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经典萌生创意
时尚科技零售的结合
Selfridges百货举办艺术家Victor Vasarely展览
英国伦敦Selfridges百货商场正在举办2022年法国抽象艺术家 Victor Vasarely的作品展览「Universe」,以纪念欧普艺术家Victor Vasarely逝世25周年,共展出艺术家的55件作品,包括绘画、瓷器、壁毯等。
实体艺术展览和 NFT结合的展览方式,
游客可以通过NFT平台Substance虚拟的方式
与Vasarely的艺术进行互动
被认为是欧普艺术运动先锋艺术家的维克多·瓦萨雷利( Victor Vasarely )迷幻几何图案作品被呈现在24个艺术橱窗里。


摄影:Nicky J Sims、Natalie Theodosi
2021年12月消息,Selfridges以40亿英镑(约合341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奥地利房地产公司Signa Holding和泰国连锁百货家族尚泰集团Central Group。2022年商场宣布将开启一个展望未来的项目,将时尚、艺术、零售、剧院和 NFT 集中在这里。
此次Selfridges London与时尚品牌Paco Rabanne和Fondation Vasarely的合作,其中艺术家37件参展作品可供售卖,估价约40万英镑,所得收入用于修缮 Vasarely 基金会博物馆。
Paco Rabanne 2022 春夏系列的发布,该系列从 Vasarely 的作品中汲取视觉灵感
文化力延伸
▽
艺术家
维克托·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
欧普艺术(Op Art)是西方二十世纪兴起的艺术思潮;“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即视觉效应。
匈牙利裔法国艺术家维克托·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 被视为欧普艺术的重要先锋人物,擅长运用几何线条、构图和色彩组合创造出具有「视觉错觉」的抽象作品。艺术家曾说:“我们已经隔绝旧的静的抽象画,欧普是视觉的新尝试” 。大卫·鲍伊最知名的专辑《Space Oddity》的封面即出自他之手。
他的风格还影响了时尚界和诸多艺术运动。品牌Paco Rabanne引用Vasarely的作品,他对原作圆圈和3D错觉网格的版面布置让身体变得平坦,视觉上逐渐修正身体围度。




无人机高速播种
给森林土壤「发射」种子
一家澳大利亚的技术公司AirSeed Technologies正在建立一支非常先进的无人机舰队,用无人机给森林土壤发射种子预防森林植被的砍伐和破坏。这家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特殊设计的空降种子荚结合,将其从高空直接发射到森林土壤中,实现快速种植,让森林破坏的速度跟不上科技种植的步伐。
当无人机升空,它便可以按预定飞行路径实现目标种植,
并记录每个种子的坐标
每架无人机自动飞行每天可以发射 4 万多个种子荚,与传统人工植被种植方法相比,快了 25 倍,成本也降低了 80%
发射的种子荚也很特殊,是利用废弃的材料再制造的,为了保护种子不受鸟类、昆虫和啮齿动物的侵害表面有一层碳涂层,装载的是与目标栖息地土壤和植被兼容性较强的种子。
AirSeed Technologies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安德鲁·沃克“特殊材质的种子荚在种子发芽时还能帮助它摄取所需的营养和矿物质,促进它们在早期能快速、茁壮的生长。”
AirSeed 能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实时有效的评估树木的健康状况
AirSeed在2021年底已经利用无人机智能技术种植了 5 万多棵树,并计划到 2024 年为地球再添 1 亿棵树。
文化力延伸
▽


信息来源:AirSeed
日本爱知县弥富市
新年的首场「金鱼拍卖」集市
2022年1月12日,新年的第一场金鱼拍卖在日本第一大的金鱼产地日本的爱知县弥富市举行,虽然拍卖漂亮的金鱼听上去是个简单的买卖交易,但狂热的金鱼爱好者们,会提前几天就来到这个金鱼胜地,等待着在开市的这一天好好观摩。
人们在鱼箱前查看金鱼
「赛金鱼」指各个养金鱼专业户或者公司,将自己培育的金鱼都拿到市场上来,比比谁的金鱼最漂亮,然后拍卖漂亮的金鱼。活动上共有25个不同品种的超过50万条金鱼“参展”,一天的交易额就能达到2000万日元,约折合人民币120万元以上。
养鱼户将金鱼按品种放入专门的木箱供买家竞价,@idaily
1973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的艺术家深堀隆介很多关于金鱼树脂画作的创作,可以看出当地人对金鱼的喜爱与热情。




文化力延伸
▽
日本爱知县弥富市 (Japan Aichi Yatomi )是著名的金鱼之乡,以养殖和比赛金鱼而闻名。当地人从19世纪开始养殖金鱼,年产量达650万尾。他们认为将金鱼放在家中饲养,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还寓意珍爱生命。
2014年,日本艺术家Hidetomo Kimura「艺术水族馆」
信息来源:Discover
捕捉风的艺术家Thomas Jackson
任何事物都可以属于天空
装置艺术家Thomas Jackson在他正在风中进行的装置艺术,色彩鲜艳的雨伞在不易察觉的细丝的帮助下,使用板材或拖缆,使物体看起来好像是自己漂浮在景观中。
他善于通过彩色图像将人造的自然与虚假的事物并置在一起,扩大视觉感受的同时谈论人类的行为,比如模仿大群鸟类,鱼类或昆虫的自组织行为。




他的「悬浮的瞬间」系列作品于2011年开始创作,灵感就来自动物群体的应激反应行为,白蚁、沙丁鱼、椋鸟或蝗虫等,它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总会聚集到一起,呈现出一个无规律舞动的动物群。




他还运用落叶,垃圾,杯子,芝士球,施工网,发光项链,呼啦圈和气球等创作系列作品。
文化力延伸
▽
Thomas Jackson(托马斯·杰克逊)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现居悉尼,他还是一位涂鸦插画艺术家。




他的作品灵感来自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以及对手工艺品的痴迷,于是在作品中融合二者,形成各种神奇的图像。他的艺术作品会用到电脑后期技术以消除画面中支撑这些半空中物品的金属丝,以达到更好的视觉呈现。
信息来源:Jacksonfineart
「Rong-源」空间艺术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
「RONG-源」空间艺术展于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2月25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主创艺术家及纪录片摄制组前后经过2年时间的商讨、筹备,从上海崇明到西藏冈仁波齐,历经20000公里、爬升5300米,跨越10个省市自治区,从时间长度、地理位置、文化差异等各维度进行创作,力求使作品准确而开放,让观众在展览现场既能有沉浸式的体验,又有精神层面的反思。
序曲—迷雾森林
《迷雾森林》是一个以光的回响构建而成的空间。虚幻而时隐时现的迷雾景观将置身其中的观众代入一个诗意的栖居空间。作品如同迷宫一般捉摸不透的特征,暗示了当下人类生活之中的众多虚浮景观。
光之柱
《光之柱》记录了冰块的折光与消逝,该作品完成了一项看似徒劳的壮举:艺术家从吴淞口取了十五罐江水冻成巨大的三棱冰柱,从上海运到青藏高原、把这块冰带到了世界中心冈仁波齐,又从塔钦的玛旁雍错圣湖取水带回上海冻成冰柱,让塔钦纯净的水灌溉在崇明长江入海口的土地上。
风之翼
《风之翼》通过记录吹动经幡的风的数据,将其经过运算后转化成现场机械装置的动能,使光线随着节奏自由变幻。
它用当代技术来转译经幡式的浪漫表达,向世界传递了西藏地区神秘美好的习俗:每当强风吹拂,经幡扬起,便是对这个世界的一次祝福。
光之茶室
《光之茶室》作品主体由5000多个满钵构成,主创艺术家白水对它倾注了极大的感情。“满钵其实很简单,你把它翻过来一看,它就很像一个佛头。它的气泡结构外面是满的,里面是空的,中国传统佛道哲学里智慧的概念‘空即是满、满即是空’。所以在这里又被赋予了智慧的含义”。
轻盈的白色纱幔围绕在作品主体的稳定的穹顶空间外,步入其中,茶室顶部实时传输着来自冈仁波齐的天空影像,空间的隔阂被技术消除,跨越千里的两地得以“共此时”。作品将饮茶和当代审美相结合,用当下的语言来重新定义传统的东方人文精神。
光之融器
围绕在光之茶室周围的《光之融器》则包含了两个细分系列:《融器》、《融声》。《融器》中的重点作品《草叶集》源于对我们周边无名的微弱力量的致敬。
创作者在寒冬来临之前采集了许多不知名的枯草,拍照记录,然后用高温玻璃熔液将四维空间的生命定格成二维半的光影,通过材料的转换来为即将消逝的无名野草留下生命的痕迹,恰如是时间长河中的某些篇章,闻所未闻但确有其事。《融声》则将从高原上采集的声音与画面收集起来,希望能把这些生命的痕迹放入陈列柜中收藏。作品是对万物有灵的细心感受,以恬静的心态将内心与外在互融。
策展人张子康表示:“‘RONG-源’体现出艺术家对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探索。展览将两个要素面向当下颇具现实意义的“人与自然”话题,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人类文明和自然世界的关系
「RONG-源」空间艺术展
展期:2021年12月25日——2022年2月25日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近新镇路)上海宝龙宝龙美术馆6号厅
文化力延伸
▽
更多展览作品现场
装置《雨滴》在表面上看只是将9个大大小小的玻璃雨滴安放在160左右平米的空间内。
《算力光影》是一个智能交互作品,作品使用的画面摄于2021年8月的阿里地区和上海,通过对展览现场的噪音捕捉来实时运算,让画面变得不可预知。
冰川溶洞是地质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一直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同样受到了人类行为的影响。装置《光之溶洞》通过实时捕捉行走其间的人数来变幻光色,模拟了溶洞空间。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的暗示。
信息来源:上海宝龙美术馆
👇
本周《文化力通讯》Newsstand新闻报道完毕,
还请大家多给小编留言提意见。
感兴趣的话,大家记得订阅本号,
期待下周的文化力世界。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