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下半年,复星艺术中心作为最新开放的丽江Club Med度假村艺术顾问,定向邀请六位驻地艺术家——胡为一、刘毅、苏畅、神思远、王一和张如怡,以自然为主题,以大地为创作对象,创作艺术作品。
现在所有的驻地艺术作品已全部正式落位,由复星基金会收藏并长期放置于丽江Club Med度假村的艺术长廊与室内空间中!
作为公共艺术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驻留项目成为连接艺术中心、艺术家与城市,还有观众的重要桥梁。不同的艺术家对于丽江环境的感受,迸发而出的迥然不同的创作灵感,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再被放置于丽江自然风景环境之中,刻画出更鲜活的艺术轮廓。
丽江自然风光触发灵感,
艺术家用艺术赋能丽江,
一场艺术对话由此发声。




丽江玉龙雪山大地艺术驻留计划
作品展出于丽江Club Med
▼点击视频查看更多详情▼
2021年6月14日,“丽江玉龙雪山大地艺术驻留计划”正式开启,6位青年艺术家,亲赴云南丽江,驻地生活14天,游历自然风貌,探索艺术创作与在地文化、自然环境和公共空间相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驻留项目的核心是“本地视角”,青年艺术家们行走于以玉龙雪山为主题的丽江自然脉络。
游览丽江古香古色的美景,体验纯朴风土的纳西族文化风俗,品尝令人垂涎欲滴的滇味美食,从遗迹中重新拾起传奇历史,将思想和思考注入本地交融了上千年的文化之中。

丽江冬有万里雪飘,夏见翠绿满山,六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与自然风光相融合:
五件户外雕塑艺术作品率先亮相,
放置于丽江Club Med艺术中庭;
多件室内公共艺术作品和室内影像艺术作品,成为Club Med度假村中的点睛之笔。
胡 为 一

《侵蚀——阿布吉措 No:9》来源于胡为一 2021年创作的最新摄影作品系列——《侵蚀》,在该系列中艺术家将自身置入更为宏伟的地理自然空间中。
在香格里拉无人区,艺术家拍摄了山川与岩石并试图用相机将纯物质性的山脉变成复杂的研究对象呈现到摄影底片,再以平面的二维底片为二次研究对象,通过抽取艺术家本人的胃液为媒介,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系统构造,利用胃液强酸的特性腐蚀底片进行再次创作。


上:《侵蚀——阿布吉措 No:3》
作者:胡为一
材料:数码微喷、哈内姆勒纯棉金属面、纯铝板、实木框喷漆
年代:2021
尺寸:1800mm x1060mm
下:《侵蚀——阿布吉措 No:9》
作者:胡为一
材料:数码微喷、哈内姆勒纯棉金属面、纯铝板、实木框喷漆
年代:2021
尺寸:1570mm x730mm
刘 毅

丽江的云离我很近,伸手即可触摸。丽江的山如母亲般,再远也能依偎。看,云儿落下来了……栖息在大山的肩膀间。那是云栖带来的顿悟之美,将直面心境的辽阔与通达!



右上:《云儿栖在肩 20210625》
作者:刘毅
材料:钢,艺术漆
年代:2021
尺寸:3800mm x 2800mm x 1500mm
下:《云儿栖在肩 20210627》
作者:刘毅
材料:钢,艺术漆
年代:2021
尺寸:2200mm x 1800mm X 4000mm
公共艺术的边界始终在拓展,不变的是我对在地现场的感受与回应。手机屏幕绘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我在丽江每一天的情感与好奇。再进入物理空间,回到雕塑的本体,那即是线、色彩、造型与空间。
苏 畅

置换在雕塑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雕塑始终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置换,这是一个雕塑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置换是雕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处理方式,包括你如何处理成不同的材料。雕塑是一个中介,雕塑让人和景观,让人和人更能接近。



中间:《20210712》
作者:苏畅
材料:铝,漆,钢
年代:2021
左下:《20210707》
作者:苏畅
材料:铝,漆,钢
年代:2021
神 思 远

“山灵”是丽江驻地期间拍摄的,由于进山的一次迷路经历,身心疲惫的我突让见一个黑影瞬息晃过,原来是羊,我多希望ta给我一些指引。进而想到万物有灵,由此创作了这个作品。


《山灵》
作者:神思远
材质:数码印刷
年份:2021
尺寸: 600mm x 800mm
王 一

颜色和形状的姿态伴随着阳光,影子,风,雨水重新塑造,一切都显得不再固定。巨大的几何造型玻璃与瞬息万变的环境元素相融,自然界中没有事物能够单独存在,作品的形态也随着观者的视角发生变化。

《游离态》
作者:王一
材料:平板、热弯彩色夹胶钢化玻璃,
不锈钢风动轴承,不锈钢预埋件,白石
年代:2021
尺寸:13m x 9m x 2.5m

《游离态》俯视图
当我们徘徊其中时,近远色块层峦叠嶂;而在高处向下看时又呈现出至上主义绘画中的相交、相切、相离,那些颜色随着光线如同在细胞壁内不断移动。红色在风中旋转摇曳,就像日头于云中躲藏翻腾。

《中枢2021-1》
作者:王一
材料:布面丙烯、石墨
年代:2021
尺寸:240*240cm

《重叠2021-3》
作者:王一
材料:镜面不锈钢上综合材料
年代:2021
尺寸:75*75cm

《问景2021-2》
作者:王一
材料:布面丙烯
年代:2021
尺寸:200*200cm
张 如 怡

《自然的反光》,它更像是对于自然面貌的回馈,将自然物和工业制造物,进行嫁接和转换,传递出现代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处境与思考。作品中,通过不同植物(仙人掌)种类的拼接或攥改,过滤成略带抽象的轮廓,作为个体存在的主要隐喻栖居在不同的场所之中,并以僵直的形态展现自身所受的规训与异化。


《自然的反光》
作者:张如怡
材料:铝浇铸,钢板,瓷砖,水泥,保护漆
年代:2021
尺寸:619mm x 619mm x 2822.5mm
与雕塑主体并置的瓷砖座台,作为作品的另一部分,希望通过建筑工业材料的转化调度,试图寻找内外世界联系的通道,以建立个体与周遭的谈判。运用工业标准的瓷砖,将自身周遭的信息、记忆重新演绎。


《自然的反光》
作者:张如怡
材料:铝浇铸,钢板,瓷砖,水泥,保护漆
年代:2021
尺寸:619mm x 619mm x 2822.5mm
此时,植物(仙人掌)因由自然中的光、雪、云、山,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相互投射,成为彼此的反光,存留着模糊隐秘的瞬间。


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选择通过艺术驻留去游历世界,打开视野,自我学习,在未知环境中刺激创作收获经验。复星艺术中心持续关注和支持青年艺术家,致力于为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六位艺术家前往丽江汲取这座城市的元素和灵感,深入了解当地的在地环境、文化景观、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质,为丽江刻画出更鲜活的艺术轮廓。
此次驻留艺术家为丽江自然脉络创作的艺术作品,将作为复星基金会收藏并长期于丽江Club Med度假村中进行展出,我们期待复星依托自有文化和地产资源,切实为公共艺术事业助力。

复星艺术中心“丽江玉龙雪山大地艺术驻留计划”合影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