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China, Japan and Korea Art Exhibition
Duration|2022.01.16 - 2022.04.17
Opening|Sunday, January 16, 2022, 15:30
Academic Advisor|Huang Du
Curator|Luo Jingfang
Curator Perform|Kang Wenfeng|He Tianjian
Artists|Shim Moon-Seup|Kishio Suga|Huang Rui|Zhu Jianzhong|Soonik Kwon|Tan Ping|Song Tao|Cai Lei (Sorted by Age)
Organizer|Epoch Art Museum(Wenzhou)
Location|Epoch Art Museum, Building 4, Bailuzhou Park Nantang, Lucheng District, Wenzhou
参展艺术家
沈文燮 | Shim Moon-Seup
1943生于韩国南部的海边统营市,1965毕业于汉城国立大学美术学院,1985年至2008年在韩国中央大学美术学院担任名誉教授。作为韩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沈文燮不断地创作,穿梭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画廊进行展览。
菅木志雄 | Kishio Suga
1944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岡。多摩美术大学绘画专业毕业后,他的作品先后在日本国内外展出,其主要个展曾在米兰Pirelli Hangar Bicocca当代艺术中心(2016)、纽约Dia Chelsea(2016)、横滨美术馆(1999)以及广岛市现代美术馆(1997)等地举办。2016年,菅木志雄获得享誉盛名的每日艺术奖并在米兰Hangar Bicocca美术馆举办了他在西方世界的第一个个展。
黄锐 | Huang Rui
1952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黄锐是中国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创作在1980年代以绘画为主,1990年代开始朝更实验和多元的方向探索,涉足于装置、行为艺术、摄影、版画等广泛领域。他的重要个展包括“动物时间的北京城——1204-2009”(地下城博物馆,布鲁塞尔,2009);“动物时间的中国历史”(罗马城墙博物馆,2008);“黄锐星星时代——1977-1984”(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07);“黄锐展”(大阪府立现代艺术中心,1990),“拆那/CHINA”(阿尔勒国际摄影节,2007)。参加的重要群展有“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2017);“中国8”( 杜塞尔多夫国立美术馆与波恩国立美术馆,2017);威尼斯双年展(2013)和“星星美展”(中国美术馆东花园,北京,1979)。








▲宋涛 《无题2》 602 × 552mm 书籍、混合材料 2018


间,《说文解字注》:从门从月,会意也,门有隙而月光可入。
夜色阑珊,门窗半掩,月光下,远山可见,因为距离,美感倍增,因为有“间”,方觉妙不可言......
间,是倪云林山水画中“一河两岸三段式”相互间的那种留白处的“空”,这种有意味的“间”似乎是一种“不确定”,需观者意会悟之。美学家称此构图为“召唤结构”,我同意,但似乎还未尽言。
“间”,是东方人日常审美体验及其含蓄表达,是理解东方禅意与当代艺术方法论的切入。由“间”可以一窥东西方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差异和嬗变 。
“间”,加“时”为时间,“间”加“空”为空间,时间与空间构成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便有了意味深长。在当代艺术表达语境下,有了“间”这一视⻆,“场”、“域”、“物”......便有了更多的可能。
间,是余白,不尽意;间,是静止,亦不尽然。
间,是时间的长度;间,是空间的边界;间,是变化的节奏;间,是虚空的丰富;间,是无限的想象;间,是未知的偶遇。间之妙,在于相对独立又互为成就。
间,是稍作停顿休止,又连续绵长,是欲说还休,又呼之欲出的含蓄,是枯山水中的山水之别,是明月别枝中的亦动亦静……
窃以为,间之道,似承沿于魏晋玄学。玄学之妙,则在“有无”,有无之间是众妙之门。四壁围之谓房间,四壁砌满则无空间,乃一土堆,无所谓有无。陶渊明有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间之道,似乎与之有同工之妙。
间,在现当代,成为艺术哲思的现实方法论,在具体的物与物空间,笔触与笔触之间,展开一次次不确定的自然奇遇,这种艺术的奇遇富有意味,是一种试图脱离过多固有人为干涉的自然之理,它们依托于具体的非具象的绘画、雕塑等形式,呈现于我们眼前,而又引人进入若有所思的无限之境。
这次年代美术馆荣幸邀请了中日韩东北亚8位重要的艺术家代表,他们的艺术语言各异,但都不约而同有意无意地诠释“间”之妙,可谓洋洋大观,让我叹为观止,特呈于观众与艺术同仁,希望引发更多思考和讨论。
罗静方
2022年1月8日于温州
“间:中日韩当代艺术展”由策展人罗静方和康文峰联合策展。这是国内少有的学术展览,既拥有历史性,又具有前瞻性;既阐释了整体性分析,又揭示了细微性差异。虽然该展规模小,但以小见大,通过具体的艺术家案例,生动揭示了中日韩当代艺术的相似与差异。
的确用“间”作为主题巧妙概括了中日韩艺术的整体特征,即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独特东北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间”被置于一个相互关联的视⻆,与所谓的“场域”、“物质”、“语境”、“条件”等存在着更多联系。如果“间”被看作是动态的无尽和无限之意,那么它的静止形态富有平面之意。“间”还隐藏着时间长度和节奏变化;“间”在艺术中富有空和无的想象。
这个展览充分展现了中日韩艺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这是因为中日韩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它们各自朝符合自身条件的方向发展。这正是我们看到“间:中日韩当代艺术展”的美学价值的区别。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根植于文化土壤起伏波澜。而曾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19世纪末的变革和二战后的发展,走了另一文化道路,像日本“物派”和韩国“单色绘画”就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间”作为一种富有东方禅意、禅机的传统美学,在当代有了新的可能。年代美术馆的这次学术展览以“间”为主题,并邀请中日韩与此主题相关的代表性艺术家一同展出,不仅是同一自然精神文化大背景之下的历史对照,也是当下认知的横向研究,这为我们如何看待传统审美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次艺术实践。
黄笃
2022年1月9日


罗静方,196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15年创办年代美术馆,独立策展人,专注于当代艺术普及与实践。近年来,关注影像综合材料跨媒介创作与探索。现工作生活于温州、上海。
策展项目包括:2021年《EGO×RE'VAN “自我”当代展》年代美术馆(温州)。2020年《物象——中国当代物派影像研究展(第二回)》年代美术馆(温州),《10㎡美术馆计划 x 疯狂的兔子》上海西岸艺术博览会(上海),《重塑×RE'VAN 艺术展》年代美术馆(温州)。2019年《超越景观——中国当代观念摄影展》年代美术馆(温州)。2018年《超越物象——当代摄影研究展》年代美术馆(温州),《无界·无尘——朱守聚、朱红梅、朱红霞三人联展》山东美术馆(山东),《日常 X RE'VAN互动装置艺术展》年代美术馆(温州)。2017年《重复无聊——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年代美术馆(温州)。2016年《在路上——中美旅游摄影展》年代美术馆(温州)。
参展与艺术评论包括:个展 《对视》丽水国际摄影节(2017),群展“游记”——日常旅行的影像书写摄影展,年代美术馆(2021),艺术评论专辑《物派影像》刊于《上海摄影》2020年第一期专刊,《超越物象——谈当代摄影创作的一种样式》刊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刊第11期等。
年代早鸟福利
原价50元 / 限时早鸟票30元
(长按二维码购买)
仅限2022年1月9日-1月16日10:00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