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里的
丝绸之路 PBL
震旦博物馆 X 竹园小学
从问题出发的深度探究
让空间激发多元的学习
“博物馆里的丝绸之路”是一次基于美术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竹园小学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学校与震旦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场域。同时,还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让我们一起翻开导览手册

竹园小学“博物馆研学社”的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开展持续性探究,通过学习实践,最终,学生为震旦博物馆量身定制了一本《博物馆里的丝绸之路》导览手册,还录制了相关文物的语音导览。
学生们收集了众多的博物馆导览手册,在翻阅后对于各个展馆的导览手册提出自己褒贬不一的看法。那么,如何为震旦博物馆设计制作一本“深受观众喜爱”的导览手册呢?
学生就此展开了研究……
厚厚的一本导览手册,凝结了学生们几个月的学习经历。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学习之旅是怎样的?
2021年12月28日下午,在震旦博物馆举办了学生们的成果发布会,诚邀了上海师范大学李英梅教授、浦东新区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方文晶老师、震旦博物馆李文寅经理出席活动,竹园小学娄华英校长、党总支翁蕾书记、工会主席王菲老师、以及项目导师ZY·FancyLab工作室老师、学生和家长代表,与学生们共同踏上此次的古代丝绸之路,感受学生眼中这场中西文明的碰撞。
左右滑动查看
现场参会嘉宾
成果发布会上,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最终成果,并在展厅内接受了现场观众对导览手册的测评,完整体现了知识建构、问题探究、学习评测的过程。

成果发布会 学生分享环节

学生展示自制——可互动导览手册

与馆内观众分享导览手册内容
由竹园小学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导览手册已放置于震旦博物馆一楼前台,欢迎前来翻阅,一起走进同学们眼中的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
还有导览手册配套语音导览哦

扫码线上听导览
通过“博物馆里的丝绸之路”项目化学习,学生将学习与真实生活连接在一起,感受着在深度研究过程中成长和收获,更是提升了文化自信,在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视角下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以及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重要意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