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经典萌生创意
Anicka Yi的感官展览「Metaspore」
机器生物化构成的抽象景观
出生于首尔的纽约艺术家 Anicka Yi的个展「Metaspore」于2022年2月24日至7月24日在意大利米兰HangarBicocca 上展出, 展览上20 多个融合科学与艺术的装置,被视为一种感官和联觉体验,质疑自然与合成、人类与非人类、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界限。
展览现场,作品可以追溯到 2010 年
「Metaspore」探索了Anicka Yi 在过去十年中的作品,其特点是在组合中使用易腐烂的工业材料,挑战雕塑和装置的不变性。
Biologizing the Machine,2022 年
Biologizing the Machine 《将机器生物化》由七个大型玻璃展示柜组成,里面装有 Winogradsky 培养物(以发明这种微生物开发装置的俄罗斯微生物学家的名字命名)结合土壤细菌、蓝细菌和藻类的当地创造的生态系统。


通过生长、停滞和腐烂的循环,装置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生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产生在展览期间发生变化的“悬浮画”。
“我通过材料实践哲学。”
——Anicka Yi
作品中哲学问题与科幻意象相结合的叙事,在生物学与文学、生活与讲故事之间建立了联系,采用了一种被定义为“生物小说”的方法。
Biologizing the Machine (terra incognita)
2019 年威尼斯双年展,
电子动画昆虫安置在由海带和一系列土壤生态系统
制成的发光有机茧中,使用人工智能监测来学习细菌的发育
Metaspore揭示了例如不同生物的共存、非人类形式的智能、身份和社会不公等主题。Anicka Yi 凭借其对机器生命新可能性打开了一个生成空间,用于连接有关塑造我们的智能概念以及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物种关系的模型的问题。
文化力延伸
▽
艺术家
Anicka Yi
首尔,1971 年;在纽约生活和工作
Anicka Yi致力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主题,她通过气味和生物技术的缩影提出与女性、种族和身份相关的问题。
Metaspore是由Vicente Todolí 和策展部门构思的 2022-23 展览计划的一部分,Anicka Yi 创造的“meta”与“spore”隐喻地唤起了艺术家在作品中使用的增殖过程,污染并被周围环境污染。因此, Metaspore遵循多感官和身临其境的道路,一方面以嗅觉维度为中心——一系列以香味为特色的作品——另一方面,以物质的转化,例如腐蚀和代谢过程。
2021年12月她借助漂浮的机器人和 53 升香水,「爱上这个世界」展览将泰特美术馆变成了奢华的水族馆。
泰特现代美术馆
她说,“「爱上这个世界」回应了人工智能发展与气候紧急情况相交的时刻。“空气中看不见的分子世界可以激发我们的食欲,决定我们选择谁作为合作伙伴,或者让我们患上重病。空气包含我们的紧张和焦虑。尽管如此,我还是爱上了这个世界。”
信息来源:stirworld、designboom、artbooms、Gladstone
6岁灵魂装修的
91岁老爷爷的「玩具」之家



Erik主要从事绘画、剪纸、玩偶设计,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和艺术创作热情的他,把这里装扮成了的玩具屋。

这座独立的小房子是他的家,也是工作室。在斯德哥尔摩,明亮的光线显得十分珍贵,工作室是家中光线最好的一个房间,与家中的几个公共空间,客厅、餐厅、厨房,完全开放互通。








Erik在这间“玩具屋”里住了5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作室里,剪纸、画画。虽然房子已经有些倾斜,但他还是舍不得离开。
对Erik而言,每一个可爱的小人,都不是一个孤立、冰冷的作品。它们有生命、有情绪,它们会交流,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构建了这个玩具之家。
文化力延伸
▽
艺术家
Erik的父亲是一家造纸厂的职工,总是会带各种纸回家。所以,在Erik有记忆起,他就开始玩剪纸,对色彩也十分敏感,18岁时,他考入了艺术类院校,在大学里,他做了各种材料,图纸、陶瓷、石版画……离开学校后,他就开始了艺术家的工作。
在二战之后,人们的生活也看不到希望。在那时,Erik在意大利举办了一次作品展,缤纷的色彩带去光明的力量,充满生命力的画面燃起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信息来源:idroom2008
把灵魂藏进“天真”小孩里
「奈良美智」个展开幕
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生于1959年)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奈良美智」于2022年3月5日至9月4日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了70多件重要绘画、雕塑、陶瓷、装置,以及700多幅纸上作品,包含大量未曾展出的手稿,全面回顾艺术家跨越37年的多产艺术生涯。
“奈良美智雕塑公园”,由阿德里安·卡迪工作室设计的特制展台上将展出这一组青铜雕塑和玻璃钢雕塑原始模型,反映艺术家极具共情之眼的创作。
“奈良美智”,余德耀美术馆展览现场,2022
策展人吉竹美香(Mika Yoshitake)
摄影:JJYPHOTO


奈良美智一直以来是非常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刻画的肖像深入人心,有眼神凌厉、隐约不怀好意的人物,偶尔挥舞匕首或叼着香烟,也有悬浮在梦境般景色中的头像和人像。




展览透过他长久以来都酷爱音乐的视角来审视艺术家横跨自1984年至2021年的作品。
从他早期创作的寓意画到近期的肖像画发生了戏剧性的演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奈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画作,富有层次的笔触和缤纷炫彩的色调,与他早期纸上作品中相对粗糙的DIY美学和玻璃钢雕塑作品的光滑锃亮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绘本“寂寞的小狗”而画》,1999
《日惹迷你星屋》,2008
透过奈良美智安静、沉思的作品,将焦点转向艺术家近十年创作中更为普遍的自我内省和个性。




奈良的作品表现出如同民谣音乐般的素净质朴,他曾表示:“如果观者能够看透(我的)作品表面的情感冲击,感受到一种动人的平静与深沉,那么毋庸置疑,这正是因为我受到了这种音乐的影响。”
余德耀美术馆,上海西岸
2022年3月5日—2022年9月4日
文化力延伸
▽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生于1959年,在青森县弘前市长大。1987年,他从日本长久手市爱知县立艺术与音乐大学获得美术硕士学位。1993年,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完成学业。奈良从音乐、文学、童年的记忆以及在德国的求学和生活经历(1988-2000年)中汲取灵感,追溯自己在亚洲和库页岛的文化根源,同时融入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现代艺术元素。2000年,他回到日本,恰逢全球对日本流行文化的兴趣激增,尤其是美国。虽然他主要是画家,但他的艺术实践也包括纸上绘画,用木头、玻璃钢、陶瓷和青铜制作的雕塑,运用废料搭建的装置作品,以及记录他旅途经历和日常风景的照片。


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灾难,事故地点位于奈良的工作室以北,仅70公里远。此后,他的创作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情感上深受灾后创伤触动,奈良转向一种更加沉思内省的创作模式,开始制作陶器并铸造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型青铜头像。雕塑表面凹凸不平的肌理反映了出自艺术家之手的触感,平静的表情则使人联想到死亡面具的印模,缅怀在近期悲剧中丧生的千万亡魂。
信息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图片来源:©YOSHITOMO NARA、部分摄影:Damian Griffiths
启发吉卜力工作室
审美意识与想象力的书
吉卜力工作室一直以一种捕捉想象力的方式讲述充满心灵和魔力的故事,尤其是宫崎骏的许多电影都受到书籍的启发。
这12 部书籍是类似吉卜力工作室的电影一样具有某种审美意识,值得与心爱的电影一起进行比较,只需打开其中任何一个即可找出想象力带来美好与希望的原因。


《NURA AND THE IMMORTAL PALACE》(Nura和不朽的宫殿)Nura是一个在云母矿工作的女孩,为家人提供餐桌上的食物,但暗地里,努拉继续挖掘还因为她的一个朋友在内的四个孩子在矿井坍塌后被推定死亡时,努拉拒绝相信,希望找到他们。
朱莉·阿部 (JULIE ABE)的《ALLIANA GIRL OF DRAGONS》(龙之少女 ALLIANA)重新构想了日本版的灰姑娘的故事。在她心爱的祖母去世后,Alliana 被迫照料继母旅馆,她的双手生锈,但是当她遇到一个女巫并发现她有能力与一条年轻的夜龙交流时,她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THE GIRL WHO FELL BENEATH THE SEA》(坠海的少女)这部韩国民间故事描绘了一个女孩被带到另一个世界的画面,以拯救兄弟的心爱的人免于可怕的命运。每年都会有一个美丽的少女被献给海神,因为传说他的“真正的新娘”会安抚他,结束多年来蹂躏米娜家园的风暴和洪水。
《TIDESONG》(潮歌)关于年轻女巫苏菲的图画小说拥有所有魔法和超凡脱俗的角色。女巫苏菲准备进入该领域最负盛名的魔法学校的入学考试,她施展了一个咒语,将她的魔法与一条年轻的水龙纠缠在一起。


《TEMPLE ALLEY SUMMER》(寺庙小巷之夏)一天,一个穿着白色和服的女孩突然出现在Kazu 的班上,所有同学都坚称她是他们多年的朋友,但这个女孩是谁?他很快就发现家乡的一切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当地的寺庙与一个关于死者复活的传说有关。当 Kazu 和幽灵女孩 Akari 联手寻找寺庙力量的来源时,他们意识到有责任保护它。
《HOW DO YOU LIVE?》(你如何生活?)这是一部关于在世界上寻找自己位置的小说,故事的核心以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命名的男孩库珀在父亲去世和自己背叛了最好的朋友之后,生活面临着艰难的变化。和他的同名人物一样,库珀仰望星空,并利用他对天、地和人性的发现来指导他的生活。(日本经典的第一部英文翻译激发了宫崎骏最新的动画电影,也恰好是他最喜欢的童年书籍。)


《THE SECRET OF THE BLUE GLASS》(蓝玻璃的秘密)几代森山的孩子们都有责任,在他们书架上的蓝色小玻璃杯里装满牛奶,以保持住在里面的小人的生命。但随着二战前的事件开始发生,日本正在发生变化,忠诚度的分歧和食物限制让曾经很容易的一切变得更加困难。(二战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使这本书与宫崎骏的电影特别合适,因为战争和二战的阴影经常出现在宫崎骏的电影作品中。)
《HOWL'S MOVING CASTLE》(哈尔的移动城堡)这是一部英国奇幻小说,也是启发吉卜力电影之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女孩在穿越荒野女巫后变成了一位老妇人。为了打破咒语,她找到了哈尔巫师和他的移动城堡,与恶魔达成了交易,并在途中与荒野女巫正面交锋。


《PENGUIN HIGHWAY》(企鹅公路)有一天企鹅出现在镇上,一位的四年级学生对它的出现以及周围的一切感到困惑,他确信这与他在牙医办公室看到的一个拥有奇怪能力的女孩有关,他必须用他知道的唯一方法——观察力,来证明这一点。(虽然不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电影,企鹅公路被导演石田博泰和工作室 Colorido 改编成了同名动漫。)
《THE CAT WHO SAVED BOOKS》(拯救书籍的猫) 夏树轮太郎正要关闭他祖父心爱的二手书店时,一只神秘的猫出现了,声称他需要轮太郎的帮助来保存书籍。
但他跟随猫穿过了一个他以前在商店里从未注意到神秘扩张的迷宫,并发现自己加入了猫的行列,试图将书籍从善意的滥用中拯救出来。(古怪的动物角色,以及寻找自信的主题,具有明确的吉卜力氛围。)


《Lonely Castle in the Mirror》镜中孤独的城堡 辻村水树为所有被悲伤和脆弱感触动的人用心和希望包装了一个充满谜题的情节。
镜中孤独城堡中心的七名学生,通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传送门逃离学校,在上课时间在魔法城堡中消磨时间,一把隐藏的钥匙,它可以实现发现者的一个愿望,并承诺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
《EVA EVERGREEN》(半魔法女巫) 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巫Eva试图在她 13 岁生日之前获得新手女巫的等级,否则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她的魔法。
Eva前往一个沿海小镇计划开一家魔法修理店,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但镇民似乎并不相信她,随着一场魔法风暴,Eva证明,即使是一点点魔法,因为它的独创性也足以挽救这一切。
文化力延伸
▽
虽然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宫崎骏最令人难忘的电影完全是原创的(《龙猫》、《千与千寻》、《幽灵公主》),但是书籍给了他很多灵感,他会从一本书开始,然后四处游荡去探索他想探索的东西,画他想画的东西。《魔女宅急便》便是改编自Eiko Kadono的《Kiki's Delivery Service》。
信息来源:bookriot
心怀信念与真实
春季群展
蓝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
2022年3月12日在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将以《蓝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为题,推出呈现绘画、雕塑、装置、混合媒材等多元媒介的春季群展,展示12位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ß)创作,曲名受诗人卡尔·贝克(Karl Isidor Beck)的诗作启发:“犹如山脉金矿,心怀信念与真实,在多瑙河上,多瑙河上闪耀蓝色光辉”春季群展以乐曲型式分为“社群交响”、“自然咏叹”、“空间韵律”三个篇章。
安妮特·辛斯迈斯特,《集装箱 15 东京玻璃 XS》
第一篇章:“社群交响”讨论社交媒体、身份归属、过度消费、交际边界等话题,发掘当前社会不同社群的心理现象。

《虚张声势》,2019

左:拉米罗·史密斯·埃斯特拉达(Ramiro Smith Estrada)“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如何描绘自己”突显和美化“世俗”生活。
右:凌·波儿(Rine Boyer)擅长捕捉描绘美国文青文化(Hipster culture),以个性化的图案与简洁的色调捕捉极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新作系列主题聚焦于“关系”的探索。
第二篇章:“自然咏叹”则深入探讨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张惠文,《鸟舞杯-部落舞者》,2015,138x48cm,丝绸上的水墨和彩绘
张惠文(Eunice CHEUNG Wai Man)是香港“新工笔”绘画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以细腻繁复的工笔技法,描绘由动物视角出发的超现实世界,表达尊重万物生命的理念。
在第三篇章:“空间韵律”中,艺术家探索都市发展的角落,利用视觉转换多维空间,
展开空间与心灵的对话。


左:艺术家葛雷戈·艾达尔(Gregor Eldarb)的画作以大尺幅的黑色为背景,在反覆重叠的线条中形成多视角的空间视角,表达他对于都市建筑、空间的反思与想象。
右:雷诺.奥德霍恩(Reinoud Oudshoorn)以构筑空间的极简雕塑著称,主张“雕塑应创造比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间”,以“灭点”作为每件作品的开端,尽情延伸至空间。
12位艺术家以艺术表述真实信念,思考关于虚拟社交、自然世界、都市空间等当下议题,延伸对人类未来栖居的探索和对心灵故乡的追寻。
蓝色多瑙河 The Blue Danube
展期:2022 年 3 月 12 日 – 2022 年 4 月 11 日
地址: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上海黄浦区四川中路 133 号
文化力延伸
▽
更多作品
强纳森·保罗(Desire Obtain Cherish)混合街头艺术、波普艺术与挪用的创作手法,使用幽默讽刺性的商业符号引发社会议题的讨论。


乔纳森·罗森 (Jonathan Rosen)以语言为内容和日常物品进行创作,使用混合媒体、互动数字技术和 NFT 等艺术形式创造出的幻象揭开个人深埋心中的渴望。
“可持续性回收”、“升级利用”是沃夫冈·福拉德(Wolfgang Flad)创作重要理念。他利用环保再生材料创作雕塑,让物质回归自然。作品形态如同树枝或是骨骼般交错,形成一种永续生长的氛围。


提姆·弗莱瓦德(Tim Freiwald)利用“破坏、分解、重构”的过程,开创作品多层次的空间,其破坏性的美学风格深受其东德成长记忆的影响。
洁西卡·德里克(Jessica Drenk)的创作理念源于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物质形变的可能,将书册、PVC 水管等媒材经过人工再造归于自然的形态。
信息来源:Bluerider ART
👇
本周《文化力通讯》Newsstand新闻报道完毕,
还请大家多给小编留言提意见。
感兴趣的话,大家记得订阅本号,
期待下周的文化力世界。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