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仅通过展签来了解是有限的,“多伦VOICE”系列,每期推出一位当前展览艺术家,与公众分享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思考与实践。此栏目将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呈现更多艺术作品展签外的故事,并发掘经由作品延伸出去的更广泛的知识。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现场作品
红与黑:中国资本的第二大陆
布面油画,亚克力,图像拼贴,丝网印刷,喷漆,油漆笔,石墨
40x60cmx3联,2020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展览现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章丛欣
《红与黑:中国资本的第二大陆》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较长。这件作品放在蒲英玮的工作室里,他时不时会对这件作品进行创作和加工。所以说画上面经常有不同的材料,这也是艺术家在进行大尺幅绘画创作当中会运用到的不同的材料。可以看到有木炭、丝网、纸本的转印,或者是矿物颜料的使用。这三幅小画可能也从侧面记录了艺术家在过去一整年中的创作和工作的整体状态。
李贵平先生,蒲英玮《水坝剧场:我想要现代》,影像静帧,2020-2021,图片源自艺术家
艺术家蒲英伟与非洲的关系与其说是关注,不如说是一种遭遇。2013年蒲英玮的舅舅开始频繁地去往⾮洲,参与援助⾮洲的⽔利⼯程建设。就在同⼀年,他也离开家乡去往法国学习。⽽他的舅舅李贵平所去往的非洲国家,⼤多之前也被作为法属殖⺠地,所以在法国的本土社会本身就有非常多的关于非洲问题的讨论,包括现在大众所熟知的很多非洲国家依旧是以法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同时,艺术家的舅舅作为一名中国的水利工程师也在非洲进行项目援建,主要是中非共和国,肯尼亚等国家。因此,一方面是艺术家在法国接触到的关于非洲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其家人的非洲经验。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非洲命题”或者说“中国与非洲命题”是一个非常有情节也非常重要的命题。并且在新中国的国际化历程当中,或者说在第三世界同盟,亚非拉同盟的种种历史策略以及历史趋势当中,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其实是中国的国际化命题上非常重要的一环。
蒲英玮《红与黑:中国资本的第二大陆》,布面油画,40x60cm,2020,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摄影:章丛欣
蒲英玮《华(CHINAFRICA)》,布面油画、丙烯、纸本拼贴、油漆,90x70cm,2021,图片源自艺术家
所以《红与黑:中国资本的第二大陆》这件作品中的红色与黑色分别代表了艺术家长期关注的两个地缘问题。一个是红色,代表当代中国的内部问题。一个是黑色,也就是非洲问题,以及广泛层面上的中国与非洲问题。在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有一个像可口可乐字体一样的单词“Capital”,它在画面中象征着中国资本,它所指设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也就是说在中国决定要改革开放的那一刻,我们国家的这种构成,变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上尚未存在的一个新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在今天或者是疫情之后,甚至有了一个全面的总结。这种模式,以及这种与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中国的整体的国家实力,在世界性范围上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推进。在艺术家看来这种推进,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它富于争议的一面。今日中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被人指点,或者说也是有争议的。艺术家在他自身的创作中不是要去评判或给出答案,更多的是纯粹想要去呈现这个命题,让人们关注到这个存在争议的命题。就如同在艺术家作品中常出现的一个词“ChinAfrica”这个词汇并不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而是在2009年由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北京周报》报社创办的月刊的名字。
《CHINAFRICA》杂志,蒲英玮收集,图片源自艺术家
蒲英玮《水坝剧场:我想要现代》,200x1000cm,2021,图片源自艺术家
再比如蒲英玮的另一个项目:“水坝剧场”,这个项目是围绕中国在非洲的基础建设而展开的研究性项目。项目呈现的是多方立场对待中国主持修建基础建设的不同态度,以及不同人群所受到的影响。其中涉及到了大背景下的两国邦交,一带一路政策以外的更多具体的事件和群体,如:由于工程修建而要搬离家园的原住民、项目施工团队常驻非洲的中国人、促成此类项目的中间人等等不同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又由这类项目而产生了哪些变化;以及现代化工程的修建,这种文明与科技的模式又在当地的生态/文化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位置等等,以一种更具叙事性的视角来呈现其思考与作品。
蒲英玮,1989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
蒲英玮的工作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强烈乌托邦热情的观念艺术实践。艺术家将其在公共领域中所践行的多重媒介与身份叙事理解为一次全面的动员。以个人史作为一个绝对的出发点,通过展览、写作、设计、讲演、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工作,艺术家试图生产一种跨越了种族、国家、伦理等宏大命题的“元政治”。这种政治与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同样复杂并充满悖论。
近期个展/个人项目:
“血字的研究:革命现实主义的再次起源”,MAMOTH,伦敦,2021;
“晦涩历险:思辨波普与泛中主义”,SSSSTART星美术馆研究中心,上海,2021;
“写真伦理:中非影集”,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厦门,2020;
“时间,历史,我们(为何而战)”,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
“蒲英玮与中国资本”,没顶画廊,上海,2020;
“蒲英玮,或1989年之后的虚构”,器空间,重庆,2019;
“双重帝国”,新中法学院,里昂,2018;
“宛若真实”,Galerie Sator画廊,巴黎,2018;
“蒲英玮与吉姆·汤普森建筑事务所”,J: GALLERY,上海,2017;
“游牧小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
近期群展项目:
“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1;
“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OCAT上海馆,上海,2021;
“文献集:七个线索”,泰康空间,北京,2020;
“那看见万物的,知道万物的,就是万物”,798艺术中心,北京,2020;
“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
“恋舞神曲”,泰康空间,北京,2018;
“登陆舒适区?”, 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北京,2018;
“疆域-地缘的拓扑”,OCAT上海馆/OCAT研究中心,上海/北京,2017-2018;
“小说艺术”,OCAT深圳馆,深圳,2018;
“全球定位”,乔空间&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上海,2017;
“教学相长-第三届实验艺术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7,等。
近期策划项目:
“华文码头:从唐人街到红色国际主义”,OCAT深圳馆,深圳,2020。
曾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2012),文章《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获得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二等奖(2019),入围华宇青年奖(2018),入选中国艺术权利榜(2019),入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2020),入选Gen.T亚洲新锐先锋榜单(2020),入围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2021),影片《访谈录》入选法国卡昂电影节(2018)。
在近期的实践中,蒲英玮转而以思想阵营的分裂、帝国主义的回潮为新的工作背景,广泛学习并延续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与20世纪先锋派视觉遗产,并从革命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宣传两种异质同构的视觉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语言系统与历史视阈。
*部分图片、音频和文本致谢艺术家
—
图文编辑|李 艺
栏目编辑|贾文琴
微信编辑|戴露露
当前展览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随申办”预约码
Tips
美术馆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
周二至周日
Tuesday to Sunday
10:00-18:00(17:30 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
Closed on Mondays
美术馆没有停车区域
No parking space available
Address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27号
No.27 Duolun Road,Hongkou District,Shanghai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立足当代艺术
促进艺术交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