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山犀鸟》。摄影/黄嵩和。
冠斑犀鸟在喀斯特峭壁上筑巢 ,是因为当地上世纪早已伐光的大树导致了冠斑犀鸟栖息习惯的改变?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所幸的是透过狭窄的巢口摄影师已观察到了两只羽翼未丰的幼鸟。这对犀鸟夫妇是幸运的!
嘴上戴“头盔”
冠斑犀鸟,属于鸟纲犀鸟目犀鸟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最明显的外形特点之一是嘴上有个头盔状的蜡黄色或象牙白色的盔突,盔突前面具明显的黑斑。

▲冠斑犀鸟因头上部生有带黑斑的冠状盔突而得名。摄影/Ash7103。
冠斑犀鸟体长较大,可达55~60cm,体重600~960g。
上体和背部呈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其中两翼和尾巴的金属光泽更为耀眼;下体和腹部呈白色,在两翼以及外侧尾羽处分别有白色的翅斑和端斑;跗跖和趾呈铅黑色。

▲有绿色光泽吗?摄影/江瑞德。
雌雄鸟形态差异不大,只是雌鸟体型更小一些。
仔细观察冠斑犀鸟盔突上的黑色斑块,可以发现:雄鸟盔突上黑斑明显比雌鸟的大,而雌鸟盔突背面几乎没有黑色;此外从裸露的眼周颜色也可以区分雌雄:雄鸟的眼周裸皮为青蓝色,而雌鸟大多是白色或肉白色。

▲冠斑犀鸟生活的热带森林环境 。摄影/Tnakeerhs。
冠斑犀鸟栖息于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等植被较好的森林,有时也在人工林、次生林等生境出没,适应性较强。国内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海拔较低的森林。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及东南亚。
飞行似飞机
在非繁殖期,冠斑犀鸟主要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巨树之间,偶尔也会到地面觅食,常5~10只集群活动,有时也超过10只。它们叫声高昂独特,似“嘎克、嘎克、嘎克”,500米开外都清晰可闻。
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两翼平展,下体的白色与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像一架飞机掠过,所以老百姓俗称“飞机鸟”。

▲冠斑犀鸟酷似飞机般的滑翔飞行姿态。摄影/T. R. Shankar Raman。
鸟中的模范家庭
一夫一妻制使冠斑犀鸟赢得了“爱情鸟”的美称,其在笼养情况下有一定的合作繁殖行为。繁殖期为1~7个月,每个地区的繁殖高峰与降雨量及果实多少有关。每次产卵2~3枚,孵化期约为1个月。
作为次级洞巢鸟类,它们不会自己挖凿洞穴,主要选择其他鸟类用过的洞穴或大树的裂缝繁殖。在广西西南部的石灰岩地区,冠斑犀鸟会选择在悬崖上的石洞里繁殖。

▲冠斑犀鸟喂食。摄影/Ajit Hota。
在繁殖季,雌鸟产完卵后就卧在洞中孵卵,当全职妈妈,并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腐木等堆在洞口。雄鸟在外面用唾液、泥巴、果实残渣等将洞封闭,仅留一个裂缝。
在外的雄鸟白天觅食,将食物通过小口送入洞中;夜里站岗放哨,保障着妻儿的温饱和安全。直到幼鸟长大羽翼丰满,雌鸟才会带娃一起破巢而出与雄鸟团聚。

▲高质量鸟类。摄影/Vikas patil photography。
-END-
文丨Dannie
编辑丨Dannie
封图摄影丨黄嵩和
版权所有——微信公众号:野生生物影像年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