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编辑推荐语:


物象,是这尘世的皮囊,经常被熟视无睹。通过摄影家的凝视,借助相机降维固化,物像最终托身一个叫做真相的字眼。来自日常的观众将其日常经验和回忆投诸其中,产生个体的诠释,产生只属于他自己的观看体验。《实相慕》是关于“北纬38°”的北地的影像集合,它们在北地的阳光下勾连、潜滋暗长,在每一个摄影师的生命中投下涟漪,唤醒过往的记忆,直到那一声“要有光”的来临,突悟并生发一连串新的记忆,成为一个群体的新面相。


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和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办,观看当代艺术中心、雁儿湾当代美术馆、塞上PHOTO承办的《实相慕·北地艺术展》,将于2021年12月11日至12月27日在兰州雁儿湾当代美术馆展出,并于12月11日15时整举办开幕酒会。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学术顾问 | 王  征
项目策划 | 牛恒立
策展人 | 方香魏娜
展览总监 | 马应海  常湘军   

参展艺术家
常湘军 卜仲丽  闫钦爱  张轶鸣  唐静寻
刘  宏  鲁贤斌  银立华  盛小云  陶文焰

主办
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

承办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 
雁儿湾当代美术馆 
塞上PHOTO

协办
甘肃现代摄影学会 
兰州煜峰文旅集团

开幕酒会 | 2021.12.11 15:00
展期 | 2021.12.11-12.27
地点 | 兰州雁儿湾当代美术馆



实   相   慕
Admiration of Buddha's Noble Truths
——落于北纬38°的“以相指心”

方香魏娜

实相,是心的事实。
毫无疑问,摄影,是“相”的呈现。
但需要知晓,在呈现实相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是无限接近,而非真正到达。
那么,就有了这么一场以摄影为艺术主体的有关实相的探索与呈现。

实相,是指向当下的,心灵对当下的觉,也就是知道。
相,是人从自我个体出发所认知世界及周遭的一切概念与定义。
要想了解事物,你在观察的时候就不能加以判断、谴责,不能为之辩护,不能表示同意,也不能加以否定,不能表示喜欢或者厌恶,只能是纯粹的观察,只有通过纯粹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

艺术,是最接近这类观察而获得心性自在本质的过程。
而在艺术类别中,摄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通道与场域——有机会只是观察,仅仅是看见。
意义何在?因为,只要心平气和地观察,观察自己及周围的世界,这种观察就会产生心的自在。

本次展览参展十位摄影师由宁夏“塞上PHOTO”摄影群落的骨干摄影师及甘肃、陕西、内蒙、北京摄影师组成,他们生活在黄河以北的北方,分别靠近地球北纬38°线或接近38°线。38°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线,参展作品是以东西大跨度38°线为背景的十组摄影专题,所有影像作品皆以摄影者个人心象主征为基点,以自己生活的区域延展出属于本土个体心象语言,意向观者传递去除“个人追寻化”后还原以影像事实的探索与实验,作品集中传递北中国个体心灵与社会实相的交互与关连,而摄影者自身的在地性,也突出呈现拍摄对象与自我心性的关联与发现,个人化的实验性色彩明显。

凡是能被你追寻求得的东西都是一种自我投射。
从这个角度,所有找寻实相就是在否定实相,因此,这场展览是无路可循,且没有向导的,它只是给观者的一类借鉴与提示:
在自我寻找内心及世界的实相时,不必去追寻,
你必须停下来,
停止追寻,仅仅是观察,
实相,也就是心灵的真实,才会出现。




刘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贺兰山的一处荒凉谷地,隐约听到了类似唱诵的怪音。驻步凝神分辨这声音来自哪里?不是广播,也没有遥远汽车驶过。是风带来的还是鸟衔来的?这里只有几座孤冢,感觉那动静像是从暗黑的地下钻出来的,甚至难辨它到底发自我的体内还是体外,恐惧中错乱了梦与现实,开始逃逸。奇怪,那声响如缠丝绊我,不过,却每每能遇到一个人,那就是海子。他的诗我年少时就非常喜欢,那些脱离了尘俗的理想光芒,即便残忍离去,也未失去呵护他者的温暖。遇见海子立即心安如常。

如果说,人的宿命只不过是瞬间的显化,出生是一场庆祝,死亡就应该是一场悲凉。是这样吗?恐怕没这么简单。老子强调复归于婴,或许你的终点正是你的起点。还有我们拍到的用时间切分每一幅照片,谁在生死?万物流变无常,既是灭相也是生相。

于是我编辑了这些影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刘宏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刘宏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刘宏
刘 宏
工作生活于银川。摄影作品《素观》入选2020年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并获得“新锐摄影师”奖。《素观》入选2021年?“西北望 - 1870 年以来的西北影像”大展。参加2021年《非黑即白》贺兰山虎克黑白七人摄影展。
摄影引领我从观看走向关照。





鲁贤斌  童色

人气加持了公园,每座公园都承载着众人的欢愉和美好的记忆。然而,我的兴趣在嬉闹繁华之外。那些鲜有人至的角角落落,在我的眼中才是一个个充满惊喜的童话世界。

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她创造了艺术并且虚掩上了艺术的大门,就等我们这些后来者推门撷取。于是在对的时间和地点,我带着相机出现了,像一个闯入了梦幻之国的不速之客,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着迷,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忘我地按下了快门,我捕捉到了我需要的这一幅幅绚丽的、荒诞的、光影交错的画卷,获得了大自然的馈赠。

一场酣畅淋漓的拍摄之后,再次回望,那个多姿绚烂的童话世界依然在那里,等着我下一次的撷取。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童色 © 鲁贤斌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童色 © 鲁贤斌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童色 © 鲁贤斌
鲁贤斌
诗人、摄影人、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现居银川。有作品在期刊发表。摄影作品曾参展宁夏摄影双年展。摄影作品《向山行》参加2021年“致敬贺兰山·万物生长”艺术展。




银立华  原来在这里

生长在内蒙古的我,是不会说蒙古语的蒙古族。

高考之前在满都海公园、苏雅拉游园、巴彦塔拉大街、塔尔浑河穿行而过,和青春一样似实而虚,未察觉任何的不同。后借居苏州读书,大家诧异我团员证上竖排的蒙文,不间断的好奇询问:你们家几个蒙古包?你们骑马上学吗?上课的时候马存放在哪里……
江南潮湿细腻,人与人拥挤的欲言又止,我开始想念蒙古高原的干爽凌冽,一种被我忽视的既陌生又熟悉的情绪似虚而实。

毕业前最后一个梅雨季,正在犹豫留下还是回去的我,翻到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
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陌生人门口敲扣,才能找到自己的家门
人要在外面到处飘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
“你原来在这里。”

回到了内蒙古,有意无意间,开始寻找草原若隐若现的气场。比起绘画,摄影似乎更容易偶然靠近于这片高原才有的气息。

这几年目之所及的每一处辽阔的草原起伏间,曲折绵延的车辙都是通向天边的哈达,寻迹而去,交叉的车辙或左或右的选择尽头,都有一个旅程中注定遇到的蒙古包的主人。呼伦贝尔遇到零下四十度,拍摄不到十张相机快门就被冻住的绝望中,好在留下了女主人、草原獒与小狗一字排开归来为我们路过的生人带来的温暖热茶的记忆,也有锡林郭勒几年前好客的主人再次途经拜访时放狗驱赶我们,走近认出后边倒茶边说:去年热情招待的饥肠辘辘羊皮贩子,酒足饭饱后,偷走了我们的银器……

初识草原,似乎是单调的,走进去,风拂镜头,尘土覆盖靴子后,更多的是不悲不喜的刚毅。星星点点铺开的蒙古包,半是孤独的日复一日,半是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深义远。

你似乎就在不远处尘土飞扬,却总隔着一片牛羊走过的寂静草场,我刚升起偶遇到你的欣喜,却只见到留你温度的熄灭篝火,还有更深处袅袅的炊烟。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原来在这里 © 银立华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原来在这里 © 银立华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原来在这里 © 银立华
银立华
1977年生人,蒙古族,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高校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内蒙古雕塑学会成员。包头市青联委员。包头青年摄影组织“视觉 0472 摄影组”发起者。
摄影方向主要集中在当代信仰状态和内蒙古地区生存状态方向。
摄影是与时间有关的媒介,所以我期待与时间为伴,同静待花开,共和光同尘。




盛小云  如是度

应该说神祇思想是人类对灵界的一种想象与解释。
陕北人的神信仰与崇拜,热闹丰富庞杂,从天上到地下看见的看不见的,只要是能对现世福报有用的,都信都拜都供。神力量的形象化,落在陕北人的生活习俗里,那更是蔚为壮观。仅看秧歌社火信天游,就各有各的玩法唱法,甚至是隔村隔巷完全不同。
有人把摄影术的发明作为分界,将人类史划分成无像史和有像史。的确,影像把那些遥远的不见化成了可现,让人们知道了更多。今天呢?人人都是摄影家,大家都会通过影像记录工具去拍摄转述对象的表征信息。那我呢?更愿意将日常的观看,化作各个不同的思辨支点,去体会事物表象的背后,那些无解、那些未知、那些神的力量。
一帧帧影像亦或朵朵莲花,如常如是,如是度。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如是度 © 盛小云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如是度 © 盛小云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如是度 © 盛小云
盛小云
生于1974年,现生活工作在陕西延安,自由摄影师。2017年开始学习摄影,近年来,作品着眼于陕北地域的地理景观与人文的新影像探索,多以个人的视角和感受表达对这块黄土地的生命感悟。其作品创作手法多样,但却能基于本心、本性,试图构建自己独有的观看和表达方式,连接内心与现实世界,并在其间作以平衡。2019年,作品入选丽水摄影节。2021年作品入选《西北望——1870年以来的西北影像》大展。2021年作品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展。




陶文焰  家徒

深夜,薄雾缭绕,给触目能及的夜色添上一层迷幻,犒劳疲倦的身体,冲杯咖啡,听听乔瓦尼钢琴曲,在这寂静中欣赏曾经的、儿时的、记忆中的老屋照片……

当下和过去在这独自的空间里相互叠影,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城镇在不停的扩大,人们大都进城,老屋不断的消亡。日复一日,昨天的老屋就很快变成永远的记忆。老屋想起来是亲切、是怀念、是永远抹不掉的儿时的岁月,对老屋的怀念的冲动,推动着我用相机把他们留存下来。

用照片告诉我的后人,曾经的先人就这样曾经的生活,要对他们的勇敢、坚韧、辛勤和不易存有敬畏之心!

老屋不是破烂,是时间的记忆、是童年的回忆、是美丽的故事!

老屋带着记忆的温度,留存人生的痕迹,带着童年的味道!

抚摸着老屋的照片,闻着老屋的味道,心愿老屋永存!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家徒 © 陶文焰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家徒 © 陶文焰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家徒 © 陶文焰

陶文焰
笔名陶思同,汉族。1968年出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1990年毕业于宁夏农学院。现为宁夏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1987年开始摄影活动,曾担任宁夏农学院学生会宣传部摄影干事。
多年来重点关注当地民生、民俗,以山区故居、遗迹为素材拍摄。以中画幅胶片和大画幅4×5胶片拍摄为主,大量使用炮塔400胶片,真实的记录了曾经生活在这片生态环境的恶劣,当地先民们顽强与容忍。现为自由摄影人。
感言:做自己想做的事,拍自己喜欢的照片!




常湘军  翔  集

乌鸦喜群栖,集群性强,一群可达万只,且终生一夫一妻,会3至4位的计数,还知反哺。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翱翔蓝天,几乎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行走于西部旷野,飞翔的不仅仅是雄鹰,疾速掠过的也许是一群麻雀,或者集体撒欢的鸽子,但蔚为壮观一定是鸦群。它们通身乌亮,动作敏捷,嘶鸣于天地,狂野的精灵。难怪明朝学子陈继儒对乌鸦有了这样的评句:彩翻摇曳神鸦舞。我不知道乌鸦为何要集群飞舞,却痴迷它、寻找它、追随它,拍摄它们的矫健,拍它们的生活,拍摄它们孜孜不倦的飞翔!集体飞翔!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这一翔一集之间的妙义。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翔集 © 常湘军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翔集 © 常湘军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翔集 © 常湘军
常湘军
工作生活于宁夏银川,独立摄影师。坚持用黑白胶片关注和记录中国西部的点点滴滴。作品“那方水土”入选2020年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并获得“优秀摄影师奖”。作品“那方水土”入选2021年“西北望-1870年以来的西北影像”大展。




卜仲丽  微鱼祭

时间带走的不仅是岁月,还有生命的痕迹。阳光下那一尾微鱼,水中的跳跃和矮岸边的逝体,到底包含了多少秘密?哪一个让你心动?哪个又令你疼痛?

有人说,生与死是对立的两面,我想那一定是片面的。爱或许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真实也本真。如果有什么能让你的心底喷涌出对他者生命的热爱,那才有意义才是价值,才能不曾真正死去。生命的过程,可以轰轰烈烈,也可做平平淡淡,其意义都在其中。在每一个存在过的日子里,时时刻刻,或为干涸而滋润,或为倒塌而建筑,起起伏伏生生灭灭,人生好像只能向死而生,这感悟使人心悸。道一句:且行且珍重。

想起了庄子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是为微鱼祭。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微鱼祭 © 卜仲丽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微鱼祭 © 卜仲丽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微鱼祭 © 卜仲丽
卜仲丽
教师,自由摄影人,现工作生活于宁夏固原。《土窝村的孩子们》2016年入展宁夏首届青年摄影展。《浊水,微鱼祭》2020年获第10届宁夏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金奖。
《我在……》2020年获第10届宁夏摄影艺术展创意类银奖。《素乡,冷暖度》《静水歌》2020年入展第10届宁夏摄影艺术展艺术类。




闫钦爱  缘起尘沙

每颗沙粒都是有记忆的。它们记得风的样子,记得雨的性格,记得雪的顽皮,记得太阳的刚烈。每颗沙粒都把时间的历史刻在了内心的最深处,用自己的渺小阐释时间的伟岸,也把这西北的生杀与夺掌握在微小的躯体内。拨开尘沙,存储的历史在历历在目:大将军挥戈杀敌,僧侣健步古道,文人挥毫泼墨,商贾驼队漫漫,还有一座座生活井然的城池里发生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刻下他们的痕迹或者抹去所有的样子存放在尘沙深处。沙粒们主宰着这片土地,左手是守护右手是毁灭。
 
在沙粒巨大的威力前,人,似乎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比沙粒更渺小。没有一个人能比一颗沙粒能存在的时间更久远。沙粒们的脊梁还在那里,世间已是百转千回。
 
缘如沙,合则堆积成山,散则驱风离奔。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
 
缘起尘沙,在沙粒中照见自己。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缘起尘沙 © 闫钦爱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缘起尘沙 © 闫钦爱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缘起尘沙 © 闫钦爱
闫钦爱
甘肃敦煌人,现工作生活于敦煌。甘肃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敦煌市丝路摄影家协会会长。2020年,作品《萨》系列获得第20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2021年《心灵的驱使》系列作品在徕卡画廊展出。




张轶鸣  墙与墙

秋日,走进故宫前的无意一瞥,习惯性按下的快门却令我长夜难眠。梦中亦被高墙围裹,如同井底之蛙,头顶间一小块天光且遥不可及。而墙面上的两行清泪由浓转淡,由窄变宽,由高及低从眼前掠过,我甚至已经闻见它的心绪。我多希望自己也能一样任情绪恣意流淌,空宣泄,亦足矣。
 
人这种聪明的生物,进化过程始终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发明,曾经横亘在原始部落间的松散篱笆,短短数千年就已经变身网络防火墙。由西至东的傲骄万里长城,也随着文明的倍速发展,有形到无形的融化在人们心中,构成高矮错落,宽窄不均的迷宫,即便是至爱亲朋也很难轻松进入其内心。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墙与墙 © 张轶鸣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墙与墙 © 张轶鸣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墙与墙 © 张轶鸣
张轶鸣
1972年生于北京,自由行者。厨师、制片、销售、导游,在诸多杂乱不相干的职业中跳来跃去,调动所有感官去发现人生乐趣。近十余年来游走世界,从每一次飞机的起降中感知幸运,在每一个码头呼吸温暖的回归,听每一座都市小站淡淡的乡音。2014年拿起相机,喜欢在陌生环境中自由行走,简单记录下这不一样的繁杂。非洲的原始搅拌进欧美的文明,发酵成荒诞的影像,透过我的视界观世界。




唐静寻  他者他方

人们都说,身体和心灵有一个必须在路上。
 
长期以来我总感觉自己的灵魂和身体不在一起,身体无论置身于哪种熟悉、嘈杂的环境中,感觉都行走在无垠的荒漠中,而灵魂却飞的高高的在嘲笑这个躯壳。
2020年送走了父亲,至此双亲都离开了人间,孤独感更加强烈了。
感觉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想去看看曾经梦中的故事,去走走地图上的名字。
 
去不熟悉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饭,住着不同的宾馆……
想想自己睡的这张床,曾经睡过无数的人,这些人和自己毫不相干,但是这张床今晚却承载着自己疲乏的梦,开始时真无法克服这种感觉。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
 
一切都是心境的使然!心若明镜,眼里没有肮脏。行走在路上便满眼都是善良和纯清。全然的接受自己的所遇,让灵魂和身体合一。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他者他方 © 唐静寻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他者他方 © 唐静寻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他者他方 © 唐静寻
唐静寻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理事。喜欢的摄影名言:人不必去遥远的地方才可以发现美(索尔·雷特)。个人摄影感悟:摄影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需用心体悟!


编辑微信:Enjoysunshine689

电        话:18919881488

E-mail: 971922827@qq.com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VIEW CONTEMPOARY ART CENTER)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成长于中国西部的当代艺术机构,立足兰州国际影像双年展,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坚持寻求艺术灵光,拓展艺术的可能空间,从摄影开始,致力于影像、架上、装置与数字等多媒介当代艺术的交流、收藏、展览与出版,发现和推广最具潜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开展艺术家驻地计划、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与公共艺术项目。


观看当代艺术中心|实相慕 · 北地艺术展 北地 当代 艺术 中心 艺术展 编辑 推荐语 物象 尘世 皮囊 崇真艺客

点击以下图标

直接导航到达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微店购买艺术作品和书籍。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