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绘画就是一次历险,一次扑朔迷离的旅程,充满了惊喜、焦虑和不确定性;绘画是没有预设的递进,需要勇气和信心,在这过程中我关心诸多不同性格的细节共生共呜:泼洒与笔触相接,形态冲突又互补,刚柔相济,快慢起伏的节奏产生画面结构,同时隐秘着几何数理,平衡与冲突产生的动感快乐等等……每一笔都是过程,都是指向另一层面,就象生活,每一事情都是另一事的开始,因果相生,无始无终。
——冯良鸿


冯良鸿认为抽象绘画是生长的时间和空间,既包括客观的外在时空,也包括人的心理时空,他的抽象作品就是他用色彩构造的物质和精神相交混的时空。冯良鸿说‘抽象绘画是养出来的’,由此看来,抽象艺术的优劣成败取决于艺术家精神的富足或贫乏。事实上,冯良鸿的作品始终保持了一种高贵优雅的品质。
——王端廷


从点、线,颜料的流淌,色块的堆积,从这些单纯的绘画要素,到一些轮廓和框架的暗示,到隐约的形象,我们看到,冯良鸿的绘画就这样诞生在抽象化和形象化的沟壑之中。重要的是,这些画不是要填平这些沟壑,不是在抽象和形象之间作出抉择,而是肯定这些沟壑和断裂。绘画正是对这些断裂的铭记和肯定,这些断裂撕破了画布,而冯良鸿的绘画正是诞生于画布的撕破之处。
——汪民安


冯良鸿的绘画对观众开放了解读权。它们可以从迥然不同的观点来审视,而且不把观者领入某一特定的思路。由于艺术家本人的痕迹不复可见,它们作为完满的艺术品而存在,隐藏着艺术家的个性,邀请观众反客为主地添上自己的情感和诠释,而不是指引诠释之途。完成一幅作品以后,他便把它彻底地交托给别人去感受了。就此而言,冯良鸿的绘画相当于翁贝托 ·艾柯(Umberto Eco)所描述的开放的艺术品:让观众能够接通自己的思路,保持敞开,成为催生其他想法的土壤。
——亚力山大·格雷姆


绘画之于冯良鸿的天性,适可归结为一个‘玩’字,这种游戏性在他画中非常具体:滴彩、泼色、半自动、混浊的平面,油彩与蜡的混用、各种符号与符号的消除……他以中国背景轻松地玩弄准西方美学。
——陈丹青


他的抽象画里有字,像古代墙壁上的字,字里没有上下文,平静地面壁,心思己经迁移他处……一个中年混杂在城市中间,内心却与这个世界没有过近的交往……从不骚扰这个混乱的世界。他的抽象画,从历历在目的土粒间游离出几粒色彩,色彩不刺目,似有似无,像另一个空间发生的故事。眼前的空间和他‘面壁’的心理空间交叠在一起,凝固在画布上。既阻碍又诱导着我们走向各自的内心深处。
——刘小东

▲ 垫画凳
▲ 自制金属画杆
▲ 颜料挤压器
▲ 便携式音箱
▲ 三角梯子
▲ 长刮刀
▲ 绘画工具
▲ 木条画垫
▲ 收音机
▲ 调色盆
▲ 调色板
▲ 油画刮刀
▲ 长杆画笔
▲ 野干果
▲ 笔筒
▲ 圈椅
▲ 葫芦
▲ 树根
经典回顾
And Mor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