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青铜器鉴赏|订阅本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远古时代,龙就被先民视为神灵祥瑞,长期以来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经、史、子、集四大类书中记载了许多龙的传说和先贤古圣对龙的崇拜、敬畏。民间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可谓世代相传,龙的各种形象也以绘画、雕塑、铸刻等艺术形式大量地出现于岩画、陶瓷、玉器、骨木器、青铜器、丝帛等等之上。
几千年前,中国先民创造了辉煌发达的青铜文化,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琳琅满目的青铜器上也铸刻了丰富多彩的龙纹。龙的形象自古以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龙列居其一,绝非偶然。
在远古先民的意识里,龙是沟通天地神人的瑞兽,能兴风雨、预示吉凶祸福,所以对其崇拜有加,并用多种方式将其形象刻画出来。当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文化艺术迅速发展并且很快达到顶峰,形成了齐全的门类,包括青铜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等。那时的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被用作沟通天地人神的祭祀器和标明社会权力等级的礼器,因此,不能否认,在当时青铜器是一种神秘之器,具有崇高尊贵的地位。
一个是作为神灵瑞兽的龙,一个是神秘尊贵的青铜器,两者一旦在历史长河中相遇,那便是天作之合,必然交融在一起,大放异彩。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礼器。那时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水平低下,铸造出来的器物体薄粗糙,通常素面无纹,最多也只是装饰简单粗犷的几何纹,还没有能力在青铜器上铸刻像龙纹这样结构复杂的纹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商代早期。
商代中期,在极个别的青铜器上才开始出现用粗线条勾绘的结构简单、形体抽象的类似龙的纹饰。商代晚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得比较娴熟了,人们终于能得心应手地将龙纹大量地装饰于青铜器上,使这种神灵瑞兽与神器最终融为一体。这个时期,商人大致创作了五种青铜器龙纹形态,分别是爬行龙、卷曲龙、花冠龙、双体龙、两头龙。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龙纹,基本上是在这五种形态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因此可以说,商代是中国青铜器龙纹发展史上的奠基时代。商人铸刻的青铜器龙纹是古拙、神秘、威严的。这种时代性特征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先民意识里充满着对龙的神秘力量的敬畏,在青铜器上他们要把龙的神秘、威严表达出来,而不是追求个人对青铜器龙纹的艺术审美。
西周晚期,周人继续强化自己的青铜文化风格。这时创作出一类形态全新的交龙纹,它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身躯相依交缠构成。交龙纹图案通常采取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方式分布于器物表面,相交的龙数量少,但身躯粗长,蜿蜒流畅,仿佛在舞动,苍劲有力。最后一张图片为现代青玉仿古器。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请右上点【···】分享!看完请在右下角点个赞。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