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First of All,正在展出艺术家  

谭志鹏 Zhipeng Tan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First of All,现场谭志鹏作品

谭志鹏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专注于失蜡铸造工艺,以铜为主要表现材料,透过独特的雕塑方法创造“物的装置”,探索设计与艺术、“物”的空间叙事与人的关系。谭志鹏是拥有工业设计背景的艺术家,他热衷于探索艺术与设计之间富有弹性和渗透性的界限,寻找雕塑与家具的和谐融合、以及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撒旦系列/33 Step Collection》、《生肌系列/ Lotus Collection》、《冒险系列/ TanTan Collection》等在国际上获得强烈关注,他的作品曾在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V&A)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罗杰·费德勒基金会等机构收藏,也被纳入凯莉·詹纳、彼得·马里诺等私人收藏中。


广东湛江,海边,放学后的男孩们从学校骑车10多分钟,就能到海边,他们玩水、摸虾、抓鱼、爬树,一切活动都与自然有关,这是艺术家谭志鹏的童年生活。他喜欢动手,这点从小就有所体现,用树杈做弹弓,用小竹子做玩具……这样的活动贯穿童年生活,也为谭志鹏后来选择工业设计专业埋下伏笔。


源于自然,忠于自然


他总是对各种材料充满好奇,曾回忆儿时,会捡起一块石头,蹲在地上,蘸取水坑里的水,在地上来回打磨,观察石头的变化。他总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物质生命的未知。由于工业设计的专业背景,学生时代用电脑建模,三维软件的应用非常多,使谭志鹏在毕业过后不再用电脑建模,他想回归原始的创作状态,坚持手绘,与此同时,身体和触觉也在创作中回归,“我的作品都是我抚摸出来的。”他说。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在创作过程中


作为毕业作品的“生肌系列”,是艺术家亲近自然的最佳证明,也来源于自然带给他的烙印,树杈似的线条,是基于儿时爬树的记忆和触感,也是基于对自然曲线自然流露的喜爱。尽管现在回想,迷恋自然的初始可能来自童年,但这种喜爱一直伴随着谭志鹏,到现在,他也喜欢户外,到山间林间与自然亲密接触,亲近自然。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手稿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谭志鹏创作过程


大学时期的谭志鹏是个喜欢逛建材市场的人,在那里,他结识许多精通手工艺的师傅,与一位做铜的老师傅的相识也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铺垫。他带谭志鹏到位于上海松江的一个铸铜厂,正好目睹浇铸的一幕,铜熔化、凝固的瞬间使他震撼,“当材料回归‘熔’的状态,似乎也代表着它回到原点的时刻,那一炉熔化的铜水,蕴含着无数可能性,它可以成为任何形态。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浇铸和焙烧蜡模过程


”这也成为后来创作的“水滴系列”作品的源头,水滴在落下的一瞬间被凝固,坚硬的金属质感和随时落下的不稳定水滴,对立却统一。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Dripping Console Table No.2 水滴系列边桌2号

2018

Stainless Steel 不锈钢

90h x 150w x48d cm


他向老师傅所学习的失蜡铸造工艺也成为主要的创作方式,据考古研究的判断,目前在中国可追溯的最早使用该工艺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古老的传统工艺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于园林雕塑、首饰行业以及精密机械制造等行业中,特别是在首饰制造和园林雕塑行业中,其工艺与古时候相比并没有太多变化。失蜡铸造法之所以吸引谭志鹏,不是其传统古老的历史,而是其穿越时间后在当代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能量的事实。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Echo 回响,2021 (局部)
Brass 黄铜
112h x 242w x 75d cm


铜,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会随着时间和在空气中的裸露而氧化,因此在被应用时,铜本身的颜色常常被覆盖、掩饰,以避免出现颜色变化的“瑕疵”。这些“瑕疵”在谭志鹏眼中变成最珍贵的部分,他希望把铜最真实、纯真、最具生命力的质感表现出来,在他看来,铜的状态是“温润”的,氧化的过程也是它新生的状态。当作品完成后,被运输至世界各地,由于气候和湿度的不同,其黄铜作品会呈现不同的氧化过程,这也正是其出现二次生命的流程。物质被先天赋予的特质,常常在工业生产和追求统一标准的批量制作中被消除,然而物质和材料的自然特征和状态,才是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潜能之处。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Walking Coffee Table 行走系列咖啡桌

2016

Brass 黄铜

45h x 220w x120d cm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Lotus Console Table 生肌系列边桌(局部)

2018

Brass 黄铜

90h x 150w x 48d cm 


对自然线条、环境、植物、动物的着迷是谭志鹏追寻自然的第一步,而对物质本体所具备的自然特征,以及“放任”其自然演变,才是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自由。

 

骨骼中的时间印记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33 Step Chair 撒旦椅(局部)



“上帝和自然本身就是非常非常厉害的雕塑家。”生物骨骼天然的雕塑感,对于谭志鹏而言是永远不过时的。不管是优雅流畅的线条,还是严酷的骨骼线条,都是在自然中能够找到的。骨骼天然的顿挫感,与艺术家儿时学习书法时所强调的顿挫的美感有相似之处。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33 Step Chair 撒旦椅

2016

Brass 黄铜

95h x 45w x 50d cm


当艺术家在2016年首次将撒旦椅的图片发布至网络上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议,有些人认为它非常“酷”,也有些人认为它令人毛骨悚然,一把不能让人坐得舒服的椅子,并不能算是一把椅子,这也正是谭志鹏想借由作品所探讨的话题:人与物的关系。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33 Step Chair 撒旦椅

2016

Brass 黄铜

85h x 45w x 85d cm


从被赋予“设计师”身份开始,似乎就无法脱离一个社会职责:思考设计对社会的意义。曾经的工业设计背景使谭志鹏很快意识到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品的大规模和数量会造成负担。当许多以销售、打价格战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后,一旦发现未能达到最初目标,便会被销毁,形成恶性循环的过程。采用失蜡铸造法的另一好处,便是即使作品成型后不能如愿,仍然可以回炉重造,也是艺术家在探索自我和社会大我之间的平衡点。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33 Step Chair 撒旦椅(局部)


当人的脊椎被倒置于地上,骨盆连接其上,是人在坐椅子,还是椅子在坐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在这里变成了一种辩证的二元关系。圣经中的撒旦,曾是上帝所造的天使之一,却因企图篡夺上帝之位而成为堕落天使,也就是魔鬼,一个人物的两面性,正对应了作品所指向的主题,亦如网络上分为两极的评论。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33 Step Chair (Large) 撒旦椅(大号)

2019

Brass 黄铜

80h x 70w x 63d cm



至今撒旦椅已有6代,每一次的迭代,是艺术家追求作品雕塑性、美感的新尝试,也是对创作概念的又一次重申。2021年的新作品《回响》(Echo)中,艺术家延续了对生物骨骼的应用,看似恐龙化石,或者某种史前生物的化石骨骼,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艺术家虚构出的骨骼状态。二元辩证关系在存在与虚拟之间再次显现,于时间沉淀的痕迹中回响。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Echo 回响,2021
Brass 黄铜
112h x 242w x 75d cm



构建中的乌托邦

 

在谭志鹏的创作中,他试图用作品构建一个心中的乌托邦,每一系列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在这个乌托邦内扮演各自的角色,他们构成乌托邦的基础和人文。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Treasures 寻宝

2020

Brass, Glass 黄铜、玻璃

50h x 138w x 93d cm


在这个虚构的乌托邦里,‘生肌系列’代表着自然的环境和氛围,‘行走系列’则是此中的生物,同属于自然生物体系。在这个基础上,骨骼的应用,‘撒旦系列’和《回响》则承载了关于时间和历史的寓意。关于生物的情绪和情感流露,则被寄托于‘Tantan’系列。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作品《寻宝》创作过程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Surf 冲浪

2020

Brass 黄铜

50h x 142w x 40d cm


被刻意省略面部表情的Tantan小人物尽管没有五官,但从它们简单的肢体语言中,故事的形态已能被勾勒,他们的玩耍场景,似探险,似寻宝,动态的场景被艺术家定格于一个瞬间。除了保留动感的、贴近玩耍手舞足蹈的画面,艺术家对于其他要素都进行模糊化处理,当他随手勾勒出这样的人物形象后,他发现,这些抽象的形态更能够表达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弱化艺术家本人主观的理念传达,将理解和感受的权利全权交还给观众。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左:Saguaro No.1 仙人掌落地灯 No.1

2019

Brass 黄铜

140h x 55w x 50d cm


右:Astronomers Floor Lamp  望远镜落地灯

2019

Brass 黄铜

190h x 130w x 70d cm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谭志鹏、罗黛诗

Up 上升

2020

Brass,Glass 黄铜、玻璃

180h x 55w x 50d cm


在他的想象中,这些小人物就是里面的原住民,它们游走于生肌系列所创造的自然中,“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我不断地拓展创作的边界,抑或是试图描绘一个故事场景,都离不开一个主线:即它和我的生命状态是相关联的。”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在此刻的谭志鹏心中尚未成型,这种未知对他而言更具吸引力,他不追求终极状态,而是享受当下的每一个创作。

 

反观现实世界,在一个沉浸于自然变得越来越奢侈,数字化、虚拟化围绕生活和社会时,人的五感也在被逐渐剥削,在这个时候,作品中所传递的去触摸、去闻、去感受自然的状态,更为可贵。



作品图片致谢陶永祥

展览图片致谢吴志尧


谭志鹏 物与感的两面性,于乌托邦中合一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