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画:戴馨瑀
“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也有正月一日(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传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1、煲桃汤
古人在这一天里会准备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还有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却鬼丸等。其种类繁多,意味着来年能够平平安安。
2、大扫除
元旦期间,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把屋子打扫干净,寓意扫除霉运晦气。
3、祭祀祖先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办大型的庆贺祭祀等活动,如祭祀神仙或者祖先等,而民间也形成祭祀神佛和祖先、书写福字、舞龙舞狮等等娱乐欢庆活动。
4、家族聚餐
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一家人团聚一餐。
5、吃饺子
“饺子”与“交子”(古代纸币的名称)相似,所以吃饺子也寓意这来年财源广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