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苏新平老师在“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现场
编者注:本文为2021年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演化-公共的未来”撰写的策展文字之一。
站在2021年的今天重新回望201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当时中国馆的策展人吴洪亮先生提出了中国馆的主题为“Re-睿”,这个展览主题对照2020之后的世界富有前瞻性和启示性,疫情之后的世界重启了,同时也被重塑了,对世界居民来讲也应该重思自己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了,我们也极其期待重回疫情之前的正常秩序中。在2020年期间公共成为了一个不断被提及的重要词汇,疫情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与此同时个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全球化背景下的关系都成为了人们现实处境中的公共话题。全球疫情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产物,从非典到新冠疫情,全球化的扩张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加速了疫情传播,也是如此公共话题不仅仅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国家的,而是成为了世界性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在此刻选择举办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公共艺术展恰逢其时同时具有实际意义。
本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展览主题名为“演化-公共的未来”,演化不只是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万物演化形成历史,伴随其中的文明史和艺术史一样在演化;演化同时不只是时间的线性的,也是空间上的弥散和拓展;演化也不只是单纯的向前的进化,也包含迂回的曲折的可能性;正是如此,演化是一个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无处不在面对的现实处境:演化其中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近人学者严复将evolution一词翻译为天演,源于严复对赫胥黎《进化论与论理学》翻译中产生,意为天道在自然发展中的演化,这一中国式的,对于西方理念的转述在当今的全球所处的困境中让人深思。公共的未来作为后缀将艺术演化序列引入到公共话题的范畴内。
本次展览所关注的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以往惯常的公共艺术的范畴,而是呈现出公共艺术的不同层次,从美术馆外公共空间向美术馆室内公共空间,以及展厅内所呈现的互联网公共空间层层递进,这种递进模式也呈现了公共艺术这一概念从物理空间到展览空间,再到虚拟互联网空间到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样可以视为一种演化进程,步入到新世纪以来,公共空间的经历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发展,其中公共空间从现实走入虚拟的线上,艺术的发生场所不再局限在物理空间中,而是一方面新技术成为创作媒介,另外一方面新技术使艺术有了新的传播空间,在这一趋势中,伴随着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产生,公共艺术不再局限为以往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形态,数据成为了互联网公共空间的作品形态,正是因为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更新,今天的公共艺术中公共性包含了以往更丰富更多元的内涵:主题的公共性,面向大众的公共性和参与性,媒介的公共性等,因此今天的公共艺术实际上已经从以往公共艺术的藩篱中跳脱出来成为了公共性的艺术。
正如前文所言,本次“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从空间上和作品形态上体现出层层递进,从艺术家的构成上来讲同样如此,从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来讲本次展览无疑是一次关于公共主题的多元化展览,美术馆和策展团队希望以这样一个展览引发大众的参与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参与到关于公共主题的讨论,相信一样多元的公共参与会成为本次展览在美术馆之外的更广阔的延伸和放大!
演化-公共的未来
EVOLUTION-The Future of the Public
总策划:张子康
策展人:陈澈 段少锋
Artists /参展艺术家: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Huang Jieyuan / 黄杰远
Sui Jianguo + Li Feng / 隋建国 + 李丰
Theo Triantafyllidis / 斯奥·特安达菲利蒂斯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Wu Ziyang / 武子杨
Art Groups / 艺术小组:
CHIJIN / 赤金
Flatland Guerrillas / 平面游击
SCREENROOM / 屏幕间
主办单位: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期
2021年9月16日-2022年2月13日
周二至周日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10:00-18:00 (17:30停止入场)
地点
西展厅2、西展厅3、东展厅1、公共空间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道与新开路交叉口南300米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