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梁绍基:蚕我 我蚕”“侯赛因·卡拉扬:群岛”三场展览即将于本周落下帷幕。欢迎大家抓住展览的尾巴,前来PSA观展~
三场展览分别从建筑、艺术、设计三个维度,呈现了建筑师约翰·海杜克、艺术家梁绍基以及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探索学科与门类边界的实践,以期激发游走于结构罅隙间的讨论与表达。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
🎭

闭幕倒计时
01
天
“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是约翰·海杜克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展览呈现了大量珍贵的绘画、装置、手稿、影像、文献资料,引领观众走近海杜克对于建筑的畅想以及其跨越绘画、诗歌、建筑等多种媒介的实践。





以上图片皆为“约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展览现场。
展览过往对谈精选
在展期内,策展人张永和、葛明、贺玮玲分别以对谈的形式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海杜克的创作与影响。
策展人
张永和:
其实约翰·海杜克是一个跨学科现象,当然我也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把自己首先想象成为艺术家还是建筑师还是诗人?我了解到他最好的朋友就是诗人,也跟艺术界人士交往很多,所以他不是仅限于建筑学的一个现象。对我来说,多关心海杜克的工作是帮助我们把建筑学带回到建筑学本体,而不是外围的一些问题。我刚才说的这两点听上去完全是矛盾的,可是它恰恰是有可能并存的——一个人非常专注于建筑、绘画、文学,而他的职业又是其中的一个建筑。
策展人
葛明:
海杜克或许是20世纪所有建筑师中间最擅长于用形式结构来思考建筑学的人之一。
对于海杜克来说,他对媒介的思考,是既要表达对建筑意义的认识,同时制作作为媒介本身是否有它的意义……我想这也是海杜克制作的一个特殊性。海杜克的制作在当代哲学家、艺术家中起到了一种平行的作用。
策展人
贺玮玲:
对于海杜克来说,他实际上是通过建筑画这样一个媒介对建筑进行思考,所以这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我一直在问这样一个问题,海杜克没有很多的建成作品,为什么他的影响力这么大?不光是因为他是库伯联盟建筑学院院长,他真正的意义在哪里?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是怎样从一个时代的角度去理解海杜克。
梁绍基:蚕我 我蚕
🐛

闭幕倒计时
06
天
“梁绍基:蚕我 我蚕”是艺术家梁绍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翔实的个展。PSA一楼至二楼的展厅内展出了装置、影像、摄影、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及文献资料,时间跨度逾三十年。展览梳理了艺术家突破传统媒介,与蚕缠绕的三十余年探索与思考。


作品《沉云》在“梁绍基:蚕我 我蚕”展览现场。
展览闭幕表演精选
在展览尾声,舞者万盛以表演《坐忘》与梁绍基的作品《沉云》对话。
编舞
万盛(舞者):
于沉云间物我两忘。
由三部分组成:“此在”、“坐忘”、“蜕”。生命在不断超越自己,跨越生存极限,经历暴风雨洗礼与内心的撞击之后,静至空灵。而我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的正是隐含涅盘之痛的超然和安宁,与《沉云》发生对话。
第一部分:“此在”。
由云根起念,呼吸而在,沉、缓、顿、挫、寸,若隐若现蠕动于古木中,冲破探索于古木外。趋光,是所有生命的本能,也是走向物我两忘的内在动力之一。
第二部分:“坐忘”。
出古木,游移,从前部分的动机中逐渐递增线性延长,八字轨迹形成。其间偶发性地产生“坐忘”之境。内容自简入繁,由繁归简,有吞吐感,如蚕如人生,一切经历终都归于平和。
第三部分:“蜕”。
力的纠缠对抗到舒缓释然;
云的沉重到轻盈;
一块朽木逐渐飞升起来。
此部分从楼梯向天庭而行,在云步的迂回、环动中完成最后一个完整的“8”字,完成无始无终绵延无限之意。逐渐消失。
轻盈、纯净,安宁而笃定。


作品《“8”字迹》在“梁绍基:蚕我 我蚕”展览现场。
编曲
杨华(四川音乐学院):
舞蹈家的创作构想和梁先生的作品带给我关于听觉的所有想象。作品声音建立于云起之处的呼吸之上,缓缓升起,渗透,飘移,形成沉、缓、頓、挫、寸的呼吸状态和此在——坐忘——蜕的三部结构,音响追求古木带来的温和、深沉、且略带一丝“涩”的气味,通过音乐结构力量的变化冲破于古木之外。
作品运用纵横音高设计和布局构成的明暗,形成音乐中若隐若现的微弱光亮,以听觉空间更远的电子音色为底色,融合自然声学乐器,不同空间和质感的音色交织存在,以寻求若隐若现和渐变的音响。音乐没有使用如中国民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符号,仅埋藏了中国五声调式和五声性的音级动机,使民族音乐语言潜藏其中,最后段落音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桑蚕吐丝声图,意在表达蚕蜕变后的轻盈、释然、安宁和笃定。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
✈️

闭幕倒计时
06
天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是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在中国的首展,也是psD成立以来首个与时尚相关的展览。展览集结全球重要博物馆和设计机构中卡拉扬的130余件代表作,从毕业后推出的最初两个系列到2020年的最新创作,回溯卡拉扬的创作源头,展现其作品背后的绵延思考。





以上图片皆为“侯赛因·卡拉扬:群岛”展览现场。
展览过往讲座精选
在展期内的最后一场讲座中,由英国时装学院的朱迪斯·克拉克教授对卡拉扬创作中反复讨论的“边界”问题进行解读与延展。

朱迪斯·克拉克线上讲座“移动的边界”现场。
讲者
朱迪斯·克拉克
(伦敦时装学院/伦敦艺术大学时装与博物馆学教授):
给卡拉扬的作品一个展示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在一个空间中感受他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在屏幕上。回到今天演讲主题中的“边界”一词,空间在卡拉扬的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他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元素。
……我发现卡拉扬的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边界的不明晰,我们可以在卡拉扬的作品中发现与建筑、政治、社会等学科的关联。边界是一种界限,它不仅和卡拉扬作品的跨学科连接有关,我们也可以将时装看作为身体的边界,这就带出了新的话题——怎样去定义时尚的边界。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