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丨第32期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致力于推荐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优秀中文原创图书的“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第32期来啦!!!
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定价:88.00元
王阳明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活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如何?
他怎样一步步走上了明代的政治舞台?广为人知的“投江渡海”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
他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和各种政治势力有怎样的联系?一生几经波折,原因何在?
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究竟是如何建立、如何发展而成的?
“良知”说,究竟有怎样的含义?他所说的“心”“良知”,和传统儒家所说的“性”“理”等概念,是怎样的关系?当如何评价?
他本人的思想和作为,对我国历史和文化有怎样的影响?有没有可供我们今天参考的因素和值得吸取的教训?
本书建立在对国内外所见王阳明生平资料的网罗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上述问题,做了认真的考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勾画出比较真实的王阳明的生平脉络。

历史美学有两重内涵:一是用美学的视角看待历史,其要义在“以人为本”,将历史还原为“人”的历史。二是“以美为本”,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历史学,注重史家的思想和“气韵”、历史叙事的方法、历史书写的格局。本书是国内首部将历史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既有理论阐述,又结合中西史学传统与现代史学著作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是一部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立论高远、新见迭出的史学力作。
《陆家嘴与上海文化:上海陆氏家族文化研究》
陆家嘴不仅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也代表了上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精神。陆家嘴文化的创始人——陆深的学识和仕宦成就奠定了陆家嘴的文化格局。明代陆氏家族文化、社会担当、家国情怀等都成为上海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研究明清时期上海地区陆氏家族文化的研究专著,围绕上海陆氏最成功的家族成员:陆深、陆楫、陆锡熊而展开。陆深卓越的书法成就推动了云间书派的形成,其开放的文学观影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其经营的俨山园掀起了明代上海私人造园的风潮,他是贯穿明中叶前后学术和思想的重要人物,陆楫的消费学说和“华夷论”,陆锡熊与纪昀一起主纂《四库全书》,这些成就都引人瞩目。上海陆氏是贯穿明清两朝的江南望族,也是最有时代感的豪门大户,其家族文化成为江南文化的典范,在许多领域,直接影响了江南文化的发展。

庄子和老子是一家吗?“何谓天,何谓人?”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又该如何对待生死?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与思想中永恒的母题之一,《庄子》影响了当时及之后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中国人,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开设“庄子精读”课20年,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研究成果,以文本为经,以广博的见识和精妙的理解为纬,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总结,更是对《庄子》的一次经典呈现。全书从统说道家老庄开始,详细介绍庄子其人其书,逐段讲解《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等经典篇章,最后论及《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广泛运用古今注疏,尽可能提供对文意的准确理解,更将《庄子》散落在不同篇章中的思想梳理、贯串,打通古今中外,对诸多精神层面的问题的阐述令人拍案叫绝。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文化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丨2021.11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变局下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从而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定价:72.00元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丨2021.11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宋代绘画研究的十篇论文,上篇为《徐熙考》《〈益州名画录〉考》《崔白艺术考》《法常考》;下篇为《董源传世画迹的真伪鉴定》《赵昌和易元吉》《东坡画论研究》《“西园雅集”与美术史学》《向张择端学习》《赵令穰和赵伯驹》。本书所选论文均为唐宋传统论文的个案研究。在绵延5000年的中国绘画史上,唐宋是一个巅峰的时期,它所创造的辉煌成就,生动地体认了“艺术家是精神文明的工程师”和“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足以标程百代,为后世所难以企及。此时段的绘画创作,对现如今的绘画研究、理论研究,均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晚清日记书信考释》
定价:98.00元
凤凰出版社丨2021.9
日记和书信因极具私人的性质,历来为我们阅读正史所忽略,可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表明,利用这类私密性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贴近历史的细节,从而掌握“真相”。本书作者利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档案馆所藏的多份近代日记和书信原件,从中提取、考释大量历史细节,讲述张荫桓、荣禄、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王国维这些风云人物在波谲云诡的晚清和近代历史事件中各自承担的角色,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助力。

定价:88.00元
著者以不拘一格的随笔形式,纵论历史学诸多问题,举凡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历史的阐释与通解、历史与现实的通感、历史的叙述与书写、历史学的学术功能与社会功能、历史学者的人文关怀、现代国民的历史意识,都在书中娓娓道来,引人长思。而解读中国历史的传统遗产,回顾其一路走来的行迹足痕,更是独具识见,别有怀抱,颇得史家三昧。
定价:78.00元
中西书局丨2021.12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对中西语文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与体会,尤其关注接受现代西方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与浸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本土学者之间的珍贵学缘与诚挚交往,此外也探索了中国古代若干语文现象的萌发与流变,从而指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涵义。书中还包括了对中西语文学人及其著述的评论,对前辈师长的追怀与崇敬。总体来说,笔者试图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的语文学,如何固本守正,又如何汲取外来的养分,不断创新。

定价:88.00元
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书中讨论的“宪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西方的普世理论,而是站在中国宪法(尤其是“八二宪法”)的自身实践基础上,展现中国宪法和制度的自身逻辑与发展道路。全书辑集了作者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定价:65.00元
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丨2022.1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写给普通读者的日常生活批判。全书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
作者以开阔的理论视野、精辟独到的切入视角与细腻闪光的文字,对身体与性、政治、权力的关系,对困扰着我们所有人的种种空间问题做了精彩的论述。汪民安教授对于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阅读体验极佳,他具备一种国内罕见的本雅明气质,学术随笔流畅易读,酣畅漓淋,魅力十足。

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56.00元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写给彷徨者的礼物。这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书中先生写人间百态的清醒,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学术道德的公正谨严、诙谐有趣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们心智的灿烂光辉。人生皆是这寻常岁月,一个人的人生放在这世间什么都不算,但我们的人生对爱我们的,我们爱的,似暖阳清风,寻常平凡却又不平凡。一本心灵独白,我们既见众生,也见自己;一个自在的灵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保持真实,保持清醒,保持愤怒。

定价:45.00元
哲学之使命在于揭示我们赖以理解世界的那些普遍构造,作为世界构造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它们的力量常是日用而不知的。诸力量经由理性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理上相异的其他力量;诸理性经由哲学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则上相异的其他理性。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力图展示一些确定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每篇文章中都有相当篇幅是关于人类不可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什么,或哪些词汇不可能被有意义地使用。因此本书既展示了一些坚固的语义和确定的原则,也为确定知识的领域划出了界限;对界限的勾画即是对其外的留白的勾画,因此也肯定了人类的可能性与自由。

定价:96.00元
本书为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学术文章结集,也是她对四十年进学生涯的回顾。本书共五辑五十篇,葛晓音教授用“杏坛探颐”“师友遗影”“书刊因缘”“新著撷英”“潮头点滴”等五辑在追溯进学之路上的点滴时怀人忆事,如对林庚、程千帆、陈贻焮等先生的回忆,良多感怀;亦在追忆不同人生阶段对进学之道的感悟时提点后人,颇多启发。此书可谓葛晓音教授“朝花夕拾”之作,文字朴实,感情真挚。

定价:89.80元
本书通过对广东汉剧与徽剧、西秦戏、湖北汉剧、湖南汉剧等地方戏剧的结构、唱腔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考证了广东汉剧的历史源流和发展沿革;通过对广东汉剧流入粤东后近三百年各个时期广东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透视,系统阐释了广东汉剧在粤东、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盛衰原因;通过对广东汉剧与广东本土戏剧、广东汉剧音乐与地方戏剧音乐的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广东汉剧与广东地方戏剧相互吸收和兼存并蓄的文化根源;通过对广东汉剧的剧种结构、剧种音乐、剧种唱腔、剧种表演等进行美学剖析,多维审视了“外江戏”能在粤东生根、壮大,为广大岭南人特别是客家人所喜爱而经久不衰的生存现象;通过对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代表性剧目的重点介绍,详细解读了广东汉剧对区域性文化的重大影响。 
联合推广媒体:文汇学人、澎湃新闻·翻书党、搜狐文化、凤凰网文化,欢迎更多出版部门和媒体加入“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
具体如下:
每家出版机构每期限推介一本中文原创图书(再版、译著、补贴书除外),所需资料为TXT文档一份(包括书名、作者、定价、出版机构、出版时间,400字内内容简介);白底或透明底高清立体封一张;出版机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发送至邮箱:lszx2112@163.com(注意,邮件主题请写“出版机构名+中文原创书单,未按要求发送视为无效);同时将纸质书籍寄送至上海市闵行区号景路159弄1-5号C栋809室 大冲收 021-53202046。
入选书单的出版机构在四马路上首推一周内,于各自微信公众号完成推送。
第31期 第30期 第29期 第28期
第27期 第26期 第25期 第24期 第23期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