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邬建安展出作品局部
“我的作品会让大家产生很多联想,这种联想里有科幻的东西,有神话的东西……其实神话描述都是人类想突破我们时间体验的局限去理解这个世界。人类如何能突破自我感知的局限性,进入到一种广阔的鲲鹏的体验中去?也许这是可能的,所以神话故事才被写作出来。”(邬建安)

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动物园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智慧经验一直是邬建安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相较单纯在当代西方语境或传统东方语境进行探索,邬建安以他独到的思想结构和逻辑体系,编织在时空与文明间纵横的叙事关系。他善于以当代的观念对经典的文学、宗教和哲学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建立其与个体精神世界的联系,发掘其中潜藏的有关当代社会和文化现实的议题,并通过综合性的材料和形式语言探索,在当代艺术与古老的文化之间重新构建可视纽带,赋予古代神话、图腾、民间技艺、志异故事以全新视觉体验。
邬建安的艺术思辨和视觉创造,核心在于借助那些看似远离今日生活的情境,表达人类文明历史中永恒的部分,唤醒人内心感受中隐秘幽微却宏大磅礴的潜意识,进而引发对时代和人的反思与观照。

上海明珠美术馆策划举办“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中甄选展出邬建安的三组系列作品,包括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首次与观众见面的《征兆》系列装置作品中的《白马猩猩》《黑马猩猩》,《白日梦》系列剪纸作品,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白日梦的森林》系列铜树造型装置作品。

装置作品《征兆》与《白日梦的森林》构成的空间里,异常的动物被置于形象奇异的发光森林当中,光影交错,神话世界与当代思考沿着邬建安的作品连成一条隐性的线索。两组作品的主题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根源:有《山海经》中的奇形动物,也有由汉代青铜“摇钱树”化出的“白日梦的森林”。犹如文化的基因,这些故事与形象由邬建安在当代创作中被再次激活。
邬建安装置作品《白日梦的森林》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白日梦的森林》是一组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给人造型流畅而富于动态的整体印象,每件雕塑都分为两层,每层是铜板嵌插的十字交错的结构。远观,作品似乎是图形上对称;近观,则会发现整个图形其实是由很多相互牵连、支撑的细节融构而成。这些细节有猴子、手、足、长着尾巴的女人体、鸟等等,它们来自邬建安在2003至2004年的剪纸作品《白日梦》中创造的以脆弱的纸张承载的“精神解剖图”。

《野性思维》局部,邬建安,2003年,剪纸,夹宣镂刻,95×149.5厘米
“《白日梦》系列是2003至2004年用刻纸的办法做出来的,后来铜板切割的作品《白日梦的森林》根据那个系列演变而来。当时虽然用的是纸,但很多造型语言都是皮影的语言,包括接头、断刀。因为皮影要演出用,所以必须要相互咬住,不然就断了,有很多非常巧妙的连接;剪纸有的时候不是很在意这点,因为它是贴在别的东西上面的。”(邬建安)

《白日梦的森林》描述的是特殊时期人的精神状态,这些看似迷蒙、偶然、灵机一动的“糊涂幻想”,既是那个时期陪伴艺术家度过恐慌和寂寞的幻梦朋友,是个体精神对突然降临的现实危机的感性回应,更是经过理性分析和反复的造型推敲之后的“精神解剖图”。

黄铜的材质和雕塑的语言,让曾由脆弱的纸张承载的精神切片,成为空间中坚硬、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感”的实体存在。铜板的镜面属性能够对周围的环境构成映像,移步换景之间,是三维空间中不断变换的绮丽、奇幻的视觉结构。观者走进作品组构的空间场域,也走进和共同参与了另一种迷离、虚晃、诡谲却又活生生的“真实”。

《征兆》系列是一组仿真动物标本形态的雕塑,这些动物就像是《山海经》中记述的动物征兆:在被具象化造型后这两只“马猩猩”(猩猩的形态、马的皮毛)活脱脱地出现在了展厅之中,艺术家为我们带来了最为直观的异兽现场,或许这些身体的异常承载了可以窥见未来的神秘信息,这一个个实在的征兆或许将对未来构成异化的威胁,从未来身上撕扯出一条分叉的路径。

“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展览现场

当前展览
想象的相遇
——《神曲》对话《山海经》
2021.11.6-2022.2.20
上海明珠美术馆
古老文明的新时代对话
书籍与艺术的跨时空交流
意大利史诗巨著 vs 中国上古奇书
5位意大利艺术家 vs 7位中国艺术家
70余件想象力非凡的多元当代创作
绘画、版画、剪纸、装置、影像、艺术家书等
14世纪珍贵《神曲》手抄本还原
……

设计:hesign / 何见平
从源头汲水,在回溯中展望未来。上海明珠美术馆非常荣幸于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2月20日,策划举办题为“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此次展览得到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的大力支持,共展出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70余件多元媒介作品,涵盖文献、绘画、版画、剪纸、装置、影像、艺术家书等丰富表现形式,从神秘雄奇的文学遗产出发,通过艺术家们丰沛的想象力与饱满的创造力,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建立与当代社会及人类处境的艺术连结,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恰逢被誉为“意大利语之父”的诗人但丁逝世700周年,“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在关于史诗巨著《神曲》部分带来5位意大利艺术家西尔维娅·坎波雷西(Silvia Camporesi)、里昂·康蒂尼(Leone Contini)、瓦伦蒂娜·福瑞安(Valentina Furian)、玛塔·罗伯蒂(Marta Roberti)、马里内拉·塞纳托雷(Marinella Senatore)的最新创作。

与之呼应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部分,甄选呈现相关联的7位中国艺术家柴一茗、彭薇、邱岸雄、邵译农、孙逊、邬建安、吴俊勇的精彩作品,用视觉艺术激活古代文本,构建起中国与欧洲古老文明绚丽多姿的新时代对话。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博士表示:“某种意义上讲,传统与当代是一对流动的概念,伟大的文化遗产在各个时代成为启发新创作的重要资源,源远流长的文明也在不断创造中绵延与积淀。”

此外,展厅中还特别规划空间展出来自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院的4本14世纪珍贵《神曲》手抄本还原,以及开幕周限定的上海图书馆馆藏明代《山海经》珍稀刻本2部,立足明珠美术馆“有书店的美术馆”这一特质,发扬“书籍之为艺术”的理念,古今同在,东西对照,勾连起书籍与艺术、文本阅读与视觉美学的跨时空交流。

80元/人 150元/双人
亲子套票 90元/双人
(限一位成人与一位本科及以下学生同时入场)
儿童观展:一位持票成人可免费携一位身高1.2米及以下的儿童观展
学生/老人票:45元/人,学生可凭本人学生证(本科及以下),65岁以上老人凭本人证件可享,请于展览现场购买
免费观展:医护人员、军人、消防员、残障人士凭本人证件可享

温馨提示:因防疫需求,请在明珠美术馆官方微信提前预约观展,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设计:hesign / 何见平
展览信息
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
展览日期:2021年11月6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明珠美术馆(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参观时间:每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四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10:00-22:00(21:00停止入场)
出品人:李爽
学术顾问:李军
总策划:李丹丹
《神曲》部分(按音序排列)
策展人:马泰奥·皮西奥、安东尼诺·斯库代里·卢西亚诺、瓦伦蒂娜·菲奥里
艺术家:西尔维娅·坎波雷西、里昂·康蒂尼、瓦伦蒂娜·福瑞安、玛塔·罗伯蒂、马里内拉·塞纳托雷
《山海经》部分(按音序排列)
策展人:李丹丹
艺术家:柴一茗、彭薇、邱岸雄、邵译农、孙逊、邬建安、吴俊勇
主办: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
承办:明珠美术馆
特别鸣谢: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
特别支持: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Exhibition Information
Encounter of Imagination: Dialogue between The Divine Comedy and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Dates: 2021.11.06—2022.02.20
Venue: Pearl Art Museum (8F, Aegean Place, No. 1588 Wuzhong Road, Shanghai, China)
Hours: Closed Monday
Tuesday-Thursday 10:00-19:00 (Last admission 18:00)
Friday-Sunday 10:00-22:00 (Last admission 21:00)
Producer: Li Shuang
Academic Adviser: Li Jun
Planner: Li Dandan
Cantica 21—Dante Alighieri
(Listed alphabetically by last name)
Curators: Matteo Piccioni, Antonino Scuderi Luciano, Valentina Fiore
Artists: Silvia Camporesi, Leone Contini, Valentina Furian, Marta Roberti, Marinella Senatore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Listed alphabetically by last name)
Curator: Li Dandan
Artists: Chai Yiming, Peng Wei, Qiu Anxiong, Shao Yinong, Sun Xun, Wu Jian’an, Wu Junyong
Organizer: Shanghai Xinhua Distribution Group, Red Star Macalline Group
Undertaker: Pearl Art Museum
Special Thanks: Italian Cultural Institute in Shanghai
Special Suppor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ulture Association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