现的念白。

宋琨个展“鲛人泣珠”于乔空间展览现场, 2021. 摄影:Mengqi Ba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齐超:19年之后,其实是后疫情时代,你们其实都在经历自己的人生转折,宋老师与朱老师能不能讲一下一些创作的感受和历程,以及一些心理变化?
宋琨:疫情之前,我是有那么几年时间挺苦恼的,觉得自己的创造力施展不出来,当想象力或者创造过于脱离时代或者脱离周围的,显得一个人很孤独,我想要实现的想要做的东西,给意见的人很少,后来我觉得越来越孤独。因为本来当代艺术就是唯一的能让大家真的是虚幻创造的领域,可以融合各种的文化的这种元素,传统也好,东西方也好,各种学科也好,它其实是一个实验室,就是像做前端发明,但可能真的做科学方面这人也很孤独,所以后来我也就认了,就觉得最后哪怕就算一两个知己可能就够了。
朱婧汐:从哪说起呢,就借着宋琨老师的那句话,「到时候了」。我之前做的音乐风格和现在很不一样,但是差不多从17、18年开始想做专注于赛博朋克及相关美学的作品,在这期间尝试的时候没有什么反响,包括身边的朋友,做音乐的也好,做其他艺术,或者做任何类型的,她们都不是特别支持或赞同。从2019年开始,随着生活、科技发展,赛博朋克成为了时代关注的必然。说到2019年包括刚才提到的节目以及创作种类而言,我给自己创立了一个赛博格身份,有朋友知道叫「Akini Jing」,她持有赛博格视角。其实我经常用这个身份进行创作,而不用「朱婧汐」的身份创作,后者会做一些较为商业的活动,前者跳脱了真实身份来创作和观察自己的生活,当我跳脱人类身份,用赛博格身份后发现「这些都是人类生活的事情,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身份是种体验,对于赛博格来说,任何事情都是体验。从2019年后,我做赛博朋克的音乐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叫「东方赛博」,所以就和宋琨老师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之所以做东方的赛博,也许现在这个时代是真的需要它,譬如由于当下这个时代的网络权力的集中化等。但我最想做东方赛博的原因是这种精神能否带领人们走到某个地方,往里面看一看,或者用更东方的哲学或更基础的道德层面,希望起码能带给自我一些反思或出路吧。所以2020年开始,音乐作品会从东方的传说与文化上找灵感。最近在看一本书《类人猿、赛博格、女人》,看完这本书我会对这三者有更深的不同角度的看法。我本身是一位女性,又在做赛博相关,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视角。

宋琨个展“鲛人泣珠”于乔空间展览现场, 2021. 摄影:Mengqi Ba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除展览主体外,2021.11.11(开展第二天)乔空间联合贝浩登特此举办了一场“Wave-鲛人泣珠”艺术+音乐现场活动,当晚到场的艺术家为宋琨、朱婧汐、陈天灼、反返等。以「东方赛博」为传播介质的音乐人朱婧汐当晚也与艺术家宋琨合作了《Ocean》的首场演出。
不管是与不同领域艺术家合作,还是自己组乐队玩实验音乐,艺术家宋琨始终以鲜活又细腻的创作者视角重构现实,用人偶化肢节的女性身体为媒介传递永恒的情感与观念,这是宋琨艺术作品里的“真实性”凸显。

“Wave-鲛人泣珠”艺术+音乐现场活动现场, 2021.
贝浩登近期展览
上海
艾迪·马丁内斯 EDDIE MARTINEZ 所指非月|11月5日至12月25日
纽约
加布里埃尓·德拉·莫拉 GABRIEL DE LA MORA 鳞翅目|11月3日至12月23日
泽维尔‧维扬 XAVIER VEILHAN 自动聚焦 | 11月3日至12月23日
OB 你的,我的,故事 | 11月3日至12月23日
巴黎
艾米莉·梅·史密斯 EMILY MAE SMITH 收获者|10月16日至12月18日
克莱尔·特伯莱 CLAIRE TABOURET 室内风景|10月16日至12月18日
贝瑞·麦吉 BARRY MCGEE FUZZ GATHERING|10月16日至12月18日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 ELMGREEN & DRAGSET 新房客|10月19日至12月20日
了解更多贝浩登展览及艺术家信息,敬请访问:
官方网站:www.perrotin.com
微博:Perrotin贝浩登
Facebook:Galerie Perrotin
Instagram:galerieperroti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