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无限风光在外滩

高小云新作【外滩·双联画】赏析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

“高氏外滩”必然会成为外滩绘画长廊中的独特篇章而留下不可忽略的一笔长存于世——无限风光在外滩!无限情思在画中!

文章作者:

李刚

原上海市府外事办公室国宾处副处长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翻开上海的历史篇章,拂去魔都的岁月风尘,闻名遐迩的外滩,被世人冠以“东方百老汇”,享誉全球!它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北起苏州河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1.8公里。原是上海城厢(城隍庙)外的一处沿江滩地,旧时称“黄浦滩”(后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定名为“中山东一路”)。    

早在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于是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地为英租界,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临江建造起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并开设了110多家金融机构,外滩成了“远东的华尔街”,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直至1943年民国政府收复租界后,百年外滩租界史告一段落。1949年新中国成立,外滩褪尽昔日铅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上海,市政府开始对外滩进行大规模的搬迁、修缮、改造,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线谱一样的外滩景区,它是由“凝固的音乐”——【万国建筑博览群】和“流淌的乐曲”——【黄浦江】所组成。外滩,东临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西侧则矗立着英国古典式、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东印度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迥异的大楼。百年来所汇集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最终奠定了独具魅力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承载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如今,中山东一路人流如织,车水马龙;黄浦江面船笛高鸣,乘风破浪;“万国建筑”霓虹闪烁,炫目迷离……真是一幅“华灯初上外滩河,江面粼粼傍岸歌”的巨幅画卷!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从上海租界文化开始的,而外滩正是这样一面明镜:无论你是否生活在上海,外滩都是一处值得探索和品味的文化地标。它的诞生,建立在百年文化积淀之上,它的繁华背后,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沧桑历程,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互碰撞又彼此融合,体现了魔都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极富前瞻性的眼界和追求。时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陈琪先生说过:人们走近外滩,走进每幢各不相同、整体风格各异的特色建筑,如同审视一个时代。那些灰色的基石、高叠金色的圆顶、拱形门前汉白玉石的雕像,还有久久回荡在时空中的外滩钟声,无不记录着时代的烙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外滩見证了时代,見证了历史,見证了变化……亦見证了彼时、此时的画家。


可以这样说, 外滩启迪了画家的智慧,激发了画家的灵感,鼓舞起画家的竞争欲望和斗志……外滩成为画家们创作的永恒题材:早有刘海粟、颜文樑、林风眠、赖少其、沈柔坚、杨可扬、陈逸飞、陈希旦等在内的一大批前辈艺术家,都曾用自己的画笔深情描绘过外滩的历史建筑,奉献出一批不朽珍品。大师的每一幅画都有着”感、悟、悦、美”的时代诉求,这种“时代诉求”的不断细化和不断下沉,确确实实是按着外滩发展的整体脉络同步前行的,都可以从中找到各个时期特有的生活需要、文化诉求和审美意态。


近有2017年10月31日,【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在刘海粟美术馆揭开帷幕。展览汇集的100多件作品,来自包括夏葆元、魏景山、方世聪、黄阿忠、姜建忠、李向阳、陈燮君、李淜、杜海军、周胤辰、陈伟德、王冠英、陈明园、石滢等在内的80多位艺术家,横跨老中青三代,可谓众星云集。通过这次集团军式的大批量创作,发掘外滩历史建筑背后的人文魅力,激发全社会对经典建筑的关注,并营造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氛围,是此次展览举办的初衷。人们了解一幢幢建筑的历史,欣赏一列列建筑的风格,品读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建筑艺术,如读一部中外千年建筑史,读一部中外文化艺术史,更是读一部百年上海开埠开放的发展史。这次油画展正是上海油画家对外滩建筑的一次再阅读。如何通过艺术的语言,重构外滩在当下语境的特殊意义,并突出上海的城市性格,是展览重点关注并努力回答的问题。


而今又有画坛新锐高小云的【外滩•双联画】惊艳问世,它作为画家的一种主题性创作,用艺术的方式对外滩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叙事,用审美的眼光对外滩历史和现实再发现。高小云先生是一位具有大历史观的画家,他撷取了极具历史代表性的数座建筑物和改造后的黄浦滨岸作为图式,把改革开放时代的宏大叙亊,投射于魔都的标志性地段——从外滩的视角,展示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光辉成就!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格局和气象,呈现出更多激情与生机。画家跻身“外滩”唱新歌,为“上海外滩画廊”平添惊艳一瞥!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我们看到高小云也从历来公认的外滩最佳全景角,采用双幅图式来展示外滩的完美形貌(晚景+日景):近看左幅画面,画家特意重点选择描绘了五座经典代表性建筑(从左至右):


①外滩10~12号——1923年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宏大的体量融合精美的设计,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壮观的建筑”。建筑仿佛恢弘的神殿,内部装饰格调高雅,用材考究,工艺精湛。大厅中8根由整块意大利大理石制作的奢华圆柱,散发着浓郁的欧洲宫廷艺术气息。特别是八角形门厅穹顶部的8幅马赛克镶嵌壁画令人目眩神迷,那是一组深藏在外滩建筑内部的艺术。壁画描绘了20世纪初包括上海在内的八座世界城市,每座城市的前景都有一位具有象征意义的女神,而在天顶的最上层还有三个不同的形象,分别是代表太阳的少年、代表月亮的少女和一位蒙面的丰收女神。这种天地共存象征恰恰是一个银行对丰盛富饶追求的表现(仅仅是一栋大楼里的壁画就有如此华美的看点,却甚少为人所知,而这种情况在外滩的建筑群中不在少数,值得人们挖掘。1955年上海市政府迁入【汇丰银行大楼】,直至外滩恢复金融街功能后迁出。1997年上海【浦发银行】获得使用权。


②外滩13号——【海关大楼】:由当时为外国人掌控的【上海海关】主持修建,1927年落成,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1857年,【江海关】正式迁入中式歇山顶建筑,1891年翻建时,屋顶变为都铎式红瓦砖墙,透着浓浓的英伦味道。时光流转,20世纪20年代,设计方【公和洋行】选择有节制的古典主义风格,既有摩天楼般的钟塔,又保留古典多立克柱式,简洁现代,带有当年时髦的装饰艺术风格。


③外滩14号——直至1948年10月才建成,是临江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虽然地处核心,灰白水泥外墙在左右气派的花岗石立面的映衬下,显得低调而朴素。14号建筑原是文艺复兴风格【德华银行】大楼,一战后由【交通银行】接管,1937年委托匈牙利【鸿达洋行】重新设计。建筑采用当时新潮的“装饰艺术”风格,强调垂直线条,中轴对称,顶部中央加高两层作塔状造型。底层及入口以黑色大理石饰面,质朴其外,精美其中。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④外滩20号——1929年9月5日,【沙逊洋行】投资兴建的【沙逊大厦】建成,【公和洋行】设计。楼高10层(局部13层)77米,是外滩建筑群中最高也是最宏伟的一座,有“远东第一楼”之称。【沙逊大厦】为装饰艺术化的浪漫新古典主义风格,俯视平面呈“A”字形,立面简洁,垂直线条构图,檐部和基座线脚饰有几何图形。屋顶东部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是外滩的著名标志之一。建筑底层西大厅和4-9层原为【华懋饭店】,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以豪华著称,曾名噪上海。1956年,饭店更名为【和平饭店】,并于2010年耗资5亿港元修缮翻新为如今的【华彬费尔蒙:上海和平饭店】。


⑤外滩23号——建于1937年的【中国银行】大楼,带有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这座中西合璧的银行大楼,由中国建筑师陆谦与【公和洋行】共同完成,是外滩唯一一座华人参与设计的临江大楼。四方攒尖屋顶、琉璃瓦和镂空花格窗,以及檐部的石质斗拱装饰,将西方装饰艺术与中国传统风格完美融合。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伪储备银行营业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至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迁入办公,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笔者曾看过高小云创作《外滩》的频:画家先在画布上用铅笔素描好双联画的构图,然后借鉴印象主义画派的光影、色彩造型特点,娴熟地演绎着欧洲经典油画技巧,用油画笔、刮刀蘸着油画颜料刻画塑造出外滩晚景中的一系列光影交错迷离、斑驳陆离、沧桑轮回的历史经典建筑。    

观者驻足画前,不禁想起那曾经的浩劫年代里,驰名中外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虽仍如巍峨山峦磅礴矗立、被金黄夕阳笼罩而灿烂诱人,却因“西方殖民文化”的烙印”而“近黄昏”的落寞让人伤感、唏嘘……画家沉重迷惘的笔触处理,让观者穿越时空的追忆而产生强烈的“乡愁”……然而当观者退后几步再覌赏画作时,则是形象鲜明、色彩斑斓、金壁辉煌……又将覌者拉回到現实之中(这就是印象派油画审美特质的奇幻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外滩历史建筑群终于回归金融、回归文化,成为新时代上海的象征,乃至全球化国际大都市的象征。 

   

当观者同时再将目光移向右幅画面(外滩日景)则更是豁然开朗,中国画的大写意成为画面主基调:春光明媚、生机盎然,滨江大道宛如彩带沿江铺陈,游人悠然漫步,极目远眺处,緑树丛中一抹红的“英雄纪念碑”映入眼帘……让人们惊叹黄浦滨江如何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的巨大变化,彰显了上海发展的青春朝气!画家刻意选择、精心塑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外滩新形象,主要以印象主义画派的风格揉合中国画的彩墨写意元素,呈现出一种強烈的色阶参差交融质感和视觉冲击,形成一种中国文化气场……遂有这幅吸人眼球的《外滩双联画》的问世!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高小云1977年出生于陜西的穷乡僻壤,从小显示出天赋异禀,加上后天发奋努力,在中学毕业后以头名成绩考入西安美院(原陜西省艺术师范),后继研修就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到学院派的系统严格训练,毕业后分配当美术教员。然而在“要当专业画家”的雄心激励下,高小云于2002年毅然决然辞去公职闯荡大上海,成为一名“海漂”画家。曾参与发起上海浦东画家村、浦西艺术家园等多个艺术家聚集地,先后创办云海画廊、3A画廊、小云文化……。先后创作了《陕北风景》系列、半抽象《仕女》系列、《江南水乡》系列、头和手为载体的《问题》系列、《时光》系列、《乱》系列、《一块伤疤》系列……画家在作品中追求静与动、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介入作品语言,十几年来从不停歇。他深知要成为体制外的职业画家,必须要冲破学院派的传统束缚,“笔墨当随时代”,敢于创造革新!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高小云从灿若星辰的中外绘画大师身上汲取了养分,将西方現代绘画的形式和中国传统水墨的意境相结合,创成别出心裁的格体:众多作品中的文化气息与审美精神高度一致,有西洋画的色彩敷涂,也有中国画写意的洒脱意趣,我想这大概和画家内心的追求有相当关联:执着走出一条中西融合且以民族性的文化表达的形式审美之路,既因袭西方油画的光影、块面、色彩及素描笔触的造型风格,又融合中国画的彩墨技巧及其充盈的含蓄诗意。画家曾这样描述他自己在创作中的情态:“当色彩与形体脱离现实的时候,升华为心灵的语言、自由的说话的时候,画面开始出现了灵魂。我的思维不再停留在色彩关系中和现实的形体上,有时候与色彩关系上背道而驰,神奇的是它会绝妙的成立,而且就是我要的、心灵所向的。形体和现实没有关系,这个型是哪里的型?这个色是哪里的色?是自己的风格?还是心灵深处?还是思维的?还是人的潜意识?创作时我没有什么思维,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人身体的本能动作,我可以在黑色里感受,世间万物所有的色彩,也可以在很简单的运笔中,体会世间万物的形体。我可以放空整个画面,往往感受到的是宇宙间一切的包罗万象,这时我是不存在的,更像是一团气,心、脑、手在气中流动着,流动在画布上,颜色、画笔、刮刀神奇地与脑、手、心高度一致,可以忘却凡尘中一切愉快和不愉快……”画家矢志将西洋油画引向中国化的大胆探索而达到的忘我境界,真是可敬,可佩!他那些“中西合璧”的力作正受到众多收藏者的喜爱和海内外市场的追捧!近几年来,高小云的个人画展受邀于海内外几十家知名画展、画廊便是佐证……     


当然,艺术的本质是承载情感和人性。光影与块面、古典与代,毕竟都是技法、图式问题。更须把握的审美视角,应是作品中蕴含的复杂而高潮迭起的情感与心绪。画家越来越多的作品正在跨越时光的阶梯,积淀出艺术的厚重与深沉,触动观者的心灵:思接百载,视通万里……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让我们再回到《外滩》油画前:整幅作品呈现出邀请覌者入画的亲切氛围:笔者恍如走进画中,回想起自己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职于市府外办国宾处时,陪同越南历史学家黄日新先生(原越南国家主席黄文欢之子)游览外滩、向他介绍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以及我在【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演奏厅】邀请以色列总统夫人共舞华尔兹的难忘情景……又恍若是右幅画面中徜徉在黄浦江畔的游人——眼前:波光粼粼,一片片涟漪,一页页历史;身后:大厦巍巍,一座座楼宇,一篇篇故事;我和画家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美好以及对外滩的无限感怀与遐想……


我品味着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一句话——“只有艺术品才能证实,在时间的洪流里,人类确实发生过一些事。”而陷入沉思:美外滩、大上海,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艺术家常被时代赋予各种美誉与标签,而往往把这些一一拂去、细细体味,才能理解究竟是什么让其人、其作品能够与时间相伴而行。每位艺术家的创造,都是奔流不息的艺术长河的一朵浪花。传统因发展的驱动焕发新的活力,创新因传统的承续呈现新的内涵。高小云的《外滩》不会因其题材的重复和岁月流逝而削弱它的艺术价值,反而因凝聚了人们共同的情怀而尤显隽永。


笔者相信:“高氏外滩”必然会成为外滩绘画长廊中的独特篇章而留下不可忽略的一笔长存于世——无限风光在外滩!无限情思在画中!



艺术家介绍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高小云

上海艺术家,1977年生于中国陕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生活工作于上海,曾参与发起上海浦东画家村,浦西艺术家园等多个艺术家聚集地.先后创办《云海画廊》,《3A画廊》,《小云文化》。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并乐此不疲的在创作中寻找我要的语言,先后创作了《陕北风景》系列,半抽象《仕女》系列,《江南水乡》系列,头和手为载体的《问题》系列,《时光》系列,《乱》系列,《一块伤疤》系列……作品中我追求静与动,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介入作品语言,十几年来从不停歇……作品被英国、荷兰、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台湾、新加坡,中国等收藏家收藏。

创作理念:

      自然、简洁、干净、灵透,色彩典雅,随和是大家对我作品画面的第一印象,在创作过程中,我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现实社会的压力下,人们丧失了很多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是我对创作要求的修行。

    技法上,我强调刀法的自然性,巧妙融合厚与薄,轻与重,快与慢,刚与柔,冷与暖,无与有的变化手段来调整和引悟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达到认识,信任与共识的最佳状态。从而将生息并存的全息生命体,精气合一而超越生命的灵魂信息加强。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架上艺术语言,最终我找到了中国画的留白,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无”胜过“有”,而“无”是所有灵性与自然与天人合一的最佳的概括语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为灵,所以灵的不同也就在此,画面的张力,情绪,状态也就因人而生。

     当我面对每一张空白画布,总是从心情激动到平静作为创作的起点,我把自己对精神求索的最高境界在看似沉默中偷偷享受了几段人生起伏已及获得解脱,我也自以为每个画面都是我生命乐章的一部分,承载了我毕生的修为……作品收笔的那一刹是我最累,但精神最为放松的一刻,我希望大家也能从我的作品中找到通往自己理想境界,享受,提升并找回自然本性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向上滑动查看作者展历

2022“春天来了”高小云个展(上海)     

2022“得意连年”跨年新春双联展(台北)

2021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 

2021香港会议展览中心AAF艺术展(香港) 

2021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海)

2021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深圳)

2020台北新艺术博览会(台北)

2020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海)  

2020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 )

2020高剑父纪念馆群展(广州)

2020登界游方艺术展联展(香港)

2020名家油画精粹展(台北宏艺术)

2019台北“Ink Now”水墨展(台北)

2019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

2019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香港)

2018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香港)

2018台北国际艺术(台北)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

2018台北新艺术博览会(台北)

2018台北宏艺术《醉枫染墨》个展(台北)

2018韩国釜山艺术博览会(韩国釜山)

2017马来西亚艺术博览会(马来西亚)

2017新加坡当代艺术展(新加坡)

2017台北新艺博会(台北)                                             

2017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香港)

2017“江南静好”个展(台北得艺美术馆)                              

2016英国伦敦AAF艺术展(伦敦)

2016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香港)                                      

2016台北新艺术博览会(台北)

2016新加坡当代艺术展(新加坡)                                         

2015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

2012“一块伤疤”当代个展(英国伦敦上海)                               

2000参加首届首都艺术博览会(北京)





--END--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无限风光在外滩:高小云【外滩·双联画】赏析 风光 外滩 高小云 双联 新作 高氏 绘画 长廊 篇章 情思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